概述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前蘇聯共研製了5代10級近100艘攻擊型常規潛艇。K(Kilo)級(亦稱“基洛”級)潛艇就是其第5代,也是現役最新一代潛艇。歷史
50年代初期前蘇聯建造的第一代Z級、W級和Q級常規潛艇,以及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建造的第二代F級和R級潛艇均屬於中、近程潛艇。這類潛艇自持力較低,只適合於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等淺水海域航行。60年代末期建造的第三代B級潛艇以及70年代初期建造的第四代T級潛艇是前蘇聯執行發展遠洋海軍大國政策的產物。這類潛艇的自持力有較大提高,適合於在公海活動,故稱其為遠洋潛艇。但因其技術性能比較落後,大部分後來退役或被封存起來。
由於自F級潛艇之後,前蘇聯只注重遠洋潛艇和核潛艇的研製,近、中程潛艇的研製工作中斷了近10年。而老式的W級和R級潛艇的服役期已達到或超過20年。這類潛艇性能也相對落後,迫切需要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在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西德、荷蘭及瑞典等西歐國家的常規潛艇技術有了很大進步。性能先進的常規潛艇不斷湧現,面臨西歐的這種優勢,前蘇聯也不甘示弱,重新展開了中型常規潛艇的設計工作。70年代末期該國決定建造一級噸位較大、性能較高的現代常規潛艇,即K級潛艇,來取代W級和R級潛艇,以充實和加強前蘇聯在淺水海域活動的常規潛艇力量。
K級潛艇由前蘇聯第18中央設計局一現名為紅寶石設計局研究設計,總設計師為IO.H.科爾米利蒂。1974年海軍總司令批准了技術任務書,1976年12月20日開始技術設計。由共青城、下新城和列寧格勒海軍部等3家造船廠批量建造。首艇於1979年在共青城船廠鋪設龍骨,1980年下水,1982年建成並交付海軍使用,最後一艘於1994年3月12日服役。K級艇的產品設計編號為877型,迄今該級艇共建造了40多艘,除該國海軍服役的15艘外,其餘大部分相繼出口到波蘭、羅馬尼亞、印度、阿爾及利亞、利比亞以及伊朗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