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職員表
職員表
- ▪導演:甫·普陀夫金;德·瓦西里耶夫
- ▪編劇:阿·格朗別爾格
- ▪攝影:阿·郭洛夫奈;特·洛保瓦
- ▪美術設計:阿·瓦義斯費里德;阿·岡察洛夫;甫·郭甫里根
- ▪錄音:甫·卓林

? 演奏:蘇聯電影部管弦樂隊
? 指揮:高克
譯製職員表
? 導演:王嵐
? 翻譯:孟廣鈞
? 錄音:隋錫忠;姚俊初
? 音響:楊軒仁;李玉祥
? 剪接:沙書清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
茹科夫斯基 | 尤·尤洛斯基 | 薛挽瀾 | ---- |
孟傑列耶夫 | 伊·蘇達闊夫 | 荊傑 | ---- |
洽甫雷根 | 甫·別洛庫洛夫 | 邸世勛 | ---- |
聶斯切洛夫 | 甫·德魯什尼闊夫 | ---- | ---- |
茹科夫斯基母親 | 斯·基阿秦杜娃 | 吳素琴 | ---- |
茹科夫斯基妹妹 | 格·費勞洛娃 | 肖吳 | ---- |
大學教授 | 奧·弗列伊里赫;阿·郝赫洛夫;甫·格里布闊夫 | ---- | ---- |
茹科夫斯基學生 | 伯·彼丘闊夫;阿·切毛杜洛夫 | ---- | ---- |
兩布生斯基 | 穆·納茲瓦諾夫 | ---- | ---- |
大公爵 | 甫·阿克先諾夫 | 韓紹君 | ---- |
奈斯旦諾夫 | ---- | 滿汝毅 | ---- |
郭魯賓斯基 | ---- | 李先覺 | ---- |
毛沙意斯克 | ---- | 張忠熙 | ---- |
記者 | ---- | 鄭九皋 | ---- |
團長 | ---- | 王書斌 | ---- |
電影劇情

背景知識
尼古拉·葉戈羅維奇·茹科夫斯基是
茹科夫斯基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開始關注流體動力學和航空學領域的問題。1890-1905年間他發表了著名論文《飛行理論》《論鳥的飛翔》和《論合併的渦輪》等,發展了飛行動力學,為飛機的流體動力計算奠定了基礎。在1912-1918年期間,他提出了螺鏇槳的渦鏇理論,正是這一理論為現代飛行器螺鏇槳的設計和建造奠定了基礎。
茹科夫斯基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他帶領的很多學生中不少人之後成為了俄羅斯航空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專家。
1900年,茹科夫斯基被推選為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候選人。按照規定,他必須到聖彼得堡任職。但他不願放棄在莫斯科大學和莫斯科高等技術大學的教學工作,只好放棄了當院士的機會。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茹科夫斯基與學生為志願飛行員開設了彈道學、浮空學理論的講座,還同時進行投彈理論的研究。同時,在他的領導下,還研製出了飛機構造流體動力的計算方法,這對培養飛機設計師和飛行員具有重要意義。
十月革命以後,茹科夫斯基和他的學生積極投入到了建設蘇聯航空業的工作中。
1918年,茹科夫斯基擔任了新成立的蘇聯中央流體研究所所長。由他為飛行員開設的理論培訓課程後來在莫斯科航空工程學院被重新組織為教程。1920年莫斯科航空工程學院被更名為蘇聯紅色航空軍團工程師學院,1922年被改為茹科夫斯基軍事航空工程學院。
1920年,為表彰茹科夫斯基從事科學活動50周年,列寧簽署法令成立茹科夫斯基獎金,以獎勵數學和動力學領域的優秀著作,並稱他為“俄羅斯航空之父”。
1921年3月17日,茹科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