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促尿酸排泄藥物
2.1第一代促尿酸排泄藥 促尿酸排泄藥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來促進尿酸排泄。臨床多用丙磺舒、苯溴馬隆等。苯溴馬隆由於發現導致肝功能衰竭的不良反應已退出美國市場,目前在德國和日本、新加坡等一些亞洲國家使用。2012年美國風濕病學會發布的治療指南不將促尿酸排泄藥 (Uricosuric)作為降尿酸的一線藥物,只將丙磺舒作為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XOI)不耐受或使用禁忌時的選擇,但如果患者肌酐清除率<50ml/min,丙磺舒不推薦單獨用於降尿酸治療。同時有尿路結石的患者,因結石相關性風險增加禁用促尿酸排泄藥物。對於XOI療效不佳者,可以加用丙磺舒或有尿酸排泄作用的非諾貝特、氯沙坦。2013年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發布的專家共識中,建議藥物治療前進行臨床分型診斷,根據分型決定選擇促尿酸排泄藥物或XOI。對於24小時尿尿酸排出量>3.54mmol或泌尿繫結石者禁用促尿酸排泄藥物。使用促尿酸排泄藥物時要注意多飲水和鹼化尿液。
2.2第二代促尿酸排泄藥
2.2.1 Lesinurad( RDEA594) 主要通過抑制 URAT1以促進尿酸排泄。 阿斯利康已經向歐洲藥品管理局申請將 Lesinurad 聯合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用於高尿酸血症的長期控制,而美國 FDA於 2015 年批准了該申請,但對別嘌醇或非布司他(非布索坦)不耐受的患者的單藥治療仍處於Ⅲ期臨床試驗中。Lesinurad 是抗 HIV 逆轉錄蛋白酶抑制劑RDEA806 的主要代謝產物,不具有抗病毒活性,但具有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本品聯合別嘌呤醇治療難治性痛風可呈劑量相關性降低血尿酸,提高應答率,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與傳統促尿酸排泄藥比較,其肝毒性很小,且對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者有效。Lesinurad可顯著促進腎臟排泄尿酸,導致腎結石形成、一過性肌酐升高和其他腎臟損傷。因此美國FDA發出黑框警告:該藥單獨套用或高於批准劑量可能導致腎功能不全。
2. 2. 2 Verinurad ( RDEA3170 ) 是繼Lesinurad 之後的另一個選擇性URAT1 抑制劑,目前正處於Ⅱ 期臨床研究中。體外研究中 Verinurad對URAT1 的 IC 50為 24 nmol /L,效能比苯溴馬隆大3倍,丙磺舒大100倍。2011年7月開展的I期臨床試驗表明單劑量40 mg Verinurad能促進尿酸排泄,用藥後36 h內血清尿酸水平下降均值超過60%,至72 h尿酸水平仍明顯下降。臨床II a試驗也於2014年開始,進而評估Verinurad聯合非布司他後對成年痛風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尚未公開試驗結果。
2. 2. 3 UR-1102 UR-1102是一種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的促尿酸排泄藥,共3個研究機構 ( JWPharmaceut ical、Chugai Pharmaceutical及C&C Research Labs) 在開發此藥,促尿酸排泄機制為抑制URAT1。 由於捲尾猴的嘌呤代謝和尿酸排泄與人類非常相似,以捲尾猴為研究對象,連續3 d 餵食不同劑量UR-1102和苯溴馬隆,一定時間間隔測定血清和尿液中的尿酸水平,對比兩種藥物對URAT1的選擇性, 結果表明UR-1102對URAT1 轉運體的抑制效能及選擇性明顯高於苯溴馬隆。
2. 2. 4 Arhalofenate ( MBX-102 ) 為Halofenate 的對映異構體,是 PPAR-γ 的部分激動劑,還能調節細胞信號傳導,目前正處於Ⅱ期臨床研究中。Ⅱ期臨床研究的最初目的是探究 Arhalofenate 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其具有促尿酸排泄作用。Arhalofenate 不僅能調節體內尿酸平衡,還能影響許多其他的體內代謝。
2. 2. 5 曲尼司特 (tranilast) 於 1982 年上市, 適應證為支氣管哮喘; 在 1995 年增加過敏性結膜炎適應證,之後又被批准用於治療異位性皮炎和過敏性鼻炎。健康志願者的短期研究顯示曲尼司特能引起血尿酸水平下降,目前曲尼司特的降尿酸研究處於Ⅱ期臨床研究。研究發現,曲尼司特的促尿酸排泄機制為抑制腎小管尿酸轉運體URAT1和GLUT9。共20名高尿酸血症(或痛風) 患者參與一項Ⅱ期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曲尼司特與別嘌醇聯用後的降尿酸療效高於單藥治療,無嚴重不良反應,耐受性好。
2.2.6左旋托非索泮 左旋托非索泮(levotofisopam)是托非索泮的S對映體,屬於苯二氮䓬類化合物,藥理作用包括鎮靜、抗癲癇、抗痛風及治療嘌呤和嘧啶代謝紊亂,其中抗痛風和高尿酸血症的研究正處於II期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