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麥和《六個道德故事》

簡介

侯麥其實是新浪潮導演中比較另類的一個,他比其他Nouvelle Vague新浪潮健將的年齡要長很多,而且在其電影中並沒有明顯的“Nouvelle Vague痕跡”。他的電影帶有明顯的知識分子特點。

侯麥和《六個道德故事》侯麥和《六個道德故事》
他的第一個“系列”故事就是《六個道德故事》。這六個故事都帶有很濃郁的文學性(這也就是摩納哥所說的“不適合拍攝”的原因)。他的故事就像是一篇篇男主人公的自述小說,描摹著男主人公內心的思想鬥爭狀態。“有評論家以為侯麥的電影是‘思考而非行動的電影’”。的確如此,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自說自話,自以為是,總是以自己的構想代替行動,以為可以掌控一切,卻因為過度主觀而喪失了判斷的準確性;反過頭來,女主人公反而要更為主動、自覺一點,於是在男主人公的延宕中,反而顯得更為機敏可愛。看一下這幾部影片的題目,似乎就有很多就是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侯麥認為,把一個主題連續拍多遍,就更能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於是,就有了六個“道德”的故事。故事的大致構架都是差不多的——一個男人已經有了一個女人,但是由於別的原因又被另一個女人吸引,然而最後,男人還是回到了原先的女人的身旁。當然,這個架構也不是絕對的中心,《蘇珊娜的故事》中,這條線非常之弱,但是我想了半天,覺得這條線還是存在的。

“道德”這個詞在法語中並不是我們想像的意思,侯麥自己解釋說,moralist道德家)只能形容對自己的內在有興趣的人,他關心的是想法和感情。侯麥在影片中細緻地描摹了人們之間的每一次接觸,即使平淡如水,也竭力表明一種慢慢地滲水一般的過程,有時候確實缺乏了戲劇性,但是還是有著一定的思想流程和內在張力

六部電影簡介

一、《麵包店的女孩

侯麥和《六個道德故事》侯麥和《六個道德故事》

《麵包店的女孩》這是一個短片,故事很簡單(本想作總結,但是有六個電影,實在太麻煩,各位可以自己查詢,但是網上的解釋可能會誤導各位,很多都是有出入的)。侯麥在大學生一次一次出入麵包店和麵包店女孩的接觸中,慢慢循序漸進。影片以大學生的口吻敘述故事,大學生漸漸產生念頭的過程,直到他打消了念頭。

二、《蘇珊娜的故事》

男主人公又是一個大學生,他在狐朋狗友的慫恿下一起欺負蘇珊娜,雖然心裡暗地還會為她叫屈,但是他還是欺負了她。當然他心裡對蘇珊娜還是很有歉意。關於故事的結尾,很多專家都認為,錢是主人公的狐群狗黨偷的(因為蘇珊娜不會有這樣的手法),然而男主人公自己就是認為蘇珊娜做了賊,自欺欺人,來換取心裡的安寧。

三、《在穆德家的一夜》

穆德是侯麥的作品中我比較喜歡的女主人公之一——聰明、美麗、而且很有主見。男主人公是一個歸國工程師,不過他和穆德倒是一夜相安無事,最終遇到了那個他喜愛的腳踏車女孩。最後的結局當然又有一點自以為是的悲涼——男主人公自以為是愛那個腳踏車女孩,並且為她圓謊。

本片中大段大段的關於帕斯卡的討論,會使一半觀眾睡過去。

四、《收集男人的女人

《收集男人的女人》這個故事中,男主人公和他那個朋友明明在抵禦誘惑,卻又用惡言咒罵女主人公。顯得明顯有一點偽善的感覺。女主人公把花瓶打碎,讓我總算出了口惡氣。

五、《克萊爾之膝

兩個洛莉塔一樣的年輕女孩,一個中年老男人,正是味道最好的時候。老男人為了作家朋友的靈感而勾引年輕女孩,卻被她的妹妹克萊爾的美麗膝蓋吸引。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不僅幫助克萊爾知曉真相,還在朋友面前吹盡牛皮。然而,他還沒走多久,克萊爾和她那個不誠實的男友又在一起了,這不是一種嘲笑么?以為自己作了好人,然而別人卻。。。

六、《午後之愛》

男主人公就這樣愛上了粘人的Chloe(怎么跟包的牌子一樣),然而他家裡還有一個妻子。我特別喜歡他“脫下毛衣”這個劇情設定,巧妙而又驚人,這一個動作使男人想到了家庭、責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