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原是渤海南邊兩座東西相連的土丘,因常有漁船停泊,暢
通沿海各地,北海王視為要地,作為海上門戶並設侯堡,至隋代始
設軍鎮,時過境遷海水北移,古侯鎮發展成為一個大村莊。
侯鎮位於壽光市東北部,侯鎮地處黃河三角洲平原,地勢低,西南部高, 東北部低。西南部平均海拔10米,東北部平均海拔5米,比降為0.3‰。全鎮大部為平原,少部地區為窪地。境內有丹河穿過。東經118°46′,北緯37°1′。東鄰濰坊市寒亭區,北接濱海經濟開發區,總面積218平方公里。屬暖溫帶季風區中的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期長,年平均氣溫12.6℃,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夏季為主要降雨季節,年生長期平均206天,年無霜期平均185天。這裡區位優勢明顯,是“三區”建設的重要節點,境內有榮烏高速,省道223、省道224、省道320、省道321等5條公路幹線交匯,距離濰坊港25公里,濰坊機場80公里,境內省、市、區三級公路總里程超過360公里,交通網路四通八達。全鎮轄8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10萬。近年來,侯鎮搶抓“藍黃”開發機遇,以打造“實力侯鎮、美麗侯鎮、幸福侯鎮”為目標,高點定位,務實創新全鎮經濟快速發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012年,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48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先後榮獲“省級中心鎮”、“省級文明鎮”、“省級旅遊強鎮”、“山東鹽化工產業第一鎮”、“山東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產業集群經濟示範鎮”、“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等多項榮譽稱號。2012年8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全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
侯鎮東北部瀕臨渤海,潮間灘地,廣闊平坦,“海濱廣舄,厥田斥鹵”,製鹽起 源久遠。《史記》稱,早在四千年前夏禹時,萊州灣一帶就有“厥貢鹽絺”的記載。春秋時,齊國相管仲大興漁鹽之利,“官山府海之策,禁北海之眾,無得聚庸煮鹽”,鹽業始為官辦。據《壽光縣誌》載:漢景帝二年(前155年),沿海設官鹽。後唐、宋、元世各代,均由官方設轉運機構。元代壽光產鹽居其一,官台鹽場廣袤50餘華里。
侯鎮鹽業發展盛於清初。雍正八年(1730年),朝廷接受鹽運使葛斗南奏章,復建官台鹽場,將濰縣固堤鹽場併入官台鹽場管理,場署駐侯鎮。雍正末年,侯鎮鹽業進入煎、曬兼行時期。乾隆初年即全轉為曬制,在建灘、制鹵、曬鹽、坨儲等方面都有改進發展。首任大使何師孟,實行“恤灶惠商”政策,各省鹽商來侯鎮辦理“鹽引”,一時鹽商雲集,鹽業貿易繁盛,侯鎮遂以鹽業而馳名。
清代侯鎮官台鹽場署。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官台鹽場署遷侯鎮,位於今侯鎮后街。場署座北面南,依次為大堂、二堂、三堂、四堂。周圍有磚鋪2米寬更道,夜間供更夫巡行。大堂是一座面寬五間的單檐九檁磚砌瓦房,雕樑畫棟,氣勢巍然。門楣正中懸掛“官台鹽署正堂”的正楷金字匾額。前廊檐下柱子上書“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的對聯 ,是鹽場最高官員接聖旨和上司及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二堂也叫勤政堂,是全體鹽務官員辦理公事的地方。三堂是鹽務上層官員研究機密事務的場所,屬場署禁區。四堂是鹽場大使和家屬居住的宿舍。
場署四堂前有古酸棗樹一株,徑大尺余,枝繁葉茂,是古今罕見的大酸棗樹。晚秋時節,酸棗樹果實纍纍,紅艷異常。四堂後面有一高台,名“陶然台”,台高五尺余,台頂面積約50平方米,台上植有垂柳多株。正中設八角石桌,四圍有石坐,台周邊為青磚花牆圍繞。離台基數尺有圍台河,有小橋通過,登台階十餘級,始達台頂。春夏之際,柳綠鳥鳴,荷香魚躍。
侯鎮羊肉,頗負盛名,長期以來,為山東名菜之一。羊肉肉質味甘溫熱,溫中止痛,潤心肺,利大腸,健胃進食,補腎壯陽。是滋補勞損虛弱的肉類上品,以侯鎮產伏羊為最佳。早在清雍乾年間,侯鎮羊肉就以營養豐富,色香俱佳,健胃進食,馳名省內外。據傳,清雍正八年(1730年),官台鹽署遷於侯鎮。首任大使何師孟,帶來庶務官李某,精通御膳皰術,善烹調,工於製做羊肉菜餚。每宴紳商賓客,必備羊肉數品,色艷味美,脆香溢室,遂傳盛名。後李氏在侯鎮落戶定居,其子孫多為名廚師,經營此業,相沿 至今。清代中葉至民國期間,侯鎮著名羊肉館就有第一樓、玉泉樓、鍾和聚、義和園、同心園、興順館、永盛館等數家。京津、江浙、省內州、府、縣衙達官貴人,巨賈富商,凡來侯鎮者無不慕名品嘗侯鎮羊肉佳肴,故侯鎮羊肉之名馳名遐邇。今侯鎮大型羊肉館仍有十數家。廚師們不斷改造技藝,風味質量不斷提高。
盛產黃蓿菜,黃蓿菜是一種野生植物,生長在侯鎮東北部。因它耐鹼性強,又名“鹼蓬菜”。黃蓿菜用途廣泛,既可涼拌,又可熱炒。與蝦皮韭菜等混合蒸包,其味更佳。黃蓿菜不但可以調節人們的生活情趣,而且含碘量豐富,對甲狀腺腫具有良好的防止作用。黃蓿菜的種籽能吃,在困難時期,曾起過重要作用。早春三月,余寒未消,其他植物還在熟睡之時,黃蓿菜已從酣夢中醒來,在鹼灘的溝坡乾河裡,鑽出一對對蝸牛角似的肥胖嫩芽。有的粉紅,有的淡綠,挨挨擠擠,成堆成簇。五月初,氣溫升高,黃蓿菜生長加快,頂部生出主莖。遠遠望去,像綠色地毯。這是採食黃蓿菜的最佳時機。夏至後,黃蓿菜進入花期,中上部葉腋間開出一簇簇小花,黃紅相間,放眼望去,原野恰似彩雲降落。人行其間,花粉抖落,沾滿全身。初秋,黃蓿菜換上了濃艷的秋裝。一簇簇,一片片,紅得像火,成為廣袤原野一道獨有的風景線。
同時,侯鎮歷史悠久,有“壽光第一大莊”之稱,民間留下了“一數侯鎮,二數央”的說法,並與景芝、蘭陵、索鎮並稱山東四大釀酒古鎮,是白酒生產的發祥地之一。在這塊悠久的土地上,誕生了土陶、制秤、木業、打鐵、龍燈、剪紙、麵塑、餐飲、京劇、武術、廟會等眾多豐富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共有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項,其中,宏源古法白酒釀造技藝為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仉家龍燈、柴莊土陶、草碾草編、李莪華廟會被濰坊市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鹽滷膏和岳莊鐮製作技藝被壽光市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民風
侯鎮人民有著純樸、善良勤勞、勇敢的優良品質。侯鎮自古就是壽光沿海經貿重鎮,地理位置重要,唐初,在此設軍鎮守,監視海面動態。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時,大將軍張亮曾駐軍侯鎮,從海路進攻侯鎮。從清雍正年間,這裡就商貿發達,商賈雲集。
沿革
1948年為侯鎮,1958年設立侯鎮鄉、五台鄉,同年建侯鎮公社、五台公社。1984年設立侯鎮鎮、岔河鄉、五台鄉,1994年岔河撤鄉設鎮,1996年五台撤鄉設鎮。1997年,侯鎮鎮面積81平方千米,人口4.4萬,轄王家巷、東河南、西河南一、西河南二、南寨、河西、侯鎮、侯鎮一、侯鎮二、侯鎮三、侯鎮四、李家河東、孟家河東、侯家河東、仉家、岳莊、大道、爐旁、溫家、北楊家、張家莊子、泊頭子、小泊頭、四岐倉、前下舟、後下舟、挑溝子、地溝、小地溝、黃家莊子、李家台、三屋子、馬家、趙家辛章、劉家辛章、王家辛章、黃橋魏家、楊官莊、黃橋王家、黃橋張家西、黃橋張家東41個行政村;岔河鎮面積85.9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西岔河一、西岔河二、東岔河、甫劉、東南嶺一、東南嶺二、東南嶺三、北寨、劉家官莊、李家官莊、斜廟子、李家、鍾家、老大營、郭家窪、許家嶺、南宋嶺、北宋嶺、張家圍子、豐臺嶺、神樹坡21個行政村;五台鎮面積41.3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西柴莊、東申明亭、東柴莊、黃家莊子、果園子、河溝、北崔家莊子、紅廟子、台東、台西、王疃、北辛莊、草碾子、佛屋、台後、南仉莊東、南仉莊西、黃疃、鹼疃、東畢家一、東畢家二、東畢家三、西畢家、李橋、北仉莊25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岔河鎮、五台鎮,併入侯鎮。
所轄村代碼
370783109(1居86村):~001魯麗居委會 ~200侯鎮四村 ~201侯鎮二村 ~202仉家村 ~203岳莊村 ~204張莊村 ~205溫家村 ~206王家巷村 ~207東河南村 ~208西河南二村 ~209河西村 ~210南寨村 ~211侯鎮三村 ~212李家河東村 ~213孟家河東村 ~214侯家河東村 ~215前下舟村 ~216後下舟村 ~217泊頭子村 ~218東泊頭村 ~219四歧倉村 ~220馬家村 ~221王家辛章村 ~222劉家辛章村 ~223趙家辛章村 ~224挑溝子村 ~225侯鎮村 ~226地溝村 ~227東地溝村 ~228黃家莊子村 ~229李家台村 ~230三屋子村 ~231楊家官莊村 ~232黃橋張家東村 ~233黃橋張家西村 ~234黃橋魏家村 ~235黃橋王家村 ~236北楊家村 ~237侯鎮一村 ~238大道村 ~239爐房村 ~240西岔河一村 ~241甫劉村 ~242東南嶺一村 ~243東南嶺二村 ~244東南嶺三村 ~245東岔河村 ~246老大營村 ~247豐臺嶺村 ~248西岔河二村 ~249北寨村 ~250李家官莊村 ~251劉家官莊村 ~252斜廟村 ~253鍾家村 ~254李家村莊村 ~255南宋嶺村 ~256北宋嶺村 ~257許家嶺村 ~258郭家窪村 ~259張家圍子村 ~260神樹坡村 ~261草碾村 ~262西柴莊村 ~263東柴莊村 ~264申明村 ~265黃家莊村 ~266果子園村 ~267河溝村 ~268崔家村 ~269紅廟村 ~270台後村 ~271台東村 ~272台西村 ~273王疃村 ~274北辛家莊村 ~275佛屋村 ~276北仉莊村 ~277仉東村 ~278仉西村 ~279李橋村 ~280黃疃村 ~281鹼疃村 ~282東畢一村 ~283東畢二村 ~284東畢三村 ~285西畢村
經濟歷史
侯鎮1995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0.9億元,比上年增長23.4%;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8.87億元, 增長67.4%; 農民人均純收入2534元, 增加650元;地方財政收入1093.6萬元,增長51.8%;農村儲蓄餘額1.14億元。1995年跨入“全省綜合實力200強鄉鎮”行列。 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農村經濟上了一個新台階。全鎮1995年逐漸形成了適合本地區實際的糧、棉、果、牧、菌五大支柱產業,全鎮3.52萬畝糧田單產達到640公斤,總產實現2252萬公斤,棉花1.08萬擔,果品總產達820萬公斤,總收入1100萬元,產量和收入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在畜牧業方面,全鎮大力發展標準化、規範化飼養, 總收入達3030萬元。年產蘑菇600多萬公斤,全鎮僅此一項增加收入700萬元。 鎮村企業蓬勃發展。 1995年底,全鎮產值過千萬元企業發展到9家,過億元企業1家;鎮村企業完成產值9.4億元,實現利稅6800萬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1.2%和16.8%。作為村辦企業的原侯鎮福利膠合板廠,滾動發展,組建起了由國家經貿委批准的魯麗集團,以其為龍頭,帶動全鎮集體、個體生產膠合板、刨花板以及進行木器加工等的企業已近70家,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經濟類型。釀酒業在侯鎮起源較早,歷史悠久。1995年,鎮辦酒廠實現銷售額1000萬元,上繳利稅300萬元,使“宏源家酒”系列聲名遠播。
侯鎮地處鹹淡水分界線,自然條件差,曾一度制約了農業的發展。1991年以來,全鎮上下緊緊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儘快達到小康水平的總目標,把農業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先後投入資金400多萬元,興修水利,大搞農業基本建設,開發中低產田,加大科技、肥水投入,引進優良品種,推行“兩改”措施,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同時,不斷最佳化區域布局,依靠市場帶動,發展規模經營,膨脹主導產業,形成了糧、棉、果、牧、菌五大支柱產業。1995年,全鎮糧食單產達到640公斤,總產實現2252萬公斤,分別比1991年增長140公斤、502萬公斤;果品總面積達到1.1萬畝,其中以壽北綠色工程開發為重點,發展鴨梨2000畝,果品總產達到820萬公斤,比1991年增長4.1倍。同時,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飼養,年出欄肉雞達到30萬隻,生豬5000頭,牛1000頭,總收入達3030萬元,比1991年增長3.8倍;食用菌生產,實現了原料購進、制菌、成菇、銷售一條龍系列服務。1995年,全鎮總產值達到1.5億元,農民人均所得比1991年增長了1554元,達到了上級組織的小康鎮檢查驗收標準。 鄉鎮企業速度、效益同步增長。1991年以來,全鎮以加快發展工業,提高經濟效益為重點,不斷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擴大規模,強化管理,突出發展了人造板、鋼材、機械加工、釀酒、建築建材、木器加工、原鹽等8個支柱產業和20多種拳頭產品,推出了“魯麗”、“宏源”等省域和市域名牌,1995年鎮村企業完成產值9.4億元,實現利稅6800萬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093.6萬元,率先在全市突破千萬元大關。
侯鎮2000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22億元,財政收入2849萬元,農民人均所得3957元,農村儲蓄餘額4.4億元。該鎮地處沿海,經濟發展繁榮,先後被山東省、濰坊市授予“齊魯鄉鎮之星”、“山東省中心鎮”、“山東省綜合實力200強鄉鎮”、“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和“濰坊市發展鄉鎮企業10強鄉鎮”、“文明鎮”、“重點鎮”等榮譽稱號。 鄉鎮企業主導地位日益突出。1996年以來,突出發展人造板、鋼材、機械加工、釀酒、建築建材、棉麻紡織、木器加工、紙箱加工、鹽及鹽化工等9個支柱產業和30多種拳頭產品,推出了“魯麗”、“宏源”、“春光蕾”、“廣大紙業”等名牌。2000年完成企業產值17億元,實現利稅21245萬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849萬元;分別比1995年增長300%、260%、580%。5年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其中較大的有魯麗集團的板材加工項目、鋼廠項目和木業公司項目,春光蕾集團的棉紡項目,廣大紙業有限公司2640紙機項目等,全鎮新發展個體私營企業550家,新增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相繼建成板材工業園、鹽化工工業園和氯化鎂加工園,個體私營企業入區經營率達80%,使之向區域性規模化經濟發展。圍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企業中推行股份制和外資嫁接改造為重點的產權制度改革,到2000年底,全鎮90%的企業進行改制,全鎮有2家企業跨入省級先進企業,5家企業跨入濰坊市先進企業。工業產值占全鎮經濟總量的70%以上。
侯鎮2005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7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227萬元,分別增長23%和24.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700元,比年初增加817元;各項儲蓄餘額8億元,比年初增加 1.2億元;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又快又好發展。 侯鎮歷史悠久。漢設侯堡,隋設軍鎮,明清時期商賈雲集。侯鎮人民勤勞勇敢,精明能幹,有經商、辦企業的傳統,全鎮限額以上工業企業33家,經商業戶 3250家, 2005年全鎮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4.3億元。侯鎮交通便利。辛海公路橫穿東西,大沂公路、大九公路縱貫南北,正在動工興建的榮烏高速公路穿過鎮區。 1999年全鎮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境內柏油路通車裡程230公里。侯鎮資源豐富。北部地下儲存有豐富的滷水資源, 儲量達7億立方米,年產原鹽50萬噸,溴及溴系列產品1.2萬噸,是全國重要的鹽及鹽化工生產基地之一。 工業成為主導產業,形成了板材、鋼材、紡織、釀酒、鹽及鹽化工六大生產體系,魯麗集團、金河集團、宏源酒廠、永康公司、富源鹽場等一批骨幹企業迅速崛起。2005年,全鎮完成工業增加值10億元,實現工業銷售收入33億元,利稅 3.5億元,實交稅金1.2億元,實現出口創匯2800萬美元。農業基礎地位增強,通過實施壽北綜合開發, 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進行中低產田改造, 種植冬棗 1.5萬畝, 速生楊8000畝, 大田菜2.8萬畝,優質抗蟲棉6000畝,蔬菜棚發展到 25000個, 面積3000畝。高標準飼養小區130個,其中肉鴨的年存養量達200萬隻以上。 2001年實施了鎮區新一輪規劃,目前鎮區開發面積6平方公里,鎮區人口2.5 萬,建成了行政、商貿、工業、娛樂、居住等功能小區,實行了衛生有償託管,規劃了專業市場群,實現了鎮區建設及管理的規範化。新一輪村莊規劃建設正在實施當中,樓房村建設如火如荼,村莊管理走上了規劃化、制度化軌道,34個村建有高標準文化大院,全鎮有線電視入戶率91%,固定電話入戶率9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6%,行政村覆蓋率100%。全鎮26個村達到了文明村標準。
經濟發展
工業
工業基礎實力日益增強。著重培植了魯麗集團、金河集團、宏源酒廠、永康公司、富源鹽場等一批骨幹企業,形成了板材、鋼材、紡織、釀酒、服裝、農副產品加工、鹽及鹽化工等八大生產體系。2004年,全鎮限額以工業企業26家,完成工業增加值4.5億元,實現利稅1.8億元。
2006年侯鎮跨入中國千強鄉鎮行列,並獲得了“山東省文明鎮”、“山東省文明衛生鄉鎮”兩項省級榮譽稱號。工業成為支柱產業。侯鎮人民勤勞勇敢,精明能幹,自古就有經商、辦企業的傳統,規劃建設了魯麗、侯鎮兩個項目區,板材、鋼材、紡織、鹽及鹽業化工等產業優勢突出。限額以上工業企業36家,其中:魯麗集團系特大型企業,大地鹽化、金河集團進入大型企業行列,中型企業有魯源鹽化、天信化工、宏源酒業、富源鹽場、東信工貿5家,2006年侯鎮實現工業銷售收入46億元,利稅4億元,實現出口創匯4200萬美元。
農業
農業基礎地位增強。通過實施壽北綜合開發,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進行中低產田改造,種植冬棗1.5萬畝,速生楊8000畝,大田菜2.8萬畝,優質抗蟲棉6000畝,蔬菜大棚發展到2500個,面積3000畝。高標準飼養小區達130個,其中肉鴨的年存養量達200萬隻以上。
農業優勢更加突出。通過實施壽北綜合開發,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進行中低產田改造,種植冬棗1.5萬畝,速生楊8000畝,大田菜2.6萬畝,優質抗蟲棉6000畝,蔬菜大棚發展到2500個,面積3000畝。建成高標準飼養小區130個。
侯鎮土地面積31.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3.9萬畝。西南部土地肥沃,水澆條件優越,是糧食高產區,宜於糧食、蔬菜、林果及各種經濟作物生長。中部屬鹼性土壤,水澆條件較差,受自然條件制約,主要以糧為主,宜種植部分耐鹼性抗旱林果,除乾旱年景,畝產糧食達千斤。東北部土地鹽鹼,不適宜農作物生長。 2005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78515畝,總產量47980噸,人均占有糧食500公斤。 其中小麥播種面積57650畝,總產量20178噸,平均畝產350公斤;玉米播種面積75730畝, 總產量27262噸, 平均畝產360公斤。蔬菜面積45540畝,總產量191268噸,平均畝產4200公斤;瓜類面積2322畝,棉花9000畝。發展高標準蔬菜大棚3608個, 面積5880畝,蔬菜種植使南部22個村近3萬菜農走上了致富路,蔬菜戶均增收8000到10000元。 全鎮的養殖業發展快,標準高,2005年新建飼養小區75個, 以肉鴨、鵪鶉、藍狐為龍頭。肉鴨養殖已形成年產200萬隻的規模,藍狐存養量5萬隻,出欄量4萬隻。冬棗種植面積達6650畝,東地溝村是遠近聞名的棗樹專業村, 有純棗園500多畝,人均大棗純收入2000多元。全鎮各種優質蘋果10780畝,其他果樹2205畝,年總產各種水果39070噸,收入390 7萬元。2003年,侯鎮承擔了壽光市林紙一體化試驗示範項目,在黃畢路、大沂路西側、引黃濟青乾渠南側種植速生楊8000畝;2005年,先後在引黃濟青乾渠、辛海路、丹河分洪大沂路綠化帶種植防護林苗木10.2萬株。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各類經商業戶3000多家,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規範的小城鎮已現雛形。
園區建設
擁有魯麗項目區和侯鎮項目區。 一、魯麗工業項目區:規劃占地3.5平方公里,已開發2.5平方公里,屬省級鄉鎮企業示範區, 配套7.5萬千瓦熱電廠,為該項目區提供廉價的電力和熱力,項目區路、電、供水、排水、熱氣、通訊、寬頻網配套齊全,現有板材加工、鋼鐵冶煉、紙製品及包裝等行業,適宜發展鋼鐵加工、機械製造、人造板加工、紙製品加工等相關產業。企業主要由山東魯麗鋼鐵有限公司、山東魯麗林業有限公司、山東金麗進出口公司、壽光市侯鎮福利膠合板廠、壽光市魯麗紙業有限公司、濰坊天信化工有限公司、壽光宏升人造板有限公司、濰坊天信散熱器公司等20多家企業。園區內企業固定資產投入總額達10億元。 二、侯鎮項目區:由濰坊市政府和壽光市政府批准設立,總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起步區12平方公里。項目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北聯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東臨濰坊濱海項目區,與二者成鼎足之勢,共同構築濰北新的經濟隆起帶。區內現有大地鹽化、永康化學、中新電化、新華大地、魯源鹽化等數十家大中型化工企業,主要承接以鹽化工、精細化工、紡織服裝、新型建材等產業項目。項目區所在地滷水資源儲量豐富,已探明的達7億立方米,年產優質原鹽200多萬噸,溴素1.2萬噸, 氯化鎂30萬噸,是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原鹽及溴化物生產基地,豐富的天然資源和產品資源極大地為進區企業降低了原料採購成本。目前,新進區內項目達20多個,其中過億元項目3個,過5000萬元項目2個,千萬元左右項目12個,項目總投資10億元。
綜合建設
2006年侯鎮跨入全國千強鄉鎮行列,並獲得了“山東省文明鎮”、“山東省文明衛生鄉鎮”兩項省級榮譽稱號。
工業
工業成為支柱產業。侯鎮人民勤勞勇敢,精明能幹,自古就有經商、辦企業的傳統,規劃建設了魯麗、侯鎮兩個項目區,板材、鋼材、紡織、鹽及鹽業化工等產業優勢突出。全鎮限額以上工業企業36家,其中:魯麗集團系全市特大型企業,大地鹽化、金河集團進入全市大型企業行列,中型企業有魯源鹽化、天信化工、宏源酒業、富源鹽場、東信工貿5家,2006年全鎮實現工業銷售收入46億元,利稅4億元,實現出口創匯4200萬美元。
農業
農業基礎地位增強。通過實施壽北綜合開發,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進行中低產田改造,種植冬棗1.5萬畝,速生楊8000畝,大田菜2.8萬畝,優質抗蟲棉6000畝,蔬菜大棚發展到2500個,面積3000畝。高標準飼養小區達130個,其中肉鴨的年存養量達200萬隻以上。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建設了10個精品村、20個標準村、30個規範村。東岔河、地溝、豐臺嶺、北宋、東地溝、南宋、溫家、侯三、西畢、魯麗等村(居)的新農村建設走在了全鎮的前頭。全鎮87個村都要建立固定的文化娛樂場所,能夠開展經常性的文化活動。全鎮有線電視入戶率91%,固定電話入戶率9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6%。
特色經濟
2006年底,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6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3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990元,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實現了經濟大發展,農民大增收。侯鎮堅持“工業強鎮”,工業成為支柱產業。規劃建設了魯麗、侯鎮兩個項目區,板材、鋼材、紡織、鹽及鹽業化工等產業優勢突出。全鎮限額以上工業企業36家,其中:魯麗集團系全市特大型企業,大地鹽化、金河集團進入全市大型企業行列,中型企業有魯源鹽化、天信化工、宏源酒業、富源鹽場、東信工貿5家,2006年全鎮實現工業銷售收入46億元,利稅4億元,實現出口創匯4200萬美元。
在市委市府的領導和決策下,侯鎮著重抓了魯麗項目區的擴建和侯鎮項目區的籌建工作。壽光市侯鎮項目區是濰坊市政府和壽光市政府批准設立的,總規劃面積56平方公里,起步區12平方公里。項目區具備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和環境治理優勢,具有充裕的建設用地儲備和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主要承接鹽化工、精細化工、紡織服裝、新型建材材料等產業項目。
優越的區位優勢 項目區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北連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東臨濰坊濱海項目區,與二者成鼎足之勢。區內現有大地鹽化、聯盟石化、永康化學、中新電化、新華大地、魯源鹽化等近十家大中型化工企業,與山東海化集團毗鄰,基本上形成了化工企業集群和循環經濟的雛形。
完善的基礎設施 項目區專門配備了500千伏、220千伏和110千伏的變電站各一座。4.2萬千瓦熱電聯產項目已經投運,起步區10公里環區景觀大道已經通車,供水系統、排水系統已經啟用,電話、有線電視、寬頻等弱電管網配套齊全。我們正全力打造精品專業項目區。
便利的交通條件 大九公路、大沂公路縱貫南北,新海公路橫穿東西,已經建設完成的榮烏高速(榮成經北京至烏海)公路和即將動工建設的濰日高速(央子港至日照)公路貫穿整個項目區,去濰坊機場只需20分鐘,距離央子港30公里,離進港公路只有5公里。四通八達的交通為進區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充裕的建設用地儲備 項目區內土地廣袤,且80%以上是工礦建設性質用地和荒鹼地,使企業發展擺脫土地因素制約,區內可為大型企業設立專門項目區,實現企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和集約化經營。
豐富的地下滷水和產品原料資源 項目區所在地滷水資源儲量豐富,已探明的達7億立方米,年產優質原鹽200多萬噸,溴素1.2萬噸,氯化鎂30萬噸,是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原鹽及溴化物生產基地,豐富的天然資源和化工產品資源極大地為進區企業降低了原料採購成本。
獨特的環境治理優勢 項目區東西分別瀕臨丹河和丹河分洪,排水暢通;區內村居稀少,僅有的3個居民點都處在項目區邊緣;區內還規劃了日處理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和面積1萬畝的生態濕地 ,使進區企業排放暢通。
寬鬆的發展環境 項目區服務辦公室負責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引進、土地儲備和日常管理工作。辦公室對項目區實行封閉式管理,為進區項目和項目區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使進區項目全無後顧之憂。
迅猛的發展速度 年輕的侯鎮項目區憑藉天時地利人和,短期內就迅速成長為初具規模、設施完善、服務水平一流的化工專業項目區。
基礎設施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建設了10個精品村、20個標準村、30個規範村。東岔河、地溝、豐臺嶺、北宋、東地溝、南宋、溫家、侯三、西畢、魯麗等村(居)的新農村建設走在了前頭。侯鎮87個村都要建立固定的文化娛樂場所,能夠開展經常性的文化活動。有線電視入戶率91%,固定電話入戶率9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6%。
小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侯鎮是山東省中心鎮,鎮區開發面積6平方公里,人口2.5萬,2001年實施了鎮區新一輪規劃,建成了行政、社會事業、商貿、工業、居住五個功能小區,成立了城管、環衛兩個執法中隊,實行了衛生有償託管。侯鎮自古是商埠重鎮,擁有大型商業企業12家。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鋪開。建立健全了社會五保供養體系、社會應急救助體系、農村醫療計生保障體系、農村基礎教育體系、社會治安防範體系、農村文化科技培訓六大體系。
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文教事業發展較快,綜合成績居前列。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建成了擁有150個床位、230多名職工的壽光市第二人民醫院,極大地方便了民眾就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範發展。計畫生育工作繼續保持領先位次,2004年獲得“人口與計畫生育達標一等獎”、“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鄉鎮”榮譽稱號。通迅事業穩步發展,數位電視、寬頻網開始步入家庭。
運輸事業蓬勃發展。1991年以來,集中優勢力量加快公路建設步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大、速度快、質量高。1995年投資600萬元,完成鎮區柏油路拓寬10公里,新修柏油路42.5公里,率先在壽光市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在全鎮形成了以縱貫南北的昌大路為主幹,以橫亘鎮境北側的辛沙路為依託的九縱九橫的道路網路。 郵電、金融事業高速發展。鎮政府先後投資400多萬元,建起了程控電話大樓和農業銀行營業樓,開通了1024門程控電話,實現了電話交換的程控化和傳輸的數位化,全鎮通信網的裝備水平,通信網路規模,技術層次和服務手段,都上了一個大台階,形成了一個有線無線交叉,縱橫聯結,通達各地的郵電通信網路。全鎮各類金融機構發展到10多處,金融從業人員上百人,逐步形成了以專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和分工協作的金融體?系。?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早在明清時期,侯鎮就是濰北沿海經貿重鎮。1991年以來,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邁步,高速度發展”的原則,先後投資1200多萬元,建起了供電大樓、醫院門診樓、病房樓,建築辦公樓,開發了侯鎮板材市場、木材市場、農貿市場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初步形成了工業、商業、科技文衛、行政事業、飲食服務、娛樂、居住7個功能小區,建立起了以鎮區昌大路為中心,以緊密相連的13個村為支點,以人造板生產、建築建材、機械加工、木器加工、煉鋼軋鋼、釀酒、原鹽等支柱產業為支撐的工貿型小城鎮。 文教衛生事業長足發展。全鎮有3處國中,22處國小,在校學生6648名,教師439人。國小、國中教師達標率分別為96%、75%。擁有“省級規範化學校”1處,“濰坊市級規範化學校”2處,“濰?坊市一類?園所”2處。設鎮醫院1處,?設備精良,?技術先進,全鎮41個村全?部建起了甲?級衛生室,推行了農村合作醫?療。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3747 |
男 | 21650 |
女 | 22097 |
家庭戶戶數 | 1337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3281 |
家庭戶男 | 21346 |
家庭戶女 | 21935 |
0-14歲(總) | 8644 |
0-14歲男 | 4490 |
0-14歲女 | 4154 |
15-64歲(總) | 30453 |
15-64歲男 | 15151 |
15-64歲女 | 15302 |
65歲及以上(總) | 4650 |
65歲及以上男 | 2009 |
65歲及以上女 | 2641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2052 |
特色農產品
鵪鶉、蘭狐、水貂、火雞、“侯鎮”葡萄、冬棗、“斜廟子”蘋果、“草碾子”草編、速生楊、“李橋”大蔥
村莊名錄
侯鎮四村 | 侯鎮二村 | 仉家村 | 岳莊村 | 張莊村 | 溫家村 | 王家巷村 | 東河南村 | 西河南二村 | 河西村 | 南寨村 | 侯鎮三村 | 李家河東村 | 孟家河東村 | 侯家河東村 | 前下舟村 | 後下舟村 | 泊頭子村 | 東泊頭村 | 四歧倉村 | 馬家村 | 王家辛章村 | 劉家辛章村 | 趙家辛章村 | 挑溝子村 | 侯鎮村 | 地溝村 | 東地溝村 | 黃家莊子村 | 李家台村 | 三屋子村 | 楊家官莊村 | 黃橋張家東村 | 黃橋張家西村 | 黃橋魏家村 | 黃橋王家村 | 北楊家村 | 侯鎮一村 | 大道村 | 爐房村 | 西岔河一村 | 甫劉村 | 東南嶺一村 | 東南嶺二村 | 東南嶺三村 | 東岔河村 | 老大營村 | 豐臺嶺村 | 西岔河二村 | 北寨村 | 李家官莊村 | 劉家官莊村 | 斜廟村 | 鍾家村 | 李家村莊村 | 南宋嶺村 | 北宋嶺村 | 許家嶺村 | 郭家窪村 | 張家圍子村 | 神樹坡村 | 草碾村 | 西柴莊村 | 東柴莊村 | 申明村 | 黃家莊村 | 果子園村 | 河溝村 | 崔家村 | 紅廟村 | 台後村 | 台東村 | 台西村 | 王疃村 | 辛家莊村 | 佛屋村 | 北仉莊村 | 仉東村 | 仉西村 | 李橋村 | 黃疃村 | 鹼疃村 | 東畢一村 | 東畢二村 | 東畢三村 | 西畢村 |
各村簡介
東岔河村全村總計1007戶,3200人,農副業經濟總收入5540萬元,人均純收入5560元。全村擁有鹼性耕地5510市畝。農業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2005年小麥總產134萬公斤;玉米總產量為216萬公斤。副業生產以鹽田開發為主,截止2005年底,已建成鹽田有效生產面積35000公畝,年產原鹽300萬噸。年總收入5400萬元。養殖業以藍狐飼養業為主,至2005年底,全村已建成藍狐養殖場和繁育基地150市畝。藍狐存欄量5萬隻,出欄量4萬隻,全年總收入1300萬元。
按照上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統一部署,新村規劃南北寬700米,東西長900米,總占地面積0.63平方公里。至2005年底,全村已形成4縱7橫11條主要街道,全長8000米,並全部進行了瀝青和水泥硬化。戶戶建了新排房,新建二層樓房500棟。
豐臺嶺村坐落在侯鎮東北角,全村130戶,430口人,土地480畝,鹽田13000公畝,是鹽業生產專業村。2005年人均純收入5800元,集體經濟總收入160多萬元。先後榮獲濰坊市文明單位、2003~2005連續3年被壽光市評為百強村。
西岔河一村位於侯鎮北部,全村總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400畝,鹽田面積3萬公畝。以農業、鹽及鹽化工、養殖業為主要產業。200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22萬元,從均所得5330元,是壽光市百強村之一。
東地溝村位於侯鎮東部,共有135戶,430口人,棗園面積700畝,鹽田8000公畝。2005年村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200萬元,村集體實現收入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00元,被壽光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文明村”。
地溝村共有715戶,2500口人。近幾年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從減輕村集體債務入手,多渠道增加集體收入,致力於村莊規劃建設,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總投資350萬元。對村內七縱八橫總長8500米的主街道進行了整修,兩側高標準護砌,安裝了182盞路燈,道旁植樹3700棵;添置了50個移動式垃圾箱,實行了衛生有償管理;村集體出資50萬元,每年為每戶村民發放5罐液化氣,清除了村內柴草,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
西畢村位於侯鎮南部,毗鄰壽濟路和大沂路,共有613戶,2138口人,4082畝耕地。該村公益事業健全。2004年投資20萬元建設了衛生所,設有藥房、觀察室、保健室、特檢室、治療室,設定觀察床位8張,配備了心電圖機、血糖測試儀等設施。現有醫師2人,藥劑師1人,護士1人。較好的發揮了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及計畫生育指導功能;投資20萬元建設了村文化大院,籃球場、棋牌室、圖書室等一應俱全,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投資20多萬元,對村內七縱三橫10條街道進行了綠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城市名片
“山東省文明鎮”、“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中心鎮”、“齊魯鄉鎮之星”、“山東省小城鎮建設先進鄉鎮”、“山東省文明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