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官縣

侯官縣

侯官縣是中國舊縣名,歷史上轄境大致為現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區和閩侯縣的一部分,長期隸屬於福建福州府,與閩縣分轄福州府治,形成一府兩縣的局面。

基本信息

轄區

清朝,侯官縣轄4坊、61都,統114圖。清末廢鄉、都,建區,侯官縣分為22區,與閩縣分治今閩侯縣以及福州城內區、浦東浦西區(南台島)和上渡區,其中城內區分為:東段(宦貴巷一帶)、西段(西門大街一帶)、北段(府直街、北大街一帶)、中段(總督口、小龍湫一帶)、南段(南大街、楊橋巷、南后街、光祿坊一帶)五段。

歷史淵源

古代

侯官縣 侯官縣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冶縣改為侯官縣,包括以後的福州、興化、泉州、漳州4府 地,屬會稽郡南部都尉。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分出會稽南部都尉地,設建安郡。侯官縣(今福州)屬建安郡,置典船校尉西晉太康三年(282年),分出建安郡部分地設晉安郡,隸屬於揚州(州治在建鄴,後改名建康,即今南京)。侯官縣(今福州鼓樓區)為晉安郡治。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晉安郡改名晉平郡。不久,復原名。侯官縣(今福州鼓樓區)屬之。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晉安郡改屬東揚州。侯官縣(今福州鼓樓區)屬之。

陳永定元年(557年),晉安郡設閩州,侯官縣為州郡治所。天嘉六年(565年),撤銷閩州,晉安仍屬東揚州。光大二年(568年),晉安郡設豐州,侯官縣仍為州郡治所。

隋開皇九年(589年),因豐州境內有泉山,改名泉州(治所仍在侯官縣),廢建安郡設閩縣,侯官併入閩縣,歸泉州統屬。武德六年,建州析部分地置泉州(州治在閩縣),復置侯官縣屬泉州。

武德八年(625年),改名豐州,置豐州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豐州改稱泉州。景雲二年(711年),改泉州(今福州)為閩州都督府。

開元十三年(725年),閩州都督府因州西北有福山,改稱福州都督府。侯官縣屬之。

天寶元年(742年),閩州改稱長樂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稱福州都督府。乾寧三年(896年),置福州威武軍。侯官縣屬之。

五代後梁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為大都督府。後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審知子延翰在福州建大閩國。長興四年(933年),閩王王延鈞(鏻)稱帝,改元龍啟,升福州為長樂府。後晉開運二年(945年),王延政改稱閩王,以福州為東都,。後漢乾祐元年(948年),福州歸吳越錢氏統治,復稱福州威武軍。後周廣順元年(951年),改福州威武軍為福州彰武軍。侯官縣屬之。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俶向宋納土請降,宋改福州彰武軍為福州威武軍,屬兩浙西南路。太平興國四年。雍熙二年(985年)置福建路。侯官縣屬之。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安府為福州路,隸福建行中書省。之後,福建行中書省數次改為宣慰使司,又復為行中書省,並一度改稱行尚書省。至元二十二年,福建行省併入江浙行省,省治在杭州。福州歸福建道,仍為福州路。元貞元年(1295年),福清縣升為福清州。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吳元年,1367年),朱元璋討平盤踞福建的陳友定,改福州路為福州府。侯官縣與閩縣同為省州府路治所。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福建行中書省。洪武九年,明廷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使司)。南明隆武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明唐王朱聿鍵即帝位於福州,建元隆武,定都福州,稱福京,福州府更名天興府。侯官縣與閩縣同為省府治所。

清順治三年(1646年),天興府復稱福州府。 侯官縣與閩縣同為省府治所。

近代

民國元年(1912年),閩縣、侯官縣合併為閩侯府,屬東路道(民國3年,改稱閩海道)。民國2年3月,改閩侯府為閩侯縣,福州為閩侯縣治,仍為省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