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喳拉村

依喳拉村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有鄉村人口134人,其中男性64人,女性70人。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有鄉村人口134人,其中男性64人,女性70人。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有鄉村人口134人,其中男性64人,女性70人。

村情概況

喳拉村隸屬於雨露鄉灑披武村委會行政村,屬於 山區。距離灑披武村委會9公里,距離雨露政府22公里。國土面積2.67平方公里,海拔1910米,年平均氣溫14.7 ℃,年降水量790毫米,適宜種植0等農作物。有耕地164畝,其中人均耕地1.2畝;有林地3847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1戶,有鄉村人口134人,其中農業人口134人,勞動力8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2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7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和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外出務工收入、第二、三產業收入為主。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有鄉村人口134人,其中男性64人,女性70人。其中農業人口134人,勞動力84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34人,沒有其他民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人,占人口總數的10.45%(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3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9.25%;享受低保4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8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9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沒有人畜混居的農戶。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有鄉村人口134人,其中男性64人,女性70人。其中農業人口134人,勞動力84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34人,沒有其他民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人,占人口總數的10.45%(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3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9.25%;享受低保4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8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9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沒有人畜混居的農戶。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灑披武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雨露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9公里,距離中學2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4人。
該村沒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和業餘文娛宣傳隊。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灑披武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雨露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9公里,距離中學2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4人。
該村沒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和業餘文娛宣傳隊。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2.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8萬元,占總收入的44.3%;畜牧業收入18.4萬元,占總收入的41.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8頭,肉牛42頭,肉羊60頭);林業收入4.1萬元,占總收入的9.17%;第二、三產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 0.89%;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4.47%。農民人均純收入185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外出務工收入、第二、三產業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 3.73%),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1人。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2.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8萬元,占總收入的44.3%;畜牧業收入18.4萬元,占總收入的41.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8頭,肉牛42頭,肉羊60頭);林業收入4.1萬元,占總收入的9.17%;第二、三產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 0.89%;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4.47%。農民人均純收入185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外出務工收入、第二、三產業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 3.73%),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1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8.84%。該村目前無特色產業。沒有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8.84%。該村目前無特色產業。沒有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4畝(其中:田132畝,地32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油菜、蠶豆、小麥、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384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3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2畝,其中養殖面積0.2畝;沒有其他面積。沒有礦產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4畝(其中:田132畝,地32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油菜、蠶豆、小麥、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384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3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2畝,其中養殖面積0.2畝;沒有其他面積。沒有礦產資源。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5畝,沒有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沒有一事一議籌資,一事一議籌勞504個(勞均6個)。年末集體無收入,沒有固定資產,年末集體沒有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情況、民政救濟救助、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和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補貼、補助等。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5畝,沒有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沒有一事一議籌資,一事一議籌勞504個(勞均6個)。年末集體無收入,沒有固定資產,年末集體沒有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情況、民政救濟救助、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和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補貼、補助等。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路和電話三通,無路燈。全村無農戶通自來水,有31戶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1戶通電,無農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 51.6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戶(分別占總數的19.35%和19.35%)。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2公里。全村沒有汽車,拖拉機和機車。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無農戶裝有太陽能;沒有小水窖;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4畝,有效灌溉率為 51.2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3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沒有農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路和電話三通,無路燈。全村無農戶通自來水,有31戶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1戶通電,無農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 51.6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戶(分別占總數的19.35%和19.35%)。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2公里。全村沒有汽車,拖拉機和機車。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無農戶裝有太陽能;沒有小水窖;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4畝,有效灌溉率為 51.2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3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沒有農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較差,需支砌灌溉溝渠3條2600米,壩塘改造一座,道路狀況比較差,低產農田改造200畝,缺少資金投入。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到2010年,戶均出欄肉豬3頭以上,養雞達1240隻,戶均養40隻以上,養羊930隻,戶均養30隻以上。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較差,需支砌灌溉溝渠3條2600米,壩塘改造一座,道路狀況比較差,低產農田改造200畝,缺少資金投入。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到2010年,戶均出欄肉豬3頭以上,養雞達1240隻,戶均養40隻以上,養羊930隻,戶均養30隻以上。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8.84%。該村目前無特色產業。沒有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8.84%。該村目前無特色產業。沒有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有鄉村人口134人,其中男性64人,女性70人。其中農業人口134人,勞動力84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34人,沒有其他民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人,占人口總數的10.45%(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3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9.25%;享受低保4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8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9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沒有人畜混居的農戶。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有鄉村人口134人,其中男性64人,女性70人。其中農業人口134人,勞動力84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34人,沒有其他民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人,占人口總數的10.45%(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3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9.25%;享受低保4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8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9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無村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灑披武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雨露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9公里,距離中學2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4人。
該村沒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和業餘文娛宣傳隊。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灑披武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雨露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9公里,距離中學2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4人。
該村沒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和業餘文娛宣傳隊。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5畝,沒有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沒有一事一議籌資,一事一議籌勞504個(勞均6個)。年末集體無收入,沒有固定資產,年末集體沒有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情況、民政救濟救助、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和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補貼、補助等。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5畝,沒有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沒有一事一議籌資,一事一議籌勞504個(勞均6個)。年末集體無收入,沒有固定資產,年末集體沒有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情況、民政救濟救助、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和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和各種補貼、補助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較差,需支砌灌溉溝渠3條2600米,壩塘改造一座,道路狀況比較差,低產農田改造200畝,缺少資金投入。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到2010年,戶均出欄肉豬3頭以上,養雞達1240隻,戶均養40隻以上,養羊930隻,戶均養30隻以上。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較差,需支砌灌溉溝渠3條2600米,壩塘改造一座,道路狀況比較差,低產農田改造200畝,缺少資金投入。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到2010年,戶均出欄肉豬3頭以上,養雞達1240隻,戶均養40隻以上,養羊930隻,戶均養30隻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