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百家宴

侗族百家宴

侗族百家宴,是中國少數民族侗族中的風俗,當侗族人每逢寨子裡來了貴客或遇上喜事族人聚會時,都會設“百家宴”,這個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侗族百家宴的由來 相傳古時候,一個侗寨遭到洪魔的襲擊。眼看稻田被淹沒,房屋被衝倒,人們就要被洪魔吞噬,忽從天上下來一位英雄,用他有力的臂膀斬斷了洪魔的脊樑。為了表示對英雄的敬意,家家戶戶都想請英雄到家中吃飯,但英雄第二天一早就要離去,不可能一一到各家做客,怎么辦呢?這時,一位漂亮的侗族姑娘想出了個好主意:每家做幾道最好的菜,全寨人一起來款待英雄。由於這個宴席集百家之長,所以就叫“百家宴”。從此,侗族人每逢寨子裡來了貴客或遇上喜事族人聚會時,都會設“百家宴”,這個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今日的侗族百家宴 龍勝各族自治縣樂江鄉地靈村聚居著776戶共2966名侗族同胞。這裡世世代代流傳著齊心協力、樂於公益事業的美德。村里雕龍畫鳳的7座鼓樓,村前結構奇絕的3座風雨橋,青石板鋪成的村中道路和路旁工藝精巧的石欄桿,加上現代化電視接收天線的點綴,更顯出這裡的人傑地靈。 賞純侗民族風情,觀露天長桌宴奇景。為了弘揚侗族的傳統文化,八月六日(農曆六月二十四),龍勝各族自治縣將在樂江鄉地靈村舉辦地靈侗族百家宴活動。這天全村各家各戶的代表,提著竹編的精緻漂亮的食品盒,盒內放著一碗碗侗家人最愛吃的醃製酸豬肉、酸鴨、酸魚等,還有自己釀造的糯米水酒,從四面八方趕到村頭風雨橋。在登台鐵炮聲響後,長龍般的百家宴在風雨橋周圍擺設開來,侗族村民坐在長長的木桌兩旁,豐盛的侗家佳肴擺滿了長條木桌。百家宴是全村村民聚會佳日,是村規民約制定、通過及實施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全村公共事業籌辦的決定場合。百家宴上,侗族同胞暢所欲言,總結過去,展望明天,交流思想,增進團結。村民們邊談邊飲,百家宴從下午4點一直進行到晚上8點。 侗族的簡介及飲食三奇 侗族是分布於貴州、湖南、廣西三省毗鄰地區的南方少數民族,現在廣西龍勝的侗族還保存著這古老的習俗.古代文獻中稱“駱越”、“僚”、“侗蠻”。他們主要從事山壩農業,兼營林業和漁獵,手工業發達。出產“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稱)、“稻花鯉”、油茶、杉樹,善於編織侗錦,“鼓樓”和“風雨橋”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築藝術,是侗寨的標誌性建築。 侗族的飲食文化自成一體,大致可用“雜”(膳食結構)、“酸”(口味嗜好)、“歡”(筵宴氛圍)三個字來概括。在其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包含了許多神奇的內容。 一奇:雜異的食源 侗族地區大多日食四餐,兩飯兩茶。飯以米飯為主體。平地多吃粳米,山區多吃糯米,糯米種類很多,有紅糯、黑糯、白糯、禿殼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他們將各種米製成白米飯、花米飯、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時不用筷子,用手將飯捏成團食用,稱為“吃摶飯”。 侗族一般習慣於清晨做好一天的飯菜,帶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摶飯”尤為甘美,有“一家蒸飯,全寨剽香”之說。侗族人喝的茶專指油茶,它是用茶葉、米花、炒花生、酥黃豆、糯米飯、肉、豬下水、鹽、蔥花、茶油等混合製成的稠濃湯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飢。與飯、茶配套的,還有蔬菜、魚鮮、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飲料,食源廣博而異雜。 二奇:無菜不酸 侗族嗜好酸味,自古便有“侗不離酸”的說法,他們自己亦稱:“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竄。”在侗家菜中,帶酸味的占半數以上,有“無菜不醃、無菜不酸”的說法。這些酸味菜的特色是: (1)用料範圍廣。豬、牛、雞、鴨、魚蝦、螺蚌、龍虱、晴蜒、白菜、黃瓜、竹筍、蘿蔔、蒜苗、木姜、蔥頭、芋頭…,皆可入壇醃醅。 (2)醃製方法巧。先製漿水,加鹽煮沸,下原料續煮,裝泡菜罈,拌上酒精和芝麻、黃豆粉,密封深埋。 (3)保存時間長。醃菜可放2年,醃雞鴨可放3~5年,醃肉可放5~10年,醃魚可放20~30年,非有大慶大典不開壇。侗家盛宴,碗碗見酸,而十道大菜組成的“侗寨酸魚全席”,世所罕見。 三奇:歡騰的宴席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飯最香,甜米酒最醇,醃酸菜最可口,葉子煙最提神,酒歌最好聽,宴席上最歡騰。 侗族人宴客要打“桐粑”,其工藝複雜而細緻,品種繁多。例如:加蘇子汁的叫紅侗粑,加楊桐葉的叫黑侗粑,帶餡的叫豆沙侗粑、棗泥侗粑等。宴客時泡茶要加柚子皮、冬瓜皮雕成的蜜餞花卉;席上要備暢銷全國的“五味姜”,清香適口的“油茶”,清甜軟糯的“黑珍珠飯”,水牛調製的“酸龍肉”,以及聞名遐邇的“醅草魚”,為的是賓主一起歡聚共樂。 最有特色的要數客人進寨時特殊的迎賓儀式――“攔路酒”了。侗家人在進入寨子的在門樓邊設定“路障”,擋住客人,飲酒對歌,你唱我答,其歌詞詼諧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礙物,恭迎客人進門。入座後又是換酒“交杯”,鄰居或自動前來陪客,或將客人請到自己家中,或“湊份子”在鼓樓中共同宴請,不分彼此.酒席上還有“雞頭獻客”、“油茶待客”、“酸菜苦酒待客”、“吃合攏飯”、“喝轉轉酒”等規矩,歡中有禮.文質彬彬。清人詩云:“吹徹蘆笙歲又終,鼓樓圍坐話年豐,酸魚糯飯常留客.染齒無勞借箸功。”正是侗寨歡宴賓客生動情景的寫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