侈然

chǐ rán ㄔㄧˇ ㄖㄢˊ
侈然 
(1).驕縱貌;自大貌。
東周列國志》第一回:“ 齊侯勇悍殘忍,嗣守大國,侈然有圖伯之心。”
褚人獲 《堅瓠補集·李楨像贊》:“彼貪濁位都顯榮,受若直,怠若事,瘠其民,肥其躬,雖曰侈然蒞於上,得不赧爾愧於其中耶?”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間有習字作詩者,詩必讀 蘇,字必學米,侈然自足,而不知考究詩與字之源流。”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特因四旁皆蠻夷,無相競爭之族,侈然自大,流於安逸,漸致腐敗。”
(2).誇誕貌。
俞正燮 《癸巳類稿·左山考》:“ 左山下多左姓,故名。其時左姓人亦無言邱明者。 明人當徙治後,疑於 左山 名義……遂侈然以 左山 為 左邱明墓。”
清 吳雷發 《說詩菅蒯》:“人皆惑於虛聲之士,以名士自命,閱人一首一句,即侈然評論,並欲概其生平,於是隨聲附和,茫無定見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