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0月1日)
平裝: 33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04343730
條形碼: 9787504343734
尺寸: 20.6 x 14.6 x 1.4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曾海燕,女,四川閬中人,杭州電視台文學編導,1954年2月生於山東青島,1985年進入杭州電視台。親歷電視發展19年,曾在三百多部電視傳媒片中擔任策劃、編導、主持、撰稿、製作、製片等。代表作有《荷花節》系列、《走進春天》系列等。另有電視文學本在省級刊物上連載,專業論文在省級、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近40篇,最近幾年來專門從事電視傳媒研究。
內容簡介
提到理論研究者,人們的腦海中往往會浮現出“窮經皓首”、“孤燈苦讀”、“板凳要坐十年冷”之類的情景,而有成就的著作者也一定如唐代韓愈所言的那種“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之士。然而,社會實際常常要比人們的想像更為豐富和獨特。
本書主要介紹了立體的電視編導藝術、立體的電視節目主持、電視藝術市場運作的探索、時尚的電視傳媒體驗等內容。
本書是一部有理論亦有實踐的專業著作。全書分別從電視編導、節目主持、電視藝術市場運作、時尚電視傳媒體驗等內容出發,將電視傳媒放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結合多年的業內工作經驗進行闡述,既有理論高度,又有經驗體會。
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一句很深刻的話:“每個40歲朝外的人,都應該對自己的面孔負責。”他的意思是說,當一個人未成年時,人們更多的看到的是他的生理面孔,這副面孔的美醜主要應由他的父母負責;但是當一個人成年以後,人民更多地看到的是他的社會面孔,而這副面孔的美醜則主要地應該由他自己來負責。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不識其人觀其友”,意思是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通過一個人交什麼樣的朋友就可以大致判斷他的旨趣和為人。如果按照這樣一個邏輯,我們不妨說,要認識一個報人、研究者的深刻與淺薄、紮實與膚淺、高尚與猥瑣等等,也有一個簡單直觀的辦法,就是觀讀其文。因為對於一個報人、學人而言,自己筆下的文章、文字和報紙就是自己社會面孔的真實展示。
目錄
寫在第一現場的理論(代序)
第一話題 立體的電視編導藝術
多側面地捕捉信息(第一程式)
工作稿來一個豐富的極致(第二程式)
我們的畫面叫什麼(第三程式)
“攝”的心意表達存在感應(第四程式)
文學編輯程式的“發現、交融、提煉”(第五程式)
最後的敘說 娓娓道來(第六程式)
第二話題 立體的電視節目主持
電視的立體決定了主持的特性
節目主持的特殊才能
主持人的與時俱進
節目形象塑造的立體
節目主持人的培養
觀眾眼裡的主持人
第三話題 電視藝術市場運作的探索
自有廣告播出以來的敘說
廣告滾動的潛能鋪墊
市場運作的燦爛前景
第四話題 時尚的電視傳媒體驗
新式新聞正在形成
傳媒的英雄時代即將來臨
在慣性思維中的崛起
開拓自我的“老闆思維”
製作中發現電視的特殊性
電視的博大在於它的時代社會化傳媒
第五話題 影視作品感染力初探
影視劇感染力初探
第六話題 影視資料運用的潛力探索
影視資料運用的潛力控制
影視作品的畫面文學故事欣賞
附錄
專家審讀意見摘錄
我所知道的曾海燕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