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價值的函式
前面已經闡明,事物的價值取決於主體特性、客體特性和介體特性三個基本要素,就像物理學的萬有引力一樣,其大小不僅取決於自身的質量,還取決於對方的質量以及雙方之間的距離。介體的品質特性是指所有能夠影響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相關事物所具有的品質特性,其中,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條件是介體的主要形式,時間與空間是介體的特殊形式,隨機特性綜合反映了主體、客體和介體的隨機品質。綜上所述,事物的使用價值可用如下函式來表示
Qu=F(M,ΔS,ΔT,H,Z,Pu) (2-6)
式中,M、ΔS、ΔT、H、Z、Pu分別為客體品質特性、空間特性、時間特性、環境因素特性、主體品質特性和隨機特性等六類變數。
二、使用價值的客體品質特性
(製造業與農業)使用價值的客體品質特性包括能量特性和非能量特性,通過改變事物的能量特性和非能量特性來改變事物的使用價值,這是傳統的第一產業部門(主要是工業和農業部門)的基本職能。
當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時,生產工具非常落後,人們主要通過改變物質的數學特徵與物理特徵來創造使用價值。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生產工具不斷發展,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對物質的品質特性所進行的改造越來越趨向於細微化、精確化、多樣化和複雜化,改造過程越來越多地藉助於自然力和社會力,越來越多地藉助於先進的生產工具(包括機器、電腦等)。當改變客觀事物的品質特性越來越多地藉助於機器或機器人來完成的時候,製造業在整個社會生產中的比重將會越來越低,人類勞動將越來越多地投入對機器人及其軟體的研製、生產與管理,信息產業和服務性行業在整個社會生產中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因此從總體趨勢來講,傳統的製造業將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逐漸縮小,直至完全消失。
三、使用價值的空間特性
(交通運輸業)
只有當物質財富與使用者的空間距離達到一個適當值(通常為零值)時,其使用特性才能被有效地利用,這時其使用價值達到最大值,因此改變物質財富相對於主體的空間距離可以改變其使用價值。例如,挑水就是改變水相對於使用者的空間距離,以提高水的使用價值。
有些物質財富雖然對人有很大的功能特性,但由於距離太遠而沒有實際的使用價值,只有通過一定的運輸方式來消除這種距離後才具有實際的使用價值。交通運輸部門就是通過改變物質財富或精神財富與使用者的相對空間距離,來提高其使用價值,其中:客運改變使用者的空間位置,貨運改變財富的空間位置;郵電部門改變信息與使用者的空間距離;一些服務性行業改變消費品或消費者的空間位置;許多日常性家務勞動改變生活用品與人的空間距離。
一般來說,消除物質財富與使用者的空間距離所付出的代價就是運費,它不僅與運載工具、裝卸條件、道路等級等因素有關,而且還與物質財富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有關,尤其是重量與體積。
現代社會的人口之所以會大規模地向城市集中,從消費角度來看,有利於降低生活資料與消費者之間的空間總距離,有利於降低消費者用於獲取生活資料所需花費的運輸、購買和使用的總費用;從生產角度來看,有利於降低生產者與生產資料之間的空間總距離,有利於降低生產者用於(上下班)交通、辦公和求職的總費用;還有利於人們之間的各種物質和精神方面的交往與交流。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交通運輸在社會生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這主要是因為:①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需要從不同地點大量運輸勞動者以進行集中生產,大量運輸消費者以進行集中消費;②需要從不同地點大量運輸簡單產品以進行複雜產品的生產。隨著交通運輸業的不斷增長,改善交通運輸條件,提高交通運輸效率就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一個地區交通運輸條件的改變,將會顯著地改變每一種產品的使用價值在其地理空間上的分布狀態和流動狀態,明顯地影響該地區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環境。
四、使用價值的時間特性
( 倉貯業與銀行業)
只有當物質財富與使用者的時間距離達到一個適當值(通常為零值)時,其使用價值才能被有效地利用,這時使用價值達到最大值,因此改變物質財富相對於主體的時間距離也可以改變其使用價值。使用價值的時間特性表現在兩個方面:
1、時效差異特性。它由資源的時間擁有點與使用點的差異所產生的價值差異而形成。例如,棉衣只有在冬天才具有最大的價值;食物只有在飢餓時才具有最大的價值。人們常採用兩種方式來實現資源在最佳時間點進行使用:一是以貯存方式將資源從時間擁有點貯存至時間使用點,二是以借貸方式將貸方在某一時間點擁有的資源先貸給借方使用,到了貸方的最佳使用時間點再把該資源取回來。借貸方式是一種積極的時間距離消除方式,它可使閒置資源產生附加增值效應;貯存方式是一種消極的時間距離消除方式,它在資源閒置期內需要付出一定的物力和人力進行貯存。金融職能機構(如銀行、證券和股票交易所等)的發展和完善,不僅實現了資源在不同生產領域或不同所有者之間的自由流動,而且還實現了資源使用點在正負時間方向上的流動:既可以把現在的資源留作未來用,也可以把未來的資源提前到今天用。
2、時間價值特性。由於價值資源存在一種平均的增值效應,時間因而成為一個虛擬的生產系統。當資源沿著不同的時間方向流動時將會表現出不同的時間價值特性。
1、已知現值,求未來值。設某資源的使用價值現值為Quo,價值增長率為Kt,經過時間T後,其使用價值未來值為
Qut=Quo(1+Kt)T (2-7)
當時間T趨近於無限大時,Qut也趨近於無限大。
2、已知未來值,求現值。設未來某一時間T有使用價值為Qut的資源,價值增長率為Kt,其使用價值現值為
Quo=Qut/(1+Kt)T (2-8)
當時間T趨近於無限大時,Quo趨近於零。
由此可以看出,銀行業與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一樣可以創造使用價值。不過,銀行並不是直接地使用資源來實現增值,而是通過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來實現增值。
五、使用價值的環境特性
(環保業)
環境是指所有影響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其他外在因素之總和。環境因素對事物使用價值的影響可分兩種情況:
1、一種事物的使用價值同時受到眾多環境因素的影響。在眾多的環境因素中,只要其中一個因素髮生了變化,就可能使事物的使用價值發生變化。例如,衣服的使用價值將同時受到氣溫、風力、濕度、風俗習慣、社會審美潮流等因素的影響。
2、一個環境因素可同時影響眾多事物的使用價值。例如,當氣溫下降時,棉衣、煤炭、爐子、被子等將體現出較高的使用價值,冰櫃、電扇、涼蓆、滅蚊器等將體現出較低的使用價值。
為了綜合反映環境因素所產生的使用價值變化,現提出環境因素的使用價值的概念。
環境因素的使用價值:處於某一環境因素影響之下的所有事物的使用價值改變數的代數和,就是該環境因素的使用價值,用Quh來表示,即
Quh=∑ΔQ′ui+∑ΔQ″uj (2-9)
式中,ΔQ′ui為第i種事物的使用價值增量,ΔQ″uj為第j種事物的使用價值減量。當Quh>0時,意味著環境得到了改善;當Quh<0時,意味著環境趨於惡化。
由此可見,改善環境條件以提高事物的使用價值是一種重要的使用價值生產方式。例如,保持居民生活區的清潔衛生、安全寧靜,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就是間接地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計算機設備的工作環境,以減少計算機的故障機率,延長計算機的使用壽命,就是間接地增加了計算機的使用價值總量。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許多社會產品日趨複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改善環境條件成為使用價值增長的重要手段。一些精神產品不僅對自然物質環境有較高的要求,而且對社會環境的要求也很高。例如,信息產品的使用價值量不僅與信息交換環境有關,而且還與信息貯存環境、通訊環境和套用環境等有關。經濟發展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非常廣泛,如良好的投資環境包括勞動力資源、土地資源、能源原材料、地理氣候、交通通訊、商品流通、人際關係、政策法律、文化習俗等環境等,它們會從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
過去,人們並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因而幹了不少“殺雞取卵”的蠢事。許多生產是以環境(尤其是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其實質只是將環境的使用價值轉化為具體形式的使用價值,這樣,在整體上並沒有產生使用價值的任何增值,有時甚至導致使用價值總量的下降。由於生態環境中各種生態因素之間存在著非常複雜的、非線性的、網狀的、正負反饋的作用關係,生態環境的變化到底會產生多大的使用價值改變數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發現,而且其結果往往與人們的最初預想相差甚遠。例如,某些對人類有害的動物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卻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大量捕殺就會嚴重破壞生態平衡,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後果。現代工業所產生的環境污染是一種典型的負使用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抵銷了它所創造的正使用價值。“吃前人的飯,砸後人的鍋”就是對現代人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眼前經濟利益的一種生動描述。一般來說,環境的改善是一種長期的、艱巨的、複雜的工作,它所產生出的價值效應也是長期的。然而,環境的破壞很容易,而且往往不可逆轉。
總之,要確定事物的使用價值,就必須首先明確該事物所有環境因素的取值。人們通常所說的某一事物的使用價值實際上只是指該事物對於正常人類主體在正常環境因素下所體現的使用價值。如果環境因素偏離正常狀態,事物的使用價值就會偏離其正常值。
六、使用價值的歸屬特性
(商業)
使用價值的歸屬特性是指同一事物歸屬於不同使用主體時將會表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通過交換、轉讓、贈送等方式改變事物的歸屬主體,使其所有權或使用權發生變化,也可改變該事物的使用價值。
商品交換就是通過改變商品的歸屬特性來提高商品的使用價值量,因此商品交換也是一種重要的使用價值生產方式。貨幣在商品流通與交換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中介角色,在勞動價值上充當了一般等價物,在使用價值上充當了抽象的、可兌換的使用價值。購買者用貨幣換來商品,以得到具體形式的使用價值;銷售者用商品換來貨幣,以得到抽象形式的使用價值。
七、使用價值的隨機特性
(風險投資業與保險業)
前面的分析均是假定事物的運動與變化狀態是完全確定的。然而,許多事物是以某種確定的或不確定的機率規律進行運動與變化的,其使用價值是一個隨機變數。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的複雜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事物運動與變化的隨機性越來越大,其使用價值的隨機性也越來越顯著,這就要求深入地研究使用價值的隨機特性。
風險使用價值:設某事物有n種機率狀態P1,P2,…,其中每種機率狀態所表現的使用價值分別為Qu1,Qu2,…,則
Qup=∑(Qui×Pi) (2-10)
定義為該事物的風險使用價值。
如果某事物只有一種機率狀態Po,在這一狀態所表現的使用價值為Quo,則該事物的風險使用價值為
Qup=Quo×Po (2-11)
如果主體、客體和介體的品質特性都是隨機變數,那么事物的使用價值就會等於這三個隨機變數的機率之乘積,即
Qup=Pa×Pb×Pc×Quo (2-12)
式中,Pa、Pb、Pc分別為主體、客體和介體的發生機率。
主體、客體和介體的發生機率通常用失效率來描述。
失效率:指事物在單位時間內喪失作用的機率,用f來表示,其單位是:1/時。
可以證明,當主體、客體與介體的品質特性均屬於隨機事物且其失效率很小時,其風險使用價值為
Qup=Pa×Pb×Pc×Quo
≈{1-(fa+fb+fc)×T}×Quo (2-13)
式中,fa、fb、fc分別為主體、客體與介體品質特性的失效率。
所有能改變主體、客體或介體的隨機特性的部門或行業均可生產出使用價值。例如,保全公司就是通過減少顧客及其財產的風險率來生產使用價值;消防部門是通過減少火災的發生率以及火災的損失程度來生產使用價值;醫療衛生部門是通過減少疾病的發生率來生產使用價值;各種法律方面的制訂、監督、檢查、執行等部門是通過減少犯罪發生率來生產使用價值。
人們的許多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存在著不同的危險因素,並產生各種不幸事件,其中有些不幸事件足以把人的生命或事業推向毀滅,因為某些不幸事件對人們所產生的危險不僅來自於事件本身,而且來自於隨之而引發的一系列鏈鎖反應和惡性循環。為此,人們一方面採取積極的安全保護措施來降低不幸事件的發生率,另一方面通過“集合危險”或“轉移危險”方式來減少事件發生後所產生的危害。“集合危險”或“轉移危險”就是運用機率論的大數定律,將不確定的多數危險事件集合起來,使之發生機率變得相對穩定,並由多個人來共同分擔危險事件所產生的危害,從而使這種危害始終處在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之內,如開展保險業務、設立慈善機構、增加經營項目、實行股份合作、組成聯合企業等。
八、不同行業的使用價值生產方式
綜上所述:事物的使用價值不僅取決於該事物所固有的品質特性,而且還取決於主體和介體的品質特性,不僅取決於主體、客體和介體品質特性的現在狀態,而且還取決於其變化趨勢。
社會的各種行業部門分別以各自的方式改變著社會事物使用價值的變數,其中,製造業主要是改變物質的品質特性;交通運輸業主要是改變人或貨物的空間特性;商業主要是改變商品的時間特性、空間特性和歸屬特性;銀行業主要是改變貨幣的時間特性;股票、證券和期貨等交易主要是改變貨幣或商品的時間特性和隨機特性;保險業主要是改變事物的隨機特性;環境保護部門主要是維護和改善事物的自然環境特性;社會的各種政治組織、經濟組織和文化組織等主要是維護和改變事物的社會環境特性;社會管理尤其是經濟管理主要是改變價值資源在不同時間、空間、環境條件、生產領域、消費領域、主體之間的配置情況;等等,它們都是從不同角度來改變事物的使用價值,均參與了使用價值的社會生產過程。因此,使用價值的創造過程就不只發生在產業部門,同樣還會發生在非產業部門,而且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傳統意義上的產業部門在整個社會生產中所占的比重將會越來越低,直至完全消失。在未來社會裡,傳統意義的產業部門的主要工作將通過機械化、電氣化和信息化途徑,逐漸由高智慧型化機器和機器人來直接完成,人們主要從事信息創造、信息收集和信息處理工作。
服務性行業主要是綜合性地、零散性地、隨機性、個別性地改變事物的品質特性、空間特性、時間特性、環境特性、隨機特性、主體特性等,以達到價值增值的目的。例如,餐飲業主要是改變食物的品質特性以及消費過程的自然環境特性和人文環境特性;文化娛樂業主要是通過某種形式的活動(如跳舞、唱歌、下棋、書法,影視等)以滿足人的某種心理和精神需要,以達到改善人的主體特性進而實現價值增值的目的。
為了更有效地、更迅速地改變事物的品質特性、空間特性、時間特性、環境特性、隨機特性、主體特性等,就需要對各種變數因素進行科學的和系統的觀察、分析、歸納、判斷與處理,這就形成了一種更為複雜而精細的社會產業,即信息產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簡單地改變事物的品質特性、空間特性、時間特性、環境特性、隨機特性、主體特性等具體性工作,都可以由高智慧型的機器或機器人來完成,人類的主要工作將是進行信息創造與信息處理,就是簡單的、重複的、事務性的信息處理工作也可以由高智慧型的電腦來完成。隨著情感機器人的產生,一些簡單的社會服務性和社會管理性工作也可以由機器人來替代完成,屆時,人們的主要工作將不斷朝著更複雜、更抽象的信息創造和信息處理方面拓展,傳統意義的產業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