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依存性
圖示分析:
垂直部分
反映成本的分配觀,它說明成本對象引起對作業需求,而作業的需求,又引起對資源的需求,因為完成一定的作業要耗費一定資源,形成作業的成本,隨著作業的逐步推移,作業成本的逐步積累,最終歸屬於引起對作業需求的成本對象,這就形成了資源耗費──成本自上而下的縱向分配。
橫向部分
反映引起一種作業耗費資源的驅動因素──成本動因,並進一步衡量作業完成的效果如何(業績計量)。
可見,作業成本計算,從縱、橫兩個方向對作業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可以為作業管理全面改進和最佳化企業的“作業鏈”和“價值鏈”,不斷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的經濟效益發揮重大作用。
內容和特點
現代市場經濟中的企業是一種“顧客驅動型”的組織,應以“顧客為中心”實行“顧客化”的生產,在不斷提高“顧客滿意程度”的基礎上,儘量以最少資源消耗來提高“顧客價值”(顧客為取得企業提供的產品願意支付的代價),以不斷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的效率和效果,新興的作業管理自應圍繞這一中心思想來進行。
作業管理的目標
作業管理把企業看作是為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形成一個由此及彼、由內到外的作業鏈。每完成一項作業要消耗一定的資源,而作業的產出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到下一個作業,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終把產品提供企業外部的顧客,以滿足他們的需要。最終產品,作為企業內部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它凝聚了在各個作業上形成而最終轉移給顧客的價值。因此,作業鏈同時也表現為“價值鏈”,作業的推移,同時也表現為價值在企業內部顧客之間的逐步積累與轉移,最終形成轉移給企業外部顧客的總價值。從顧客那裡收迴轉移給他們的價值,形成企業的收入。收入補償完成各有關作業所消耗的資源的價值之和後的餘額,成為從轉移給顧客的價值中盈得的利潤。
作業管理的目標,就是要充分運用作業成本計算提供的動態的明細化的信息,通過不斷改進和最佳化企業“作業鏈”來不斷改進和最佳化企業的“價值鏈”,以促進企業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
作業分析是作業管理的中心環節
作業管理要求通過不斷最佳化企業的“作業鏈”來不斷最佳化企業的“價值鏈”,而企業的“作業鏈”的最佳化又要求深入地進行作業分析。
進行作業分析需要明確:
1.並不是所有的作業都可以增加轉移給顧客的價值,按作業能否增加顧客價值,可將各種作業分為:可增加價值的作業(在產品生產中為滿足顧客的特定需求所進行的各種作業,稱為可增加價值的作業)和不增加價值的作業(這類作業的特點是:沒有它們,並不會使顧客對產品的特定要求造成任何的損害)。通過作業分析,要儘可能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對可增加價值的作業,也要儘可能減少完成每一作業的資源消耗,同時,要儘可能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以增加可從顧客收回的價值。
2.企業從顧客那裡接收新的訂貨,要全面分析需要的作業以及實施每一個作業的必要性。考慮是在產品的開發、設計環節就決定了產品生產的作業組成、每一作業預期的資源消耗水平以及預期產品最終可對顧客提供的價值,因而,應從產品的開發、設計階段開始進行分析。
3.作業管理要充分利用作業成本計算提供的動態信息,促使企業生產經營各個部分的作業緊密地協調、配合,以促進企業全面提高作業完成的效率和質量水平。
作業管理實質上是一種人性化的柔性管理
作業管理的特點:企業管理的權力結構,從原來縱向的專制獨裁式的集權化管理轉變為橫向的分權化的民主管理,以基層作為管理權力的基點,堅持員工本位的原則,以員工滿意作為顧客滿意的基礎和條件。
ABM體系中的作業鏈──價值鏈同時表現為契約鏈──信息鏈──行為鏈,從而在其運作中形成一種以“自主管理”為基礎的“自行調節”、“自行控制”、“自行適應”的機制,藉以使任何“失衡”現象得以及時自行糾正,以保持組織內部各個環節的協調運作與動態平衡,並使整個企業處於不斷改進的狀態中。
這種以基層作為管理權力的基點,在廣大員工“自主管理”基礎上形成的“自行調節”、“自行控制”、“自行適應”的機制,其最大特點是:較好地體現了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原理,能使企業每個“細胞”的活力得到充分的激發,從而賦予整個企業強大的生命力,成為企業取得巨大競爭優勢的無窮盡的力量源泉!
作業系統功能
完成一個獨立任務的程式及其所需的數據組成一個作業。作業管理是用戶提交的諸多作業進行管理,包括作業的組織、控制、和調度等,儘可能高效地利用整個系統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