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寶尊彝簋

作寶尊彝簋

作寶尊彝簋,文物,1974年12月在遼寧喀左縣平房子公社山灣子村發現。

作寶尊彝簋甲

西周中期前段

作寶尊彝簋乙 作寶尊彝簋乙

1976年冬湖南株洲縣南陽橋鄉鐵西村

通高26、口徑22釐米。

侈口方唇,腹微鼓,一對獸首耳,下有方垂珥,圈足連鑄方座。

器腹與方座均飾獸面紋,圈足和頸部飾夔龍紋。

【銘文】乍(作)寶(尊)彝

作寶尊彝簋乙

作寶尊彝簋乙銘文 作寶尊彝簋乙銘文

西周早期

通高18.1、口徑26.6釐米。

侈口圓唇,故腹,獸首雙耳,下有鉤狀垂珥,

圈足外侈。口沿下和圈足飾四瓣花紋和圓渦,腹飾斜方格乳釘紋。

作寶尊彝簋丙 作寶尊彝簋丙

【銘文】乍(作)寶(尊)彝

作寶尊彝簋丙

西周中期 相關知識: 簋,盛食器和禮器。流行於商至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用於放置煮熟的飯食。

簋的形制很多,變化較大。商代簋形體厚重,多為圓形,侈口,深腹,圈足,

兩耳或無耳。器身多飾的獸面紋,有的器耳做成獸面狀。西周除原有式樣外,

又出現了四耳簋、四足簋、圓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種形式,部分簋上加蓋。

商周時多數簋體形厚重,飾雲雷、乳釘等紋飾,少數為素麵或僅飾一二道弦紋。

春秋時期,簋的銅胎變薄,花紋細碎,有的簋蓋鑄成蓮瓣形。戰國以後,簋極少見到。

簋是商周時重要的禮器。宴享和祭祀時,以偶數與列鼎配合使用。史書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