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景點
,有人說“不上佛頂山,等於沒到過普陀山”。佛頂山上主要有慧濟寺、海天佛國崖、雲扶石、菩薩頂、鵝耳櫪樹、佛頂山索道等幾處景點。朝拜佛頂山是普陀山佛教的傳統和習俗,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個觀音香會期,來自各地的佛弟子們三步一拜朝禮佛頂山,禮敬觀世音菩薩。
佛頂山主峰名白華頂、又名菩薩頂,為普陀山最高峰。山分支脈,分別向南、北、東伸延,主峰海拔291.3米,從遠處眺望,諸峰若拱,峰頂壘壘如杯瓢,覆於積水之上。峰巔方圓平坦,寬廣約20餘畝。巔峰建塔,塔上置燈,曰“天燈台”。
後又修築一座望台,登臨此台,極目遠眺,可觀賞普陀洋和蓮花洋遼闊的山海景色。 白華頂時有雲霧繚繞,譽稱為“華頂雲濤”,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
“華頂雲濤”是普陀佛國景觀壯麗之神。或煙濤滾滾,遠近山峰在雲海中像一座座浮島,悠忽之間,卻又雲遮日霾,空水難辨;或一時四山之巔被雲霧阻塞,煙巒一抹;或四山突現,如幻來之海市蜃樓…… 在秋季,白華頂又以另一新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秋高氣爽,霧消雲散,視野極其廣闊。
小貼士:佛頂山高踞峰頂,視野可望千里,是觀日出的最好去處。
慧濟禪寺慧濟禪寺,又稱佛頂山寺,坐落在海拔299.1米的雲霧山中。原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圓創慧濟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圓通殿、玉泉殿、大悲樓等,擴庵為寺。
光緒三十三年清得大藏經,由文正和尚鳩工增廣,遂成巨剎,與普濟寺,法雨寺鼎立,稱為普陀山三大寺。
普陀鵝耳櫪就長於慧濟寺後門西側,普陀鵝耳櫪是世界上僅存的一棵,也被稱作“普陀三寶”之一,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932年由我國著名植物學家鍾觀光先生髮現,後經著名植物學家鄭萬均先生鑑定、定名。
交通:2號線到終點站“索道站”下車,轉乘索道(上行30元,下行30元,上下聯票50元)上山即到。
主要景點
慧濟寺
峰麓古樹林中建有第三大寺慧濟寺,寺院因地巧構,幾座大殿一字排開,別具一格。三大寺中惟慧濟寺主殿供奉釋迦牟尼佛,觀音殿中鐫有123尊集唐、宋、元、明、清、名畫家所繪的觀音寶像石刻。
慧濟禪寺又稱佛頂山寺,坐落在海撥299.1米的雲霧山中。145間殿堂樓閣隱於翠綠叢林,用彩色琉璃瓦蓋頂的大雄寶殿,在陽光照射下呈“佛光普照”奇景。
1989年建成的觀音堂,四壁鑲嵌著123尊石刻觀音像,它匯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畫家的傑作。明代初建慧濟庵,清乾隆五十八年擴庵為寺,光緒三十三年又經大力擴建,遂成普陀第三巨剎。
鵝耳櫪樹
鵝耳櫪樹長於慧濟寺後門西側,樹枝姘出雙分,作對稱的90度轉向,屬當世罕見珍木,被稱作“普陀三寶”之一,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932年由中國著名植物學家鍾觀光先生來山進行植物考察時發現,後經著名植物學家鄭萬均先生鑑定、定名普陀鵝耳櫪樹。
海天佛國崖、雲扶石
香雲路是從法雨寺到佛頂山的一條石板路,有1087級石階,全長約1公里。此路 原為羊腸小道,道光緒三十年慧濟寺主持文正和尚同監院慶祥募化砌石而成。1082年人民政府撥款重修。路旁有鐵欄桿,為遊人攀扶歇息提供方便。沿香雲路登佛頂山,途中有香雲亭、雲扶石、海天佛國崖等景點,四周秀峰險石,回首眺望、山海氣觀盡收眼底,大有“身登青雲梯,平碧見海日”的意境。
在香雲路中段的拐灣處,有方形巨岩矗立路側,岩面“海天佛國”四個大字出自明代抗倭名將候繼光手筆。每個字約一米見方,它十分貼切地概括了普陀風光的特點,後來便成了普陀山的代稱。
在海天佛國崖上又疊一石,高插雲海,險而且玄,石上刻著“雲扶石”三字。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缽,承受天露,日積月累,清冽不腐。從上海到普陀山佛頂山旅遊價格根據交通方式不同可以自由選擇。[1]
佛頂山索道
佛頂山索道 位於佛頂山景區和後山景區之間,始建於1997年5月,項目總投資3800多萬元,全長1050米,上下高差205米。
氣候特徵
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風大霧多,雨量充沛,據氣象站二十年氣象資料分析,年平均氣溫16.1℃,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4℃,最熱月(8月)氣溫27℃;日極端最高氣溫38.2℃,日極端最低氣溫-6.5℃;全年降水量1186.9毫米,降水天數平均149.1日;其中春夏季雨量較多,秋季雨量較少,相對濕度72%~91%(平均80%),年日照時數平均2133.7小時,季風明顯,秋季多偏北風,春夏多偏南風,7、8、9三個月時有颱風,年平均風速4.2~5.7米/秒,最大平均風速31米/秒。無霜期254天,結冰日數平均18.3天。很少積雪。
旅遊指南
旅遊時間
四季皆宜,入秋以後,秋高氣爽,是觀日出東海的絕佳時機
景區門票
2007年9月20日起普陀山門票每人160元。元月一日二日、春節初一至初五、五月 一日至五月五日、十月一日至十月五日進山門票為每人200元。 每年12月,1月每人140元。1.4米以下 的兒童免進山門票。
慧濟禪寺5元
索道:佛頂山上下山索道40元(上、下山各25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