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葉曰:是網明菩薩所放。光明饒益尚爾。何況說法。汝今諦聽。我當粗略說其功德。迦葉。是網明菩薩過七百六十萬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普光自在王如來應供正遍知。世界名曰集妙功德。其佛趣菩提樹時。國中諸魔魔民悉皆正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佛國土。以真栴檀寶為地。地平如掌。柔濡細滑如迦陵伽衣。處處皆以眾寶莊嚴。無三惡道亦無八難。其國廣長皆以妙寶蓮華色香妙好以為挍飾。普光自在王如來。有無量菩薩僧。善修無量法門。得無量自在神通。皆以光明莊嚴其身。得諸陀羅尼藏無礙辯才。善能說法光明神力。皆悉通達。能破魔怨慚愧念慧。諸妙功德以修其心。彼佛國土無有女人。其諸菩薩皆於寶蓮華中。結加趺坐自然化生。以禪樂為食。諸所須物經行之處。房舍床榻園林浴池。應念即至。迦葉。是普光自在王如來。不以文字說法。但放光明照諸菩薩。光觸其身即得無生法忍。其佛光明。復照十方通達無礙令諸眾生得離煩惱。又其光明。常出三十二種清淨法音。何等三十二。所謂諸法空無眾生見故。諸法無相離分別故。諸法無作出三界故。諸法離欲性寂滅故。諸法離嗔無有礙故。諸法離痴無闇冥故。諸法無所從來本無生故。諸法無所去無所至故。諸法不住無所依故。諸法過三世去來現在無所有故。諸法無異其性一故。諸法不生離於報故。諸法無業業報作者不可得故。諸法不作無所起故。諸法無起無為性故。諸法無為離生滅故。諸法真不從和合生故。諸法實一道門故。諸法無眾生眾生不可得故。諸法無我第一義故。諸法鈍無所知故。諸法舍離憎愛故。諸法離煩惱無有熱故。諸法無垢性不污故。諸法一相離欲際故。諸法離相常定故。諸法住實際性不壞故。諸法如相不分別故。諸法入法性遍入故。諸法無緣緣不合故。諸法是菩提如實見故。諸法是涅盤無因緣故。迦葉。普光自在王如來。光明常出如是清淨法音。能令諸菩薩施作佛事。其佛國土無有魔事。佛壽無量阿僧祇劫。大迦葉。白佛言。
相關詞條
-
錫蘭佛教
斯里蘭卡佛教(Buddhism in SriLanka),屬於南傳上座部佛教。相傳公元前3世紀,為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陀(Mahinda)等所傳入。由於其...
概述 歷史 佛教改革復興 保存典籍 中斯交流 -
觀自在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
出典 尊號義釋 觀音道場 觀音身相 觀音法門 -
上座部佛教
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是指現在盛行於泰國、越南、寮國、高棉、緬甸、斯里蘭卡及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時期之後,部派佛教中的一個派系...
歷史源流 部派源流表 宗教特色 對外發展 八正道 -
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佛教...
出典 尊號義釋 觀音道場 觀音身相 觀音法門 -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 思想特點 四大菩薩 主要經典 -
佛教音樂
佛教音樂,中國佛教寺院和信眾在舉行宗教儀式時所用的音樂。佛教認為,音樂有“供養”、“頌佛”作用。形式有聲樂和器樂等多種。 佛教音樂(Buddhist m...
歷史淵源 工藝特色 傳承保護 代表作品 -
普賢
普賢:即普賢菩薩,梵名Samantabhadra 。音譯三曼多跋陀羅菩薩,又作遍吉菩薩。是我國佛教四大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之一...
來源 解說 密教釋意 普賢道場 普賢聖誕 -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 (梵文 ),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曾譯為遍吉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
正文內容 名稱由來 普賢行願 普賢十忍 聖祝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