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黑星病

佛手瓜黑星病

黑星病是一種檢疫性病害,除危害黃瓜外,還可危害西葫蘆、甜瓜、南瓜等。我縣近年來以溫室大棚黃瓜發病較重,造成黃瓜減產。該病菌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者附著在架材上越冬,也可以分生抱子附著在種子表面或以菌絲在種皮內越冬。越冬后土壤中的菌絲,在適宜的條件下,產生出分生抱子借風雨在田間傳播,成為初侵染源。分生抱子萌發後,長出芽管,主要從植物葉片、果實、莖蔓的表皮直接侵人,也可從氣孔和傷口侵入。

基本信息

中文名:佛手瓜黑星病
..

英文名:Chayotescab
病原中文名:瓜枝孢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佛手瓜黃瓜葫蘆科植物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為害症狀

僅見葉片染病,病班圓形或近圓形,大小1~2毫米,褐色,四周組織常為黃色,病葉不平整,病部生長緩慢,後穿孔,一般葉不枯死。未見果實症狀。

病原形態特徵

瓜枝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除基部外不膨大,長400微米;分生孢子形成分枝的長鏈,多單胞,圓柱狀或橢圓形至紡錘形,光滑或有微刺,大小4~25×2~6微米.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南方病菌在病株上輾轉傳播蔓延;北方引種的地區則以菌絲體在病部或病殘體內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從葉片、果實、莖蔓的表皮或氣孔侵入,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南方露地栽培或北方在棚室栽培條件下,與降雨量和降雨日數多少有關,如遇降雨量大,次數多或棚室濕度大及連續冷涼條件下易發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尤其定植後至結瓜期控制澆水十分重要。保護地栽培,儘可能採用生態防治,尤其要注意溫濕度管理,採用放風排濕,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內濕度,減少葉面結露,抑制病菌萌發和侵入,白天控溫28~30℃,夜間15℃,相對濕度低於90%,可減輕發病。
(2)用粉塵法或煙霧法於發病初期開始用噴粉器噴撒10%多百粉塵劑,每667m21kg或施用45%百菌清煙劑每667m2200~250克,連續防治3~4次。
(3)棚室或露地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荊8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一10)水劑150倍加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80%敵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667m2噴藥液60~65升,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
(4)加強檢疫,嚴防此病傳播蔓延。

地理分布

南北均有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