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帖概覽
目錄
《余清齋法帖》因原跡規格不同,且又分批上石,故刻石無統一規制。據日本書道博物館收藏的拓本編排目錄,全帖分為正篇(六冊十六卷):第一冊,序題、晉王羲之《十七帖》;第二冊,晉王羲之《遲汝帖》、《蘭亭序》、《樂毅論、黃庭經、霜寒帖》;第三冊,晉王洵《伯遠帖》,晉王獻之《中秋帖》、《蘭草帖》、《東山帖》,隋智永《歸田賦》,唐虞世南《積時帖》;第四冊,唐孫過庭《千字文》,唐顏真卿《祭侄文稿》;第五冊,宋蘇軾《後赤壁賦》,宋米芾《千字文》;第六冊,宋米芾《評紙帖》、宋米芾《臨右軍至洛帖》。
續篇(二冊八卷):第一冊,晉王羲之《行穰帖》、《思想帖》、《東方朔畫贊》,晉王獻之《鴨頭丸帖》、《洛神賦十三行》;第二冊,晉王羲之《胡母帖》、晉謝安《中郎帖》、唐顏真卿《蔡明遠帖》。經與刻石查對,現共收藏三十三方,其中二十八方刻石為雙面鐫刻,合計六十一塊版面,與日本書道博物館舊藏拓本目錄一體。除後赤壁賦及少數評跋缺損,余皆完整。
題跋
《余清齋》全冊單帖二十六篇,帖後的評跋六十五篇,觀記題識二十一處(句),計有九十九人次,多為歷朝達官名人和書家;落款最早時限是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最晚是1609年(萬曆三十七年),時跨近六百年,名人的題識真實記錄了墨跡的流傳歷程;其書體正、草、隸、篆俱有,大字16厘米見方,小字僅0.5厘米見方。而萬曆年間的評跋則有二十四篇,董其昌(時年四十一歲)就作有十一篇,余皆為吳國廷、楊明時所作,他們都是《余清齋》的編創者。
碑帖評價
由於《余清齋法帖》以往極少施拓,流傳不廣,較為難得。1880年(清代光緒六年),楊守敬出使日本,留歷四年,極力推崇此帖,受到日本書道界的讚譽。日本書論家中村不折在《法帖書論集》中稱讚此帖:“於晉,采自晉帖的佳者或大抵稱得上真跡的鉤摹本;於唐、宋,則全采自真跡,使此帖具有權威性”,“其多收羲、獻等未刻於他帖的名跡,實為燦然”。 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中述及:“余清齋帖……大抵皆以真跡上石,又得楊明時鐵筆之精,故出明代諸集帖之上。”
《余清齋》刻石歷經四百餘年,還完好存世,當比《停雲》、《真賞》、《戲鴻》等殘損後再重翻刻的碑石,要價高一籌。若將幾種拓本比照欣賞,《余清齋》確實清心悅目,高雅脫俗,豪無匠氣。
碑帖保護
《余清齋》刻石,原存放於吳廷故里的宗祠內,清代,尚事捶拓;後由鄰地休寧好事者收藏;20世紀民國初年,岩寺(現徽州區)賢達鮑蔚文構建“遐廬”,將《余清齋》刻石收藏於“息驄軒”;1962年為安徽省博物館葛介屏先生髮現,歙縣文化部門即徵集收藏於太白樓內;十年動亂後,安徽省政府曾昭生、周道炯來歙,發現藏碑,撥專款興建“新安碑園”,予以保護;1979年,刻石陳列於新安碑園碑廊壁龕內;1986年,安徽省政府公布“新安碑園刻石”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歙縣博物館將此刻石收藏入庫保存。
輯者簡介
吳國廷,又名廷,字用卿、號江村,歙縣丰南(今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鄉)人。博古善書,收藏極豐。有文獻載曰:“清大內所藏的書畫,其尤佳者,半為吳廷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三希”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和顏真卿《祭侄文稿帖》、米芾《蜀素帖》等皆曾是吳廷的收藏品。
相關閱讀
董其昌跋《余清齋》書跋
晉王羲之《黃庭經》
吳用卿得此卷,余乍展三、四行,即定為唐人臨右軍。既閱,竟中間於淵字皆有缺筆,蓋高祖諱淵,故虞、褚諸公不敢觸耳。小字難於寬展而有餘,又以蕭散古淡為貴。顧世人知者絕少。能於此卷細參,當知吾言不謬也。戊戌望日,董其昌書。
此卷用筆蕭散,而字形與筆法一正一偏,所謂右軍書如鳳翥鸞翔,跡似奇而反正。彌來學黃庭經、聖教序者,不得其解,遂成一種俗事。彼倚籍古人,自謂合轍,雜毒入心,如油入面,帶累前代諸公不少。予故為拈出,使書家能有“正法眼藏”也。其昌又書。
晉王洵《伯遠帖》
米南宮謂:右軍帖五,不敵大令跡一。余謂,二王跡,世猶有存者,唯王謝諸賢筆尤為希覯,亦如子敬之子逸少耳。此王洵書,瀟灑古淡,東晉風流宛然在眼。用卿得此,可遂作寶晉齋矣。董其昌題。
晉王獻之《中秋帖》
大令此帖,米老以為天下第一。子敬書,又為一筆書。前有十二月割等語,今失之;又慶等大軍以下皆闕,余以《閣帖》補之,為千古快事。米老嘗雲,人得大令書,割剪一二字,售諸好事者。以此古帖,每不可讀,後人強為牽合,深可笑也。甲辰六月觀於西湖僧舍,董其昌題。
晉王獻之《蘭草帖》
余觀二王真跡十餘帖矣,獨此卷心眼相印,自許不惑。又須知,永興書法從此發源也。萬曆戊戌臘月,董其昌書於墨禪軒。
隋智永《歸田賦》
寶章待訪錄有智永《歸田賦》,今日得見,乃只數行,筆法於千文稍異,大類虞永興。永興得筆於智永,故一家書耳。米元章近之。董其昌題。
唐虞世南《積時帖》
此卷或疑米臨,然其斫筆處特為瘦勁。不辨此也。王元美家有虞永興《汝南公主墓誌》,客亦有謂米臨者。元美自題曰:“果爾,則買王得羊,於願足矣”。此帖則當出其右。具眼者,自能識取。董其昌借觀因題戊戌長至日也。
宋米芾《評紙帖》
米元章評紙如陸羽品泉,各極其致,而筆法都從顏平原幻出。與吾友王宇泰所藏《天馬賦》同是一種書。臨寫彌月,仍歸用卿,用卿其寶之。董其昌題。
晉王羲之《行穰帖》
足下行穰九人還示應決不太都當佳。其昌釋文。東坡所謂:“君家兩行十三字,氣壓鄴侯三萬幾”者,此帖是也。董其昌審定並題。
晉王羲之《東方朔畫贊》
東方生畫贊,陶隱居所好,右軍有名之跡。即宋搨已如晨星,況唐人臨本乎?唐人故善書,其時必有唐以前搨下真跡無幾者。今之不能為唐臨,可知矣。董其昌觀因題。
晉王羲之《胡母帖》
右軍《胡母帖》,唐宋名帖俱載,褚遂良書目可考。此其真跡也。余從韓宗伯館師,借摹入鴻堂帖中。董其昌觀同題。
晉謝安《中郎帖》
太師行寄王太史彥舟(全文略)
右米元章《太師行》為謝公真跡,作合此卷之後,不知何時離去?余故為補之。董其昌己酉六月二十五日觀於寶鼎齋並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