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人物]

余建[人物]

余建,男,出生於1986年5月,江西上饒人,企業家,高級經濟師,職業經理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余建,男,出生於1986年5月,江西上饒人,企業家,高級經濟師,職業經理人 。

企業簡介

公司成立於2011年,簡稱《天山傳媒》旗下有:《CACB》中亞商橋,中南亞商業信息發布和交易平台,《SEYASAT》中小企業財政資金信息服務平台,《天山DM報紙及雜誌》,是傳統媒體+新體+自媒體的完美結合。
《天山傳媒》利用強大的本地化操作能力,行銷資源和成熟流暢的運作模式。並與中亞五國新聞界、官方媒體和各大媒體機構,打下了堅實的合作基礎,是新絲綢之路的具體體現,也是首個以中南亞為核心的服務貿易為主的傳媒公司。突破傳統的商業模式和商業理念,致力於跨區域,跨行業,跨媒介創新發展,不僅給客戶傳達各種更大,更好的產品而且提供最新鮮、最及時、最周到的服務。創造個在中亞,新疆最有影響力的經營商標。為客戶和合作者提供最尖端的信息服務作出最大的努力。我們秉著“新機遇、新挑戰、新市場”的公司理念,以及“誠信、高效、卓越”的企業精神,追求高品質、高效率的策劃團隊,希望通過與客戶的密切合作,成為客戶在商業運作中的長期戰略發展夥伴。
我們秉著“新機遇、新挑戰、新市場”的公司理念追求與客戶共享高品質、高效率的策劃團隊,成為客戶在商業運作中的長期發展戰略夥伴。
對客戶的責任心、對團隊的責任心、對時代的責任心、對社會的責任心,為企業多做一點、為客戶多想一點、為社會多獻一點,適應網路經濟時代需求,用科技重走絲綢之路!
 

 創業經歷

從天山走來,余建帶著雪蓮般的遺世安然,世界離喧囂那么遙遠,商場與儒雅那么親近。就像這夏日裡一縷清涼的風,輕輕拂過,帘子就曼妙起舞,他望向窗外,藍天之下呈現一條通往天山的蜿蜒小路……

天山之行:邁步邊疆方知鄉愁濃

生命呈現的所有狀態都是一種恩賜,堅持往前,就能看見燦爛的陽光。少年時期不羈的余建,用自己獨有的方式,詮釋著種種“歷練”。中學輟學以後,余建到武夷山到蜂窩煤廠,拉煤沿街叫賣,一個月賺取350元,那時他才15歲;做保險,他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和交流;做酒店服務員,他懂得了如何以真誠對待顧客;當網管,他掌握了電腦技能;17歲到深圳的一家電線電纜廠打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他在社會實踐中堅韌地學習,以此來彌補知識的匱乏、文化的貧瘠。[1]
18歲的天空,那么湛藍。2004年12月,他堅毅地踏上軍旅生涯,哪怕是遠赴新疆,哪怕是遠離親人,他不猶豫、不掉淚。在車子緩緩啟程的剎那,在揮淚告別的人群里,他默默注視轉身的父母,握緊拳頭,告訴自己:心在遠方,夢在遠方……
“冬天的新疆,滿目荒涼,除了枯黃色,就只有漫天的烏鴉。”他在說這話的時候,正好沏了一壺新茶,眼光隨著茶韻流入紫砂水杯,倒顯出許多溫暖,“兩天后給家裡打電話報平安的時候,我才知道家鄉已經遙遠,鄉愁從此濃烈。”他一心扎進訓練中,因為諳熟電腦技能,在新兵連被選作部隊文書,下連後被調任分區、軍區機關,並得到了各級首長的認同和栽培。因為缺少知識他更加努力地撲到學習當中,經常通宵達旦地練習辦公軟體的使用,識記計算機數據、命令。靠著死記硬背,他熟練操作各種英文軟體,是軍區製作多媒體和計算機技術的一面旗幟,多次榮立三等功,因工作表現優秀多次調任各級軍區,也有了調任總參謀部的機會,他卻放棄了,仍然留在新疆。

天山之歌:登臨高原始得芳華茂

當夢想安放在天山的高度,登臨的步履會充滿力量,尋夢的征程,他一路高歌,或鏗鏘,或驚悚,或悠揚……
2010年退伍之後,他繼續留在新疆,靠著敏銳的洞察力和過人的膽識,從承接部隊工程做起,中標的七個項目同時開工,承包部隊舊營房建立磚廠,賺取了創業的“第一桶金”。可是由於初入商場,沒有做企業的經驗,公司遭受重大變故,所有資金被掏空。半年多的時光里,他沉浸在萎靡和頹廢之中。在朋友的開導和幫助下,他重新振作。
天山山脈昂揚的樂曲中,余建用身體彈奏最強音,奔波在常年積雪和冰凍的盤山公路上,經常碰上土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難的考驗。每一次行走,都是驚心動魄的歷險。一次,車子行駛在海拔5000米的環山公路上,由於路面積雪、結冰,在拐彎時,車輪忽然打滑,滑行了六、七十米遠,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盤山岩石,最終車子在司機的控制下平穩行駛。車上的人都嚇出了冷汗。還有一次車輪突然爆胎方向盤失控,直到撞擊山體後才迫使車子停下來。承接的工程在海拔4000多米的邊境地區,施工的生活苦不堪言,在零下20度的環境下沒水,沒電,沒有暖氣,他與同伴依偎取暖;蚊子、蒼蠅叮咬只能硬扛;喝水要到30公里外去拉……而他,如盛開在絕境的雪蓮,一次次經歷艱難險阻,又一次次迎風歡笑。
自然環境磨練了他的意志力,殘酷的商業環境練就了他誠信經商的品質。2012年,中茂國際貿易公司成立以後,堅持誠信經營,積極進取,盼盼食品、養元、匯源等國內知名品牌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他承接了核桃仁原材料供應項目,每天周旋在維族人群里,看貨、談價格,常常碰上付了貨款卻不發貨,或者不按既定時間發貨的情況。由於受到排擠,漢人在新疆經商非常艱難,多是自咽苦水。余建依靠真誠和信譽贏得了當地民族民眾的信任,紛紛主動要求供貨,僅2014年就接到訂單近7000萬,在百餘天的時間裡,他和他的團隊以高標準,高質量,低價格的優勢,圓滿完成了訂單。
2011年5月收購併創立了“天山傳媒”,與他合作的是一名維吾爾族小伙,為人忠厚老實,兩人在企業的經營模式和創新意識交流中非常投機,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裡,余建和他的團隊堅持不懈的研究公司新的戰略方向,始終圍繞如何將傳統行業和新媒體相結合,尤其是在中央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核心思想的引導下,他,將行銷主戰場延伸到中亞國家的龐大市場,推出了天山傳媒旗下的中俄文交易平台、APP、政策網等優質產品。新產品的推廣得到了新疆各級政府和領導的大力支持。正是諸多磨練,讓他在深圳特區和喀什特區聯合舉辦“創業之星大賽”上獲一等獎。
 

 天山之戀:回首雪域才覺記憶真

身在他鄉,心繫故鄉。當初那個一心想遠離家鄉的熱血少年,如今已經成長為方剛男兒,在所有業務走上正軌之後,余建選擇回到這片養育了他的紅土地,要在這裡開創新的人生軌跡。
他說,家鄉這些年的變化很大,回來發展是他的願望。他考察了房地產開發、礦產開發、景區旅遊、養老等項目,於2015年初成立了“江西澤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5月,他當選了上饒縣“新聯會”副會長一職,與本地的年輕企業家有更多的交流和溝通,為家鄉的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能量。
“在上饒經商和在新疆談生意有很大區別,兩地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也很大,我相信自己能有效發揮兩者的優勢,創造屬於自己的燦爛明天。”余建在說話的時候,俊朗的臉上顯出年輕人鮮有的淡然和沉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