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蔡元培(原著),陳平原(導讀作者) 著 ROCKAT 繪
出 版 社:海豚出版
ISBN:9787511006745
出版時間:2012-01-01
頁 數:144
裝 幀:平裝
內容簡介
《蔡孑民先生言行錄》是中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一部重要思想言論著作,1920年由新潮社編輯出版。全書分六類:第一類“關於最重大普遍的問題”(十八篇),第二類“關於教育”(十六篇),第三類“關於北京大學”(十八篇),第四類“關於中西文化的溝通”(十一篇),第五類為“普通的問題”(十一篇),第六類為“範圍較小、關係較輕的問題”(十篇)。
所謂“大學”,不僅僅是一種“功業”,同時也是一種“言說”。後人評價蔡元培,看他如何“辦大學”,也看他如何“談大學”。陳平原認為,蔡孑民先生在追憶北大歲月時,總不忘闡述自家的大學理想。因為所謂大學精神、大學文化以及大學管理等,既是一門高深學問,也是一種日常生活;如此兼顧理論與實踐,需要一種特殊的文體來實現。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期間即席發揮或精心準備的各種“演說”,便成了關鍵的一環。這些演說,若足夠精采,也可能成為“傳世文章”。陳教授相信,辦大學,需要做,也需要說——持續不斷地闡述大學的宗旨、功能、風格、日常運作乃至專業設定等,某種意義上,也是辦大學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今天我們閱讀《蔡孑民先生言行錄》,可以從此角度進入。
編輯推薦
1916年秋天,身在法國的蔡元培接到了一通電話,促請他歸國任北大校長。蔡元培認定教育是救國的出路,便毅然於“大風雪中”來到了北大就任。在面對軍閥與中央政府的壓力下,蔡元培把一向被視為升官發財階梯的北大,改革為“新文化運動”的搖籃。在就任演辭上,蔡元培開宗明義地說,學生來到大學求學,必先知大學的性質,這個演說奠定了他整個大學理念的基調。日後,在很多場合中談大學,蔡元培多圍繞此中心打轉。看他如何“辦大學”,也看他如何“談大學”。
作者簡介
陳平原,北京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雙聘教授、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近年關注的課題,包括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小說與中國散文、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圖像與文字等。曾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全國高校一、二、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1995,1998,2003)、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6)、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6)等。先後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中國散文小說史》《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大學何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等著作三十種。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
ROCKAT,ROCKAT漫畫工作室,由簡振傑與鍾仁傑所成立。兩人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均是從小看日本漫畫長大的小孩,由童年的《七龍珠》到現在的《海賊王》,都是成長的最大養分。以成為漫畫家為畢生職志。2010網路發表漫畫:Blue Joker-藍色小丑。
目錄
他們這么說這本書
和作者相關的一些人
這本書的歷史背景
這位作者的事情
這本書要你去旅行的地方
何為大學/陳平原
北大二三事/ROCKAT
原典選讀
這本書的譜系
延伸的書、音樂、影像
文摘
何為大學?/陳平原
滄海桑田,人類歷史上最為長壽且最具活力的社會組織,除了教會,就是大學。到歐洲遊覽,這個感覺特別明顯。轉瞬間,輝煌的宮殿灰飛煙滅,雄偉的軍事要塞成了廢墟,龐大的企業也可能突然破產,只有大學,還有教會,不屈不撓,幾百年風雨兼程,一路走過來,而且越走越風光。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兩者都會繼續存在下去,且日益輝煌。如此說來,理解何為“大學”,以及關注中外大學的走向,變得至關重要。
晚清以降,中國人辦大學,成績卓著的不少,可最著名的,莫過於北大校長蔡元培。百年中國,有獨立的大學理念,且能夠真正付諸實施的,不敢說僅此一家,但蔡元培無疑是最出色的。這是因為,有其位者不一定有其識,有其識者不一定有其位;有其位有其識者,不一定有其時──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才可能有蔡元培出掌北大時的揮灑自如。
在我看來,所謂“大學”,不僅僅是一種“功業”,同時也是一種“言說”。後人評價蔡元培,看他如何“辦大學”,也看他如何“談大學”。蔡先生明白這一點,在追憶北大歲月時,總不忘闡述自家的大學理想。為什麼?就因為,所謂大學精神、大學文化以及大學管理等,既是一門高深學問,也是一種日常生活;如此兼顧理論與實踐,需要一種特殊的文體來實現。某種意義上,校長之即席發揮或精心準備的各種“演說”,便成了關鍵的一環。這些演說,若足夠精采,也可能成為“傳世文章”。今天我們閱讀《蔡孑民先生言行錄》,正是從此角度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