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何洛早年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專業。1932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後調至馬列學院編譯部任日文組組長,爾後又到魯迅文學院總支工作。直至解放戰爭期間,何洛一直戰鬥在革命的文化戰線上,先後任晉察冀邊區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文學系主任、華北大學二部二分部主任,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培養了一批德才兼備的文藝戰士。
中國建國後,又歷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語言文學系主任、中國延安文藝學會會長、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顧問、北京社科聯顧問、北京文藝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文聯常務理事等職務。
學術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何洛參與創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研究班,在周揚同志和校領導的支持下,與何其芳同志一道主持“文研班”的領導工作。並且走向教學第一線,親自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文學概論”和“馬列文論”專題。同時,他還經常關心學生的課餘活動,曾經帶頭撰寫學習《講話》的體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供方法上的示範。發表於《新建設》1962年第5期的長篇論文《革命文藝的康莊大道》,便是當年紀念《講話》20周年的一篇重要文章。1984年起,何洛因年事已高,便改任中國語言文學系名譽主任,並參加校務委員會工作。但他仍關心繫里的發展,尤其關心繫里的學科建設和中青年教師的成長,強調學科發展和教學研究的要以馬列主義導向,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改革、開放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棄。何洛的一生一直致力於教學工作、理論研究及寫作,凝結成為他的眾多著作。建國前,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他堅持教學與寫作,不僅寫文藝理論、特寫、散文、劇評、雜文,還寫出了《易卜生在中國》等有影響的學術論文;而且創作了揭露通敵的地主惡霸的諷刺性獨幕劇《接皇軍》。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期間,他同時兼顧文藝理論的教學與研究。20世紀70年代,他參加學術界關於形象思維問題的論爭,並於80年代初出版了專著《實踐美學》等學術著作,在文藝界產生了較大影響。直到1992年逝世前半年,他仍筆耕不輟,發表了抒懷言志的詩章,結集為《潮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