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何思源(1896—1982) 字仙槎,乳名金鼎。菏澤市牡丹區城內當典街人。愛國民主人士。民國初年考入菏澤山東省立六中,1915年考入京師大學堂,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何思源參加了天安門前的集會及後來的一些愛國鬥爭。同年秋,何思源考取官費留美生。1921年冬華盛頓會議開幕,中國人民要求大會討論山東問題。何思源作為中國留美學生代表成員,會見中國出席會議代表,要求據理力爭。會議期間,何撰寫《華盛頓會議中山東問題之經過》一文,寄回國內《東方雜誌》發表。1922年秋,何思源去歐洲。次年,入柏林大學研究經濟。1924年到巴黎。1926年回國, 出任中山大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1927年加入國民黨,6月被任命為國民黨山東省黨部改組委員會委員兼宣傳部長,參與策劃在山東“清黨”。1928年4月,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訓練部副主任兼法科主任,6月,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在他長期主持山東教育工作期間,任用之人,多為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及留美出身的有才之士,使山東教育界匯聚了不少人才。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魯北一帶組織部隊與日本侵略軍作戰。1944年12月任山東省政府主席。日本投降後, 率部接受偽省政府和“敵偽財產”。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1946年10月調任北平市市長。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他是北平市和平談判首席代表,為北平的和平解放積極奔走,因此遭到國民黨的暗害,寓所被炸,他和夫人受傷,小女兒何魯美被炸死。但他不畏強暴,堅定地與其他代表同到前線與中共代表談判,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毛澤東說他是“真正代表了民意”。
新中國成立後,何思源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參與國事。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等職。他先後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全國政協會刊編輯部從事編譯工作,發揮其精通英、德、法、俄4種外語的特長,筆耕不輟,譯著甚豐。60年代初,出版的譯著已達16部,其中有《哥白尼與太陽中心宇宙系統》《凱綏•克勒惠支》《卡爾•馬克思》《保思•郎之萬》《近代中國外交史》等。同時還致力於《法華字典》 《德語文法》的編纂工作,並撰寫了8萬多字的文史資料。他不忘祖國統一大業,為台灣早日回歸祖國積極奔走。
1982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人質事件
1942年1月1日,侵華日軍憲兵隊夥同天津義大利租界當局,將國民黨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兼魯北行署主任何思源的夫人何宜文和子女4人突然逮捕,隨即押往魯北惠民縣城,以此脅迫何思源投降,日本人揚言何如果歸順,南京的部長或山東的省長任其選擇,否則就將其家屬殺掉。這便是當年曾轟動一時的“人質事件”。
何思源字仙槎,1896年生於山東菏澤一個鄉村醫生家庭,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學習,後留學歐美。1926年何思源學成歸國,進廣州中山大學任教,後來擔任北伐軍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1928年初隨北伐軍進入山東,山東省政府成立後留任教育廳廳長。抗戰爆發後,何思源兼任魯北行署主任,率部在無棣、惠民、利津、霑化一帶與日寇周鏇。他的夫人和孩子當時都隨他在魯北,後因孩子年齡尚小隨軍活動不便,為免除後顧之憂,何思源便派人送他們到天津義大利租界居住,誰料最後還是落入日本人之手。
事件發生後,何思源很快就作出了反應。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名主政一方的抗日領導人,儘管家屬已被日軍扣為人質,但絕不能示弱,一定要強硬對待,否則就會落入日本人設下的圈套。於是他馬上將詳情電告重慶政府,要求政府通過外交途徑向義大利駐華使館進行交涉,另一方面,他向各大報館、教會、學校、慈善機構、各國駐華使領館、南京汪偽政權反侵華日軍總司令發出通電,揭露日本軍方不顧國際公約,在戰爭中擅以婦女兒童作人質的暴行,並特別指出義大利租界當局對這一事件負有嚴重責任,如果事情得不到正當解決,他將採取嚴厲的報復措施,對此一切後果均由義大利方面負責。正在這時,日本人給何思源送來一封勸降信和一張何的家人在日本憲兵隊的大照片,信中說要派重兵包圍魯兆行署駐地,並且把何夫人和孩子放在部隊的前面,如果進行抵抗,就先打死他們。為了粉碎日寇的陰謀,安定軍心民心,何思源接信後馬上在駐地舉行了軍民集會,集會上何思源大義凜然、慷慨陳詞:“現在我們和日本之間只有戰爭,沒有其他話可說。日本不過虛張聲勢,垂死掙扎,其失敗已為期不遠。至於我的家人已陷敵手,生殺在於他們,但如果認為以此要挾可以迫我就範,那他們完全看錯了。今天的會議,就是我對日本人的回答:”說罷將日方的勸降信當場撕得粉碎。
“人質事件”一經曝光,輿論立時大嘩,社會各界紛紛指責日本侵略者的卑鄙行徑,向何思源一家發出聲援。國民黨政府外交部也照會義大利政府,對意租界的助紂為虐之舉提出嚴正抗議。這時義大利尚有幾十名教士在何思源控制之中,基於自身利益考慮,意駐華大使忙與日方協商,督促日本儘快放人。日本方面也覺得此事辦得不甚漂亮,迫於各方面的壓力,日軍總司令只好答應在1月26日前把何宜文等人送回天津。但狡猾的日寇不甘心就此罷休,又以旅團長松井的名義送來一信,信中說:現決定14日把何夫人和孩子送濟南轉天津,途經清河鎮,希望何思源到此與家人一聚。但據何恩源在惠民偽軍中的內線報告,日本人已從山東、河北等地調集重兵,想藉此事穩住何思源,然後南北夾擊,將何部一舉殲滅。何思源當機立斷,立刻率部連夜安全轉移,讓日寇一無所獲,空手而歸。
日本人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把何夫人和孩子送到濟南後,由濟南日軍司令官士橋親自出馬,花言巧語假裝慰問,企圖誘騙何夫人發表講話,聲明此事純屬誤會,是自己自願到山東尋夫,完全與日方無關,並感謝日本軍方的大力幫助云云。何夫人對此當即嚴詞拒絕,這時26日最後期限已到,黔驢技窮的日本鬼子只好將何宜文和孩子送回天津。至此,在何思源全家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這場由日本人精心策劃的陰謀終告破產。
成就及榮譽
新中國成立後,何思源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參與國事。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至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委員等。他先後在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全國政協會刊編輯部從事編譯工作,發揮其精通英、德、法、俄4種外語的特長,筆耕不輟,譯著甚豐。60年代初,出版的譯著已達16部,其中有《哥白尼與太陽中心宇宙系統》、《凱綏·克勒惠支》、《卡爾·馬克思》、《保思·郎之萬》、《近代中國外交史》等。同時還致力於《法華字典》、《德語文法》的編纂工作,並撰寫了8萬多字的文史資料。他不忘祖國統一大業,為台灣早日回歸祖國積極奔走。1982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社會影響
1937年10月,日軍占領黃河北岸,在鵲山向濟南市打炮。堅定而沉著的何思源組織起省教育廳的幹部,分組帶隊,沿途設站,指導和幫助逃難的老百姓,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在魯北,人們對何思源充滿愛戴和尊敬。“老廳長”三個字成為人們對何思源的專稱,婦孺皆知。愛屋及烏,凡是何思源手下省教育廳的人,即使是在土匪、偽軍占領的地區也可以通行無阻。日本人則恨透了何思源,曾動員山東、河北兵力幾千人,幾百輛汽車,分幾路大舉掃蕩魯北。所有日軍都帶著何思源的照片,恨不能很快抓住何思源,將他處死。但是處處有中國人,處處是中國心。日本人有時與何思源當面走過,也沒能認出他,抓住他。幾年裡,何思源帶領游擊隊東奔西跑,轉戰魯北平原,經歷了日寇的討伐、掃蕩、經濟封鎖和政治瓦解,在山東人民的保護下他總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