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低音橫笛,形制同高音橫笛。管身全長74.7厘米,上管長34厘米、下管長40.7厘米。管身設橢圓形吹孔和十五個鍵孔。音高比高音橫笛低一個八度,多為bB調。音色低沉、渾厚。常用於合奏或伴奏。
橫笛
笛子也稱橫笛。相傳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以後輸入長安。宋朝以後,成為伴奏戲曲的重要樂器。唐代稱橫吹,是沒有笛膜的。唐代只有簫管上才有膜,宋元以後這膜就移至橫笛上,而簫管就不再貼膜了,如今只有朝鮮簫才貼膜。
笛上雖然開有膜孔,但過去對膜孔也並不太考究,僅在吹孔與第六孔之間挖一圓孔,貼上笛膜(最先是竹膜)就是。首先注意膜孔的是上海的大同樂會。1932年10月,大同樂會主任鄭覲文將舊時笛子的圓形膜孔,改為橢圓形,以增多笛膜的折紋,使音色更圓潤,更易於控制。
笛子的音色,不僅取決於吹孔的形狀和位置開挖得是否得當,以及管壁厚薄是否適當,笛膜的老嫩和膜孔的大小對音色的影響也不小。一般說,膜孔大,發音厚實(尤其是低音),膜孔小,發音則相對尖細,因此,膜孔是影響笛子音色的關鍵問題之一。
竹笛的音域局限為三組,如今一般只能吹出二組半。笛子音域增寬可是一件全方位的事,它包括吹孔的形狀和大小、各音孔的恰當位置和指法組合,口風力度,以及膜孔的合適位置等。一般來說,膜孔的大小適中、位置略微接近吹孔一端,音域就寬,否則音域就窄。
膜孔大小與笛膜鬆緊對音高的影響:一般來說,笛膜大家都歡喜用嫩的,因為笛膜嫩,發音脆亮,吹奏起來也省力。這就出現一個問題,膜孔越大,笛膜就越松,笛子的絕對音高就越低。因此,夏天笛膜可以貼得稍微寬鬆一點,因為夏天氣溫高,笛子的音偏高,借笛膜的寬鬆可以把音降低一點;相反,冬天笛膜應該貼得緊一點,使笛音增高一點。
傳統的笛子,竹製,有六個按音孔,也有十孔笛,一個吹孔和一個膜孔。吹奏時,由竹管內空氣柱的震動而發音。而常用音域有兩個八度。如今竹笛又分為C調笛、D調笛、E調笛、F調笛、G調笛(又稱梆笛)、A調笛、B調笛,音色由低沉到尖細
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圓潤,獨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現力豐富,故深受人們喜愛。笛子種類主要分兩種,因為這兩種笛子分別為崑曲和梆子戲的主要伴奏樂器,所以習慣上稱為「曲笛」和「梆笛」。
演奏
要吹好笛子必須氣(功)、指(法)、舌(頭)三方面密切配合好,三者缺一不可。
氣息控制
氣息控制笛子的發音、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剛柔都與吹奏時的“運氣”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運氣上的功夫,我們叫它“氣功”,意思就是說,要吹好笛子必須在“運氣”方面下一番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呼氣和吸氣的時間大致相等,吹笛子則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橫隔膜(位於肺部和腹部之間)著力,即胸腹聯合呼吸法。換氣時最好用口、鼻相結合的方法。以口為主,就是將嘴的兩角稍稍放開吸氣,這樣吸氣較快。吐氣時,應利用胸肌、腹肌和橫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氣息能夠均勻、有節奏地逐漸吐出。初學者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違反正常呼吸的運動規律,否則會影響演奏,也不利於身體健康。一般初學者一口氣能吐10—15秒鐘就不錯了。
運氣對於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為了掌握正確的“運氣“方法,可以結合吹奏長音,作以下兩種練習:
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氣,吹一個長音。吸氣時要求吸足而不出聲,呼氣時要求均勻、平穩,時間長而不費力。所以,當你呼出一口氣時,在這口氣還未呼完之際(約留五分之一左右,這時小腹橫隔膜還處在控制之中)。即應吸入第二口氣。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動與橫隔膜腹部的運動始終保持連貫,否則,進入吹口的氣流就一定不流暢,而且容易出現嘴角漏氣、出音尖叫、音色難聽的現象。
怎樣吹好笛子運氣對於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
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聳肩、收腹、挺肚等錯誤,還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關於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的幾個錯誤:
①聳肩。吸氣時雙肩上抬,使氣吸得很淺,只能吸人胸部。用這種方法吸氣,胸部逼緊。在演奏時缺乏氣息的有力支持,不僅使音色較緊,而且長音不能持久。
②收腹。吸氣時錯誤地將小腹用力向里收縮,結果氣息只能吸到上胸部,造成胸部肌肉緊壓肋骨,使呼吸失去彈性。
③挺肚。吸氣時小腹像鼓一樣向外挺起,腹腔肋骨被拉下。由於氣吸得過深,造成胸、腹部肌肉緊張,使呼吸失去彈性。
因此,要把笛子吹好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呼吸、運氣等方法。
弱音控制:
在樂曲中,音除了有高低和長短的區別外,還有強弱的區別,音的強弱,對表達樂曲的思想感情起到一定的作用。
吹笛子時,上下嘴唇之間的小孔叫“風門“,從“風門”里吹出來的氣息,稱為“口風“。“風門”可大可小,“口風”可緩可急。“風門”大,“口風”緩,發音低;“風門“小。“口風”急,發音高。從肺部里擠壓出來的氣,通過我們口內和唇部的控制,使這些氣有計畫的來套用它,不使氣浪費,這時就需要在控制“風門”大小和“口風”緩急時,運用雙唇和兩頰的一種自由收放勁兒,這就叫“口勁”。音的強弱與用橫嗝膜控制、通過“風門”送進樂器內的空氣量有關。
快吸慢呼——這是吹奏竹笛時運用最多的呼吸方法。吸氣時間越短越好,因為在樂曲進行中允許吸氣的時間是很短的。
指法技術
指法技術手型是否正確、手指是否靈活是掌握笛子演奏技術的關鍵。
笛子的指法技術相當豐富,除指法轉調技術外,還有單倚音、復倚音、上滑音、下滑音、上歷音、下歷音、顫管、打音、送音等等,這些都與掌握熟練的手指技能有關。俗話說:“心靈手巧”,手型是否正確、手指是否靈活是掌握上述技術的關鍵,在訓練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手指第一節中間部位肉最多,而又最富有彈性的部位稱之為“指肚”。必須一開始就養成用這一個最理想的部位按孔。開孔時,手指不要抬得過高(大約一個指頭厚的高度即可)。否則在換指時會影響演奏的速度。
2.怎樣使自己的手指靈活?演奏時手指、手腕一定要放鬆。將雙手放鬆、略似半握拳的形狀(即手指微微自然彎曲些),讓雙手手指始終處在自然、放鬆的狀態。按孔時也應當鬆弛而有彈性,不要緊張或過分用力,避免手指僵硬而影響靈活性。
3.兩手的大拇指和小指雖然不按孔,但必須托住笛身,積極配合。
4.在十個手指頭中,無名指的靈活性最差,反應比較遲鈍,應加強統習,使其關節放鬆、靈活。
舌頭訓練
舌頭訓練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經常用到的有長吐舌和短吐舌兩大類。
舌頭好像一個活塞,可以起阻礙氣流的作用。舌頭堵住吹口就發生斷音現象,舌頭離開吹口,聲音就繼續發出。我們吹奏一般樂曲時,常用連音和斷音(短音)兩種方法。吐音主要就是解決斷音問題的。“吐音”的發音方法,即在吹之前將舌頭頂住上牙齒和牙肉的地方,在吹氣時舌尖一接觸吹口附近的位置馬上向里縮回,使氣流吹出,達到斷音效果。
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它好像弦樂器演奏時弓的作用一樣。經常用到的有長吐舌和短吐舌兩大類。
1.長吐舌
舌頭堵住吹口時間短,離開吹口時間長的就是長吐舌。
2.短吐舌
短吐舌包括單吐、雙吐、三吐等。它的特點是舌頭堵住吹口的時間長,離開吹口的時間短,好像弦樂器的領弓、跳弓作用一樣。
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
①吹奏“吐音”的發音方法要正確。發音要結實、清楚。
②練習時吐氣不要中斷。氣要輕輕地吐,不宜過大。
③舌頭收縮時,距離吹口要儘量短些,使氣流能通過即可。
④舌頭的動作要靈活,不要過分緊張,舌尖部分堵住吹口不要用力,只要接觸到就行。特別在起音時,一定要注意舌的振動與吹出氣流的同時性,否則,吐音就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