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地紫羚

低地紫羚

低地紫羚(學名:Tragelaphus eurycerus eurycerus)皮毛呈紅褐色,上面有細細的白色條紋,公羚羊肩高大約1.2米。雌雄都有角,向後彎曲,有點螺旋狀。角長超過84厘米。名稱來自於希臘語,"tragelaphus"是"山羊"(trag)和"鹿"(elaphos)的組合詞,"eurycerus"則是由"普遍"(eurus)和"角"(keras)組成。這兩個詞生動說明了紫羚的生理特點,長得既像鹿又像羊,而且雌雄形態基本一致。英文名字"bongo"則來源於西非當地的土語,意思是"小鼓",得名的原因可能是這種動物生性機警,即使輕微的響動也會刺激它逃跑。生活在非洲。

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低地紫羚

【中文別名】紫羚指名亞種,紫羚低地亞種,紫羚西部亞種,西部紫羚

【拉丁學名】Tragelaphuseuryceruseurycerus,Tragelaphuseurycerusssp.eurycerus

低地紫羚低地紫羚

【命名時間】Thomas,1902

【英文名稱】LowlandBongo,WesternBongo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牛科

地理分布

分布於貝寧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加彭,加納,幾內亞,肯亞,賴比瑞亞,尼日,獅子山蘇丹多哥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2008年哺乳綱紅色名錄——近危(NT)。

外形特徵

低地紫羚體型較大,體長170-250厘米,肩高110-130厘米,尾長45-60厘米;雌羊體重210-235千克;雄羊體重240-405千克。耳特寬大;背部及身體兩側為明亮的棕紅色,腹部黑色。毛短而光滑,在頭部前額及兩側具有白斑,胸部有一塊白色新月形橫斑,體側通常排列有11~12條縱行白色條紋;脊背從頭至臀部具有深色的短鬃毛,尾端生有暗栗色至黑色長毛;四肢細長,外側色暗,內側白色,膝部及蹄的上前方均為白色;雌雄均具角,角長平均83.5厘米,最長可達1米,沙黃色,並呈螺旋形扭曲。

生活習性

棲息於海拔2000~3000米山麓的潮濕、濃密而近水的森林中,最活躍的是黎明和黃昏。以家庭結小群,由一隻雄性和八隻雌性組成。聽覺靈敏,行動敏捷,受驚時能以極快的速度穿過布滿藤本的密林逃遁。主要以草類為食,但也吃多種植物的嫩枝、幼芽、蔓條、葉子,並能用角掘食根莖,特別喜歡吃生長在樹幹基部的嫩枝。可把前肢搭在樹幹上,使身體直立以取食高達2.5米的枝葉。喜歡吃草木灰,從中取得鹽分。

生長繁殖

繁殖期可結成五十隻以上的大群,雌性有9個月的醞釀期,12月至翌年1月份產仔,每胎產1仔。出生後小羊被短時期的單獨留在產地,仍然趴在一個避風的地方,以避免捕食者的追殺,母羊定時返回哺育小羊。幼羊在六個月後斷奶,大約20個月性成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