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得主
“但丁國際獎”是1979年義大利學院為紀念義大利中世紀偉大詩人但丁而設立的榮譽獎,1979年至1981年,先後獲得“但丁國際獎”的有:塞內加爾前總統、詩人桑戈爾;瑞士作家庇埃羅·桑吉阿尼和羅馬尼亞詩人凡狄拉·奧利亞。
巴金獲獎
![巴金在家中接受義大利授予他的但丁國際獎](/img/7/614/nBnauM3X0QzN1gDNzEzN2UjMzMTM3IDO1gzMxADMwAzMxAzLxc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82年4月2日,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會長巴金獲得了1982年“但丁國際獎”,將此獎頒發給巴金是為了表彰他在文壇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1983年5月7日,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訪華期間,在上海親自授予巴金法國最高榮譽勳章——“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並高度讚揚巴金,稱他為“大師”、“不朽作家”、“著述不倦的創作者”、是“本世紀偉大的見證人之一”。
1984年10月,巴金被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9月3日,在日本福岡舉行的亞洲文化獎特別授獎儀式上,授予巴金國際著名文化人士獎。當收到500萬元獎金時,巴金決定將錢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和當時正在籌建的上海文學發展基金會。這充分證明了他曾說過的話:“既然活著,要活的有意義。生命不是單單領取,生命在於不斷的給予”。
關於但丁
但丁·亞利基利(義大利語:DanteAlighieri,1265年—1321年),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但丁從37歲被宣告永久放逐,後來客死異鄉。九歲邂逅心靈上永恆的戀人佩雅麗琪,這位後來24歲香消玉隕的少女,成為但丁日後創作的源泉。《神曲》為但丁不朽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