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二戰後,一家人在德國某礦區艱難的生活著。小兒子卻對足球有著狂熱的興趣,他同時還是住在當地的國家隊員的鐵桿球迷。當被蘇聯的戰俘營關押了11年父親突然返鄉時,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在德國隊和匈牙利隊進行最後決賽的前夜,父子倆也面臨著對彼此的重新地認識和理解。
故事背景
1954年第5屆世界盃(瑞士)
戰後的德國民眾忙碌於戰後重建的日常工作之中。德國國家足球隊在瑞士打入了世界盃的決賽,將在瑞士城市伯爾尼迎戰當時世界公認最強的足球隊匈牙利國家足球隊,勝算近無。然而,德國國家足球隊不可思議地戰勝了匈牙利隊,第1次贏得了世界盃冠軍,這一難得的勝利被世人譽為“伯爾尼奇蹟”。
故事主線
沃爾特曼的該部影片系根據德國入圍世界盃決賽的真實歷程,融合一個11歲小球迷的虛構情節做為故事的主線。講述這名男孩的父親--昔日的一位德國士兵,被當成戰俘在蘇聯關了10年後,於世界盃期間回到了這個魯爾谷(Ruhr Valley)煤礦城鎮埃森(Essen)的故事。
故事梗概
1954年的春天,正當人們都努力工作,期待改變戰後的生活時,一封來自俄羅斯戰俘營的信件打破了家住魯爾地區的小男孩麥克斯一家的平靜生活。信是爸爸瑞查德寄來的。十一年前,瑞查德去往前線的時候,麥克斯還沒有出生。不管麥克斯心裡是否接受,爸爸回來的那一天一個殘缺的家庭將從此完整起來。
或許是戰爭留下的心理創傷太深的緣故,瑞查德一時還難以適應有家的感覺,尤其自己去往前線以後才來到這個世上的小兒子麥克斯。瑞查德一時難以接受麥克斯,而在麥克斯的心裡,海爾瑪特才是自己的爸爸。海爾瑪特是國家足球隊的主力前鋒,在給海爾瑪特拎包並免費觀看足球比賽的過程中,麥克斯幾乎成了海爾瑪特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因為海爾瑪特說過:只有麥克斯在場,他才能贏得比賽。
爸爸瑞查德回來不久,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即將在瑞士舉行。和國家隊一起出征瑞士的還有慕尼黑的體育報記者阿格曼和他新婚的妻子艾尼特。隨著世界盃一天天的臨近,麥克斯和他的爸爸瑞查德和絕大多數德國人一樣,心裡開始緊張起來,而開賽後德國隊在場上有輸有贏的表現,通過電視畫面傳回國內後揪著每一個德國人的心。
在瑞士的賽場上,儘管海爾瑪特遭受教練霍布德的懲罰,沒能被安排上場,但德國隊依然在以4:8的懸殊比分失利於匈牙利隊的情況下,戰勝土耳其隊,並闖入半決賽。德國隊闖入半決賽的訊息傳回國內,瑞查德不僅破天荒的送給兒子麥克斯一個足球,而且獨自一人到球場上一展身手。
當德國隊衝破阻力,力挽狂瀾,最終進入決賽再次對陣匈牙利時,奇蹟發生了。一直未能上場的海爾瑪特被教練霍布德派上場不說,伯爾尼體育館的上空還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這無疑是給了穿著防滑鞋的德國隊一次獲勝的機會。
此時的德國魯爾地區,當瑞查德得知德國隊進入決賽的訊息後,竟然借了一輛車,連夜驅車帶著麥克斯趕往伯爾尼的比賽現場。一路聽著收音機里的實況轉播,瑞查德和麥克斯狠不得能插上翅膀,飛到伯爾尼的賽場,出現在海爾瑪特的眼前。
在海爾瑪特連進兩球與匈牙利隊戰成2:2平時,被匈牙利踢出場外的足球正好滾到已經進入賽場的麥克斯的腳下。在人頭攢動的萬人足球場突然看見麥克斯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已經越戰越勇的海爾瑪特如有神助,在還有不到兩分鐘就結束全場時,又給德國隊貢獻一球,讓德國隊成了戰勝匈牙利隊的世界盃冠軍。
國家隊的載譽歸來,猶如給經歷戰爭的德國打了一劑強心針。一年後,當最後一批戰俘回到國內時,德國的經濟開始出現騰飛的奇蹟。但從此以後,這支曾經奪得過世界盃冠軍的球隊再也沒在一起踢過球。
影片看點
影片《伯爾尼的奇蹟》是一部感人的體育題材電影,它見證了德國戰後重建的歷史,同時也是一出觸動人心的家庭戲劇。其中,風趣幽默的對話給影片增添了幾分滑稽的色彩。正是這部影片,讓德國總理施洛德在熱淚滿眶的同時又會心一笑。《伯爾尼奇蹟》(《Das Wunder von Bern》)同另外2部德國影片 《別了,列寧》 (《 Good Bye, Lenin!》)《玫瑰大街》(《Rosenstrasse》都入圍2003年歐洲電影獎評選。
影片的編劇、導演溫克·沃特曼曾以其創作的《離家的男人》獲得1994年德國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等獎項。影片的主演皮特·羅邁爾是沙爾克球隊的鐵桿支持者。該隊1958年前多次獲得“德甲”冠軍,也是2001、2002年德國足協杯、1997年歐洲聯盟杯的冠軍得主。
影片評價
評價一:《伯爾尼的奇蹟》講的是1954年的世界盃,是二戰後的第一屆世界盃比賽,也是世界盃第一次擴充到16支球隊。當時的西德隊連種子隊都不是,他們在小組賽首場比賽中就以3:8的懸殊比分敗在了匈牙利隊腳下,在和土耳其隊的附加賽獲勝而進軍8強後,西德隊居然一路跌跌撞撞地殺入了決賽,而他們決賽的對手還是那支匈牙利隊。在伯爾尼的這場決賽之前,匈牙利人已經有4年半沒輸過球了,顯然,西德隊獲勝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西德隊來說,奇蹟發生的前提條件之一是一場大雨,因為聰明的德國人發明了長釘的球鞋,這種球鞋在雨天才會發揮威力。比賽開始前,西德隊需要的瓢潑大雨真的下了起來,不過開場8分鐘之內,匈牙利隊還是連進兩球。就在全世界都以為小組賽的一幕將會重演時,西德隊很快就連扳兩球,球鞋的威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比賽結束前8分鐘,奇蹟終於發生了——昂射進了決定勝負的進球,西德隊首奪世界盃冠軍。
1954年正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人和世界上所有經歷過戰爭的人一樣,飽受了戰爭的殘酷和心靈上的創傷。在此部影片中那個關於魯班斯基和他的兒子馬蒂亞斯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不管是父親扇兒子耳光的場面,還是父子在前往伯爾尼的路上駕車賓士的場面。都是那么震撼人心。怪不得德國總理施羅格留下他感動淚水。
作為一部運動題材的電影,《伯爾尼的奇蹟》在足球比賽場面的拍攝中顯示了很高的功夫。片中飾演魯班斯基的彼得•洛邁爾的那個倒鉤球相當的漂亮。
看著人家德國足球的奇蹟,就總想著中國足球什麼時候也能創造一次奇蹟——殺進世界盃決賽圈不算奇蹟,殺進亞洲杯決賽也不算奇蹟,只有像德國足球那樣捧起世界盃冠軍獎盃,才能叫奇蹟。
——河北 黃春生
評價二:
伯爾尼的奇蹟——什麼時候中國足球能像1954年德國在伯爾尼那樣創造奇蹟呢?看看人家,真是為這部影片感動啊!
看到德國勝利的時候我哭了。情不自禁。我愛德國足球沒錯,可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更希望能為中國足球隊流一回幸福和感動的淚水…...雖然我一直不太關注,可是畢竟是自己的國家,自己的隊伍……
影片本身,講的是足球。足球能帶給一個民族的振奮,是無法用語言去形容或者用標準去衡量的。”足球是圓的,一場比賽有九十分鐘。”此外呢?此外是它帶給我們的更廣泛和深刻的東西。奮鬥,意志,決心,不確定性,承受力,驚喜,團結,勇氣,戰術,還有希望和鼓舞。
其實講的不單單是足球。以一個孩子的故事為中心,展示的卻是多角度的東西,。戰後人們對足球的態度和足球對人們的作用,從一個角度深刻地反映了戰爭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影響。看的德國影片不多,但是已經多少看出了德國人對歷史客觀和正直的審視態度。他們可以做到由人性而非政治的角度去看待那場戰爭,坦率而真誠地痛定思痛,沒有避諱和掩藏,真需要多大的魄力和勇氣。
期待中國的繁榮,期待中國足球的振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相信強大與勝利,在我們的未來,不僅僅只會是一個奇蹟。 ——北京 趙鎮德
評價三:
《伯爾尼的奇蹟》是一部感人的運動題材電影,見證了德國戰後重建的歷史,同時也是一出觸動人心的家庭戲,風趣幽默的對話給影片也帶來了幾分滑稽色彩。 “德國取得冠軍以後,經濟也奇蹟般地復甦……”片尾的旁白使“伯爾尼的奇蹟”得到了升華。《伯爾尼的奇蹟》——1954年德國隊在伯爾尼戰勝常勝將軍匈牙利隊,奪得世界盃塞足球冠軍的一段奇蹟,也是戰敗國重拾自尊恢復自信的傳奇歷史。 後半部分有一個片段,兒子摟著哭泣的父親說:德意志孩子偶爾也可以哭泣,那個片段絕對經典啊。
導演匠心獨具,把戰俘家庭、日報記者以及國家球隊緊緊地拴在一根線上——“足球”。圓圓的足球,成了二戰後德國民眾矚目的焦點和重心,它是德國重塑民族自尊心的寄託。
正是這部電影,使得德國總理施洛德在熱淚滿眶的同時又會心一笑。
——山東 牛雨喜
評價四:一直很喜歡這種類型的影片,自然也就看了《伯爾尼的奇蹟》這部影片。
1954年,德國的戰俘由蘇聯送返原居地,其中一人是李察,而他當年離開德國時,馬狄仍未出世,所以馬狄對李察這個父親是甚為陌生的。而離開了德國多年的李察,重返老家,仍忘不了戰爭為他帶來的沉重傷害,使他難以溶入工作及家庭當中。影片雖沒有對戰爭作出控訴,但自李察回國後國家因其它理由而沒有發放補償金給他,而且亦因戰爭而令他與家人分開經年,在這裡已對當時的國家作出了質問。李察與馬狄的父子感情描述得頗深,但其實另外也有一段馬狄想把他當作父親的老大黎希密,二人有著明顯的強然對比。李察古舊、嚴苛、無生氣。黎希密新世代、有朝氣、開朗、球技出眾。若馬狄代表戰敗的舊世代,黎希密則代表沖向未來有希望的新世代。影片最後也的確是由黎希密的新世代射入關鍵性的一球奪取冠軍!
果然,它帶給我的,除了足球、除了勇敢,還有些意外的歐式溫情與感動!每顆心都有疲憊的時候,每一次靜下來接受些來自電影的薰陶,每一次解讀這光影的故事裡分明的真理,總是能讓我多一點振奮與力量。 足球在伯爾尼表演的奇蹟,帶給德國的,是全德國人民從戰降後無比蒼涼的心境中重新亢奮,創造世界經濟奇蹟!足球在伯爾尼表演的奇蹟,帶給電影的,是一個激情而精彩的故事,把幾公里長的膠片變成了靈魂的一次礪滌。足球在伯爾尼表演的奇蹟,帶給影迷的,是一個美麗而經典的傳說,奐發著歷史的光彩,激勵著每一次上進的心跳。
——河北 武化觀
評價五:
足球萬歲!
《伯爾尼的奇蹟》以1954年的世界盃決賽為背景,講述一段由無到有的父子關係,以足球作引子,配合家庭、足球員、記者夫妻,交織出一部有關國家親情的“德國男人有時也可流淚”的電影。
若是喜歡足球的朋友一定知道,足球,是德國人生活的一部份,而且是十分講求紀律、機動化的,而足球是他們民族性的伸延。當年德國戰敗後,人民信心盡失,國內死氣沉沉,只有足球與啤酒,可以說是人民的精神寄託。
影片內,足球有很多的象徵,例如李察聽完神父的一番勸解後,於空地發現一個殘破的自製足球(是馬狄和玩伴一起時踢的一個),他用腳控球,施展球技,還使出一招倒掛金勾!美妙絕倫!這表現了他對國家重拾信心,亦啟發了他應如何處理自己與兒子的關係。另一場兒童在踢足球,配上球評家正在緊張地旁述世界盃比賽的過程,每個國家隊球員也由一名小孩來代表,這正表示到這批孩子就是國家的未來棟樑,他們正朝著那時正在球場上拚斗球員的方向走,若球員是現在,這批小孩就是未來。果然,這批球員最後贏得世界冠軍,而德國也由此起工業起飛,經濟開始發達。那么,足球貢獻的真正意義,不止是廿二人去爭奪一個球這么簡單,背後更隱藏了一層又一層的特殊意義。
影片內有許多角色,雖然主要是講述李察父子之情,但其實其它人物也是環環相扣的。 另外,影片內其中一段電視介紹眾球員時,他們還賣弄腳法一番,多多少少也有著對當年球隊成員致敬的意思。 我看這部影片正好趕上世界盃的開始,看看電影,再熬夜看看世界盃,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喔!我是個正宗的球迷,只要是與足球有關係的,我都會關注。就像這部影片,我是因為足球而去接觸它的,而看後我卻被他深深的感動。我欽佩影片中足球運動員的奮進精神。 ——廣西 韓寧
評價六:
《伯爾尼的奇蹟》值得一看,或者反覆看!
前兩天看了據說讓德國總理流淚的《伯爾尼的奇蹟》。主角是一個臉上還有雀斑的黃毛小孩兒,配角有54年歷史的德國國家足球隊。情節不算複雜,但卻表現了虔誠、熱愛、理解、愛。當然,比較真實的表現了德國國家隊奪得瑞士世界盃的全過程也是讓影片顯得特別!最後一句就是,如果你不看,你不會了解,你也不會喜歡!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或者親眼看到,你很難想像1954年世界盃奪冠對於德國的影響,那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體育項目的偉大成功,它已經完全改變了德國的歷史。但49年前那90分鐘的錄像帶只剩下18分鐘可以觀看,而德國的一部反映這次奪冠的電影《伯爾尼奇蹟》也許可以讓你獲得感受這一歷史時刻的機會……
很值得一看的電影。 ——山東 馬雲
評價七:
《伯爾尼的奇蹟》是近年德國少見的大製作電影,也是非常嚴謹的製作,這和德國人的性格相一致,無論是球迷還是電影迷,都能從這部影片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伯爾尼的奇蹟》中,幾乎可以說是照原樣克隆了54年世界盃西德隊VS匈牙利對決賽中的場景,尤其是五粒進球的過程和動作,和紀錄片中的場景幾乎是不差分毫,真是有夠嚴謹的製作。唯一和真實紀錄片有不同的只是下半場匈牙利隊射中西德隊門柱的場景,影片中是擊在橫樑左角,而真實的紀錄片中顯示是斜吊擊中的球門橫樑右邊。
導演通過了一場足球比賽和一個德國普通家庭這兩條線的交織,體現了德國人在戰後從頹廢到振作,從迷失到堅定的過程。表現了德國人團結奮進,自強不息的精神。由此看來,德國能在戰後的40年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也不足為奇了——因為德意志民族有著一顆不屈不撓的堅毅之心!
影片裡有一句話讓我難以忘懷:“德國的孩子不能哭泣!” 這部電影很棒! ——陝西 黃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