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那婆斯尊者

伐那婆斯尊者

伐那婆斯尊者垂足坐于山石上,面帶微笑地注視著前方的風鳥,他右手結期克印,可以降克各種火害和妖魔;左手持拂子,信徒受到拂子的涼風可以避免“三惡業”。樹葉間為無著弟子世親,正在辯繹說法;紅色光環圍繞的是白度母。尊者下藏文之意為:“居住在森林中的人”。

伐那婆斯尊者
Arhat Vanavasin
伐那婆斯尊者為十六尊者之三

伐那婆斯尊者簡介

據記載,伐那婆斯尊者現在仍住在室羅伐悉底城的七葉山岩窟(一說住在魯帕貝日山)中,受佛陀付囑而護佑佛法,常有1400名阿羅漢與他共住。他的形象特徵是頭無鬚髮,身著袈裟,雙腿散盤,遊戲坐姿,右手結期克手印於胸前,左手執拂子。

期克手印和拂子

伐那婆斯的右手作平和期克手印,左手持拂子,其含義如下:右手期克手印是降克各種外力及事物的手印。期克手印可以克除由四大無素(土、水、火、風)造成的災害;要吧禳除由各種妖魔和精怪如鬼、羅剎、龍、夜叉、非人等造成的魔障,制止魔類作祟。
信徒感受到的從拂子吹來的涼風可以幫助他們避免由身、語、意三者造成的惡業;還可以斷除認為自我存在,萬物生長愚見。它還可以佑護、幫助信徒獲取有限的和無限的知識。
除了能禳退人與非人的惡業和魔力的期克手印和拂子外,伐那婆斯尊者還用有其它諸多的法力。這些法力都是由於伐那婆斯前世的祈禱修習得來的。用法力可以幫助多年業那些由於愚痴而妄見,有罪於“三寶”的人和那些做惡業的人。這些人通過祈佛崇拜伐那婆斯尊者,就有希望從罪愆之中解脫。以上皆為伐那婆斯尊者所言。

伐那婆斯尊者的生平

伐那婆斯尊者出生在古印度庫薩拉地區一婆羅門家中。他長大成人之後成為精通四種吠陀和多種學科知識的大學者。
從伐那婆斯的生平看,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富人之心不穩固。因為富人的一生,就是為了守護他的財富,經常同那此覬覦他財物的人進行鬥爭的一生。他要把財物在他的敵人、竊賊、強盜的眼皮底下藏匿起來;為了設法增加財富他可以不擇手段。他的心思總是為財富而焦慮、傷神,除此之外,富人還要為諸多世間事務所困擾。比如給國王交納稅款、忙於做生意、為螅怕家族和財產奔走等等。伐那婆斯尊者認為帶著這些羈絆很難走上完美的佛法之路,於是,伐那婆斯丟棄了家產,來到了位於室羅伐悉底城的七葉山上的叢林。叢林中居住著很多的聖賢,伐那婆斯到那兒以後也成為一個僧人。並且由於刻苦靜修達到了四禪定。
釋迦牟尼佛以他的大慈大悲之心施於徘徊異路的芸芸眾生,使所有的眾生有情,都不錯過受益的機會。當時,釋迦牟尼佛知道要會見伐那婆斯,所以他來到了室羅伐悉底城的七葉山叢林(據說當時佛陀就住在那裡,時年四十九歲)。當釋迦牟尼及其隨從來到七葉山叢林,伐那婆斯看見佛陀之後,收中即刻生出無限的崇敬與信仰。他拜倒在佛陀面前,請求釋迦牟尼允許他皈依。佛即面帶筆容地對他說:“快來!”由於釋迦牟尼這句話的法力,伐那婆斯就成為一名比丘。
隨著時間的推移,伐那婆斯尊者從佛陀那裡得到了佛法;領悟研習《三藏》;勤奮修習,最後獲得者阿羅漢位。
釋迦牟尼誇讚代表那婆斯尊者說:“鐵比丘伐那婆斯是居於靜地禪定修習的弟子中的姣姣者。”尊得伐那婆斯具有善業德,也是神人崇敬的對象。尊者祈禱可以獲得者作用於他物面使之轉化法力。此外,通過向傷害他類的魔怪宣講佛法的方法,伐那婆斯可以將魔類調服。尊者還堅定不移地護持佛陀的教法。
那些遵從伐那婆斯尊者習學佛學功課的人們,從學習中認識到希望求得永世幸福之道,是徒勞無益的。這不是佛陀的教法,是追求具有其他名稱的教法。依照這些人的修習觀點,人們可以不必積累一定的善業就足以脫離輪迴之苦。這些希求永世幸福的人應該遵循釋迦牟尼佛指引的道路力求解脫,但不能只為自己解脫,而是要為所有從生求得解脫。為了使脫離塵世出家為僧的人更有效地修習,他們必須住在遠離嘈雜的塵世的荒野之地修習。

伐那婆斯尊者的居地

伐那婆斯尊者的居地七葉山岩窟,最早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界之前。當時,岩窟地方住著一位名叫“七葉”的耄老賢者。賢者有無尚的功德,以致於他的祈禱有求必現,異常靈驗。一次,賢者希望住到室羅伐悉底的林中,就念起祈求之語,果然靈驗,在夏丹的山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奇妙的岩窟,於是賢者住進岩窟中修行。這個岩窟從此也賢者的名字命名,稱七葉山岩窟。
後來,地字很長時間,當釋迦牟尼降生,伐那婆斯擁戴佛陀教法成為尊者阿羅漢之後,賢者七葉成為伐那婆斯尊者的心腹弟子,把岩窟作為供物獻給了伐那婆斯,伐那婆斯就收下了這個供品。從那以後,伐那婆斯和他的隨從一直住在那裡。據說七葉賢者後來也獲得了阿羅漢位。
根據另一文獻,據說伐那婆斯尊者住在魯帕貝日山,這可能是七葉山的另一種叫法,或者是尊者在其他時期內居住過的山名。
據釋迦牟尼佛的口諭,伐那婆斯尊者沒有從塵世間逝去,他和一千四百羅漢住在七葉山上,守護佛陀的教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