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成親王從小養育於今出川家,終身未忘左大臣今出川公直、左大臣今出川公行的養育之恩(今出川氏即菊亭氏,是九清華家之一,出自藤原北家閒院流,是西園寺家的庶流)。貞成親王對音樂和和歌的喜愛,也是受到了幼時環境的影響。應永18年(1411年)4月4日,40歲的貞成親王才終於在伏見御所元服,改名為“貞成”,被接回到父親榮仁親王的身邊。之後,常住在伏見御所。
應永23年(1416年)11月20日,榮仁親王去世。第二年的應永24年(1417年)2月11日,榮仁親王的繼承人治仁王也猝死,貞成親王成為兄長的繼承人。盡管貞成親王被懷疑有毒殺兄長,但後小松上皇和四代將軍足利義持卻對貞成親王很放心。因為伏見宮是北朝的正統(伏見宮的始祖榮仁親王是北朝第3代天皇的嫡長子),所以經常被天皇家猜忌。應永25年(1418年),貞成親王被懷疑有私通稱光天皇的已懷孕的仕女,由於將軍足利義持的調解,貞成親王在同年7月17日提交了起誓書,逃過一劫。
稱光天皇有一度短暫處入病篤狀態,貞成親王成為天皇候補。應永32年(1425年)4月16日,貞成親王接受了親王宣下(親王宣下是日本授予皇族以親王或內親王地位的儀式,親王或內親王是皇族中級別最高的,只有天皇嫡出的兒女才能獲得,庶出者只能得到王或女王的地位,王或女王經過親王宣下後就獲得了親王或內親王的地位,而伏見宮等世襲親王家的當主有接受親王宣下的資格)。病癒後的稱光天皇得知這些訊息後極為震怒,僅僅3個月後的7月5日就在伏見指月庵剃髮出家,法號道欽。正長元年(1428年)7月,稱光天皇再度病篤,六代將軍足利義教成為貞成親王之子彥仁王的庇護人,請求後小松上皇立彥仁王為新帝。彥仁王被後小松上皇認作義子後即位,即後花園天皇。永享7年(1435年),貞成親王移居京都新建的伏見御所。文安4年(1447年)11月27日,貞成親王被後花園天皇贈以太上天皇的尊號,被稱之為後崇光院。第二年的文安5年(1448年)2月22日,貞成親王辭退尊號。
貞成親王有《看聞御記》、《椿葉記》等著作傳世,墓所在伏見松林院陵。
相關詞條
-
伏見宮貞愛親王
伏見宮貞愛親王(1858年6月9日-1923年2月4日)是一位日本皇族與陸軍軍人。他是伏見宮邦家親王第14王子,母親為鷹司政熙之女鷹司景子。為伏見宮第2...
生平 經歷 家庭 -
伏見宮
日本的宮家。崇光天皇之子榮仁為伏見宮,子孫世襲親王稱號,並可在天皇絕嗣後繼承九五之位。
歷史 歴代當主 -
伏見宮貞清親王
伏見宮貞清親王(1596年-1654年8月16日/慶長元年-承應三年七月初四)是江戶時代初期的皇族。 伏見宮第9代當主邦房親王的長子,親王妃為前田利長養...
-
宮家
宮家,是日本皇室的一種制度,起源於12世紀的鎌倉時代。依該宮家之當主和天皇的血緣關係,又有直宮家和一般宮家的分別。 日本皇子在成年或成婚後可創設宮家,並...
簡介 現存的宮家 概略 四親王家 明治時代以後 -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47.4.1—1895.11.5)日本皇族,將領,伏見宮邦家親王第九子,孝明天皇養子,生於京都,曾赴普魯士留學,曾任中將近衛師團長...
簡介 死亡之謎 家庭情況 -
迪宮裕仁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本名裕仁,稱號迪宮。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 人物經歷 軍戎生涯 為政罪行 -
和宮
和宮親子內親王(1846年7月3日-1877年9月2日),出生於京都,仁孝天皇第八皇女,桂宮淑子內親王和孝明天皇的異母妹,明治天皇的姑姑,生母為典侍觀行...
生平 死後 世系親屬 和宮降嫁原因 相關影視作品 -
尊真法親王
尊真法親王(1744年3月3日-1824年4月17日),俗名成輔,幼名喜久宮,是日本江戶時代中期及後期的法親王,生父母是伏見宮貞建親王及通泉院,伏見宮邦...
-
夢溪筆談夯
,所與談者,唯筆硯而已,謂之《筆談》。聖謨國政,及事近宮省,皆不敢私紀...故事一 上親郊郊廟,冊文皆曰「恭薦歲事」。先景靈宮,謂之「朝獻」;次太廟...先為尊,則效不應在廟後;若後為尊,則景靈宮不應在太廟之先。求共所從來,蓋...
夢溪筆談 前言 夢溪筆談序 卷一故事一 卷二故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