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陵[河南省淮陽太昊陵陵寢]

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的文化旅遊景點。因伏羲是漢族人文始祖,故號稱中華第一陵。

伏羲陵在今微山縣兩城鄉陳莊管區劉莊村西側。它北依崢嶸挺秀的鳳凰山(即鳧山、亦稱畫卦山),南抱碧波萬頃的獨山湖。陵台高築,台上有廟,現存大殿一座。陵台長40.5米,寬34.6米,面積為1401?3平方米;台高4?6米。陵台四周條石砌壘,廟內僅存元碑一幢,多認為是一座元代廟宇,當地人稱之為“廟台子”。
伏羲,亦稱庖犧,皇羲等。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傳說人類由他和女媧氏兄妹相婚而產生。又傳說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還說畫八卦也出於他的製作。一說伏羲即太昊。
為了祭祀伏羲,緬懷先人,後人為之建廟立碑處不少,但伏羲葬在何處,在全國有地可查的就有兩處:一曰山陽高平;一曰河南陳州(今河南淮陽縣)。歷史記載最早的當推山陽高平(治所在今微山縣兩城鄉駐地)了。魏晉間醫學家皇甫謐著《帝王世紀》中記載:“冢在山陽高平之東也”。唐李吉甫《十道圖》中記有:“兗州之境伏羲陵”。據考古學家說,最早皇帝墓叫冢。自從漢朝開始才把皇帝墳墓稱為“陵”。古高平縣在唐時已廢,屬方與縣(今魚台縣),歸兗州轄。
《十三道圖》圖經記有:“單州魚台縣之東北七十里(伏羲陵至魚台縣舊治所35公里)曰辛興村,其間有伏羲皇帝之陵,陵上有廟。”在五代時期魚台屬單州。羅苹注《路史·太昊紀》稱:“按帝冢今在山陽高平之東”(陵在兩城鄉駐地之東10公里處)。又註:“太昊之國有庖國,姒姓,今庖水在山陽平樂,而帝墓又在山陽,則其跡無疑也”。庖水即泡水,歷史上在沛縣由西來,平樂城在單縣東四十里。《漢書·地理志》:“山陽郡平樂有泡水,東北至濟入泗”。這就是說,泡水入濟水,濟水入泗水,而泗水又從高平境內穿過,由北向南流去,注入淮水。宋朝熙寧十年石刻中:“按圖經,魚台新興里有伏羲陵,陵上有廟,以是考之,其土人傳,亦有自來矣。”元朝至治二年(1322年),呂惟恕撰碑:“魚台縣治東北七十里有鳧山,山南麓曰新興里(今陳莊村),有伏羲廟在焉,其遺址於里之周匝甚多:其東,峰巒起伏,目之曰畫卦山”;其西聖母池泉、聖母群泉。一脈聖水春夏秋冬四季長流。群泉水流無聲,猶如粒粒細珠從泉底吐出,匯聚。泉水清冽,甜潤。周圍民眾曾有每年三月三日集會,也稱廟會,洗聖水、謁伏羲的習俗。群泉池水匯聚成聖水河,水聲潺盢。“故以是為伏羲葬埋之地”。明嘉靖四十一年竺該撰碑:“魚邑東境鳳凰山舊有太昊氏伏羲廟,離縣治七十里。”清康熙五十二年修《兗州府志》記有:“魚台縣伏羲陵在縣東北七十里鳧山,其前有廟。”是時魚台縣歸兗州府所轄。
綜上所述,今天所說的廟台子就是伏羲陵。伏羲陵後有聖母池泉,陵前與西側諸泉常年流水潺潺,美麗的景觀,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他們有不少詩篇載入“地方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