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石蕨(原變種)

伏石蕨(原變種)

伏石蕨(原變種)是水龍骨科生物,小型附生蕨類。生長在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海拔95-1500米。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伏石蕨 (原變種)伏石蕨 (原變種)

小型附生蕨類。根狀莖細長橫走,淡綠色,疏生鱗片;鱗片粗篩孔,頂端鑽狀,下部略近圓形,兩側不規則分叉。葉遠生,二型;不育葉近無柄,或僅有2-4毫米的短柄,近球圓形或卵圓形,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長1.6-2.5厘米,寬1.2-1.5厘米,全緣;能育葉柄長3-8毫米,狹縮成舌狀或狹披針形,長3.5-6lm,寬約4毫米,乾後邊緣反卷。葉脈網狀,內藏小脈單一。孢子囊群線形,位於主脈與葉邊之間,幼時被隔絲覆蓋。

產地生境

產台灣、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江蘇、湖北、廣東、廣西和雲南。附生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海拔95-1500米。越南、朝鮮南部和日本也產。

瓦韋蕨亞科植物

葉為單葉,光滑或疏被小鱗片;葉脈網狀,網眼內通常具有分叉的內藏小脈;孢子囊群圓形或線形,具盾狀隔絲。我國現有9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