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薩·亞歷山德羅維奇·普利耶夫

伊薩·亞歷山德羅維奇·普利耶夫

伊薩·亞歷山德羅維奇·普利耶夫Исс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Пли́ев(1903.11.25—1979),蘇聯軍事首長,大將。出身於高加索遊牧的奧賽梯人,畢業於列寧格勒騎兵學校(1926)、伏龍芝軍事學院(1933年)、總參軍事學院(1941)。蘇德戰爭時轉戰9個方面軍,從騎兵師長升到近衛騎兵機械化第1集群司令,兩次榮獲蘇聯英雄稱號(1944.4.16,1945.9.8)。1962年率部進駐古巴,晉升大將軍銜。

基本信息

生平

在家鄉的普利耶夫雕像 在家鄉的普利耶夫雕像

1922年參加蘇軍。1926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26—1930年任克拉斯諾達爾騎兵學校隊長。1933—1936年任騎兵第5師司令部作戰科科長。1936—1938年任蒙古人民革命軍顧問。參加過諾門罕戰役,1939年任騎兵第6師團長,參加了西白俄羅斯解放進軍。著有多部軍事著作。衛國戰爭伊始,任騎兵第50師(1941年11月改稱近衛騎兵第3師)師長,率該師於1941年8—12月在斯摩棱斯克地區和莫斯科近郊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後方實施了大膽襲擊。1941年12月起任近衛騎兵第2軍軍長,在西方方面軍編程內參加了莫斯科反攻戰役。1942年4月起任南方面軍近衛騎兵第5軍軍長。在哈爾科夫地區作戰,7月後任西南方面軍編近衛騎兵第3軍軍長、在史達林格勒和頓河抗擊德軍,1943年2月編入沃羅涅日方面軍窮追德軍,7月後編入草原方面軍參加庫爾斯克會戰和解放左岸烏克蘭。1943年11月為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庫班騎兵第4軍軍長,在強渡南布格河和1944年4月的敖德薩戰役中,他因指揮得當,表現英勇,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

老年的普利耶夫大將 老年的普利耶夫大將

6月轉隸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參加白俄羅斯戰役、他和米哈伊爾·葉菲莫維奇·卡圖科夫的近衛坦克第一集團軍的快速突破給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以毀滅性的打擊。11月起升任近衛騎兵機械化第1集群司令,再次轉入南線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參加布達佩斯戰役和布拉格戰役。德國投降後,轉調外貝加爾方面軍,在1945年8月的遠東戰役中,又因指揮蘇蒙騎兵機械化集群有功,使所部成為在艱苦的山地荒漠地條件下實施運動作戰的範例,再次榮獲“金星”獎章。因在對德國軍隊及粉碎日本帝國主義軍隊的作戰,顯示了高超的指揮藝術。其率領的部隊在整個衛國戰爭中,受到最高統帥20次通令嘉獎。

戰後,進總參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班進修。1946—1955年任集團軍司令。1955—1958年任北高加索軍區第一副司令。1958年4月一1968年任北高加索軍區司令。在1962年7月到第二年5月的古巴飛彈危機期間,任駐古巴蘇軍最高首長,回國後繼續當北高加索軍區司令,1968年6月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軍事顧問監察員。1979年去世後葬於家鄉北奧塞梯。他是1961—1966年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第一—七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榮譽

曾獲得蒙古人民共和國英雄。獲列寧勳章6枚,十月革命勳章1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

著作

著作;《為了祖國》,羅斯托夫1965年版;《穿過戈壁和興安嶺》,莫斯科1965年版;《“復仇軍”的滅亡》,奧爾忠尼啟則1967年版;《為祖國服役》,羅斯托夫1968年版;《關東軍的末日》(蘇蒙軍騎兵機械化集群司令回憶錄),奧爾忠尼啟則1969年第2版;《解放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作戰》,奧爾忠尼啟則1971年版;《戰爭之路》,奧爾忠尼啟則1973年版;《在近衛軍的旗幟下》,奧爾忠尼啟則1976年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