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套期保值實務

企業在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時,期貨公司首先必須協助企業全面系統地梳理所處的行業概況及自身的生存狀況,從而更為準確地識別企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並以此為據設計出真正量身打造的個性化套期保值方案。本文從公司行業分析、財務分析等方面入手,並繪製套期保值風險分析圖,系統闡述如何通過分析確定風險源及風險類型,從而確定套保方案。同時還以實地調研為基礎設計了一個套保案例,按照設計的系統流程對案例企業進行分析,從而協助企業確定企業風險源並度量套保風險。

企業套期保值風險基本分析

1.企業性質及財務狀況分析 
 在進行套期保值前,首先有必要分析公司性質,了解公司所處產業鏈地位、市場占有率的狀況、企業經營狀況及盈利模式等等,從而明晰企業在經營中的風險源及
其大小,進而確定需要進行套期保值的品種。而一旦企業進入期貨市場並開始利用期貨交易進行風險管理,期貨公司就必須協助企業理清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
期間企業的現金流轉狀況,如企業現金流量、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收支差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等等。全面的企業財務狀況分析是企業期貨賬戶資金管理的有效前
提。

(1)所處產業鏈地位
對於企業來說,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首先必須明確企業所處產業鏈地位。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同,基本可以將企業
分為上游生產企業、中間貿易商及下游消費企業。處於不同產業鏈環節中的企業所應對的主要風險也有所不同,例如上游生產企業通常面臨原材料方面的風險,而下
游消費企業通常面臨產品庫存及銷售風險。

(2)市場占有率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關係到企業在市場中對產品定價的話語權。對於相對處於壟斷地位的企業來說,其本身對產品的市場定價具有較高的話語權,產品價格波動基本在企業的可控範圍內,因此企業應更為注重對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及系統性。風險的管理。對於處於完全競爭行業的企業來說,企業對產品價格波動的可控性較弱,其價格波動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利潤,因此,對產品價格波動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是重中之重。

(3)企業盈利模式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必須認清企業自身的盈利模式。對於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理清盈利影響因素中原材料成本、生產管理費用和產品銷售價格所占比重至關重要。如果原材料成本在整個企業盈利結構中比重較大,則在風險管理中更應側重對原材料價格的保值;如果銷售價格在企業盈利結構中所占比重較大,則在風險管理中應側重於產品價格本身的保值。

一般的企業盈利模式包括:薄利多銷型:對快進快出賺取少量利潤的企業,風險能較好地控制;而對於生產周期長、銷售較為緩慢的企業,則存在較大的風險,稍有不慎,則可能導致虧損的發生,實際上對風險規避的需求很強。成本控制型:對一些企業而言,產品價格較為穩定,其收益狀況取決於成本控制或採購成本水平,對成本有較強的避險要求。

產品投資型:對一些資源類、庫存水平較高的企業來說,其最大的盈利源來自價格的上漲,而並非生產加工利潤,因此相對來說對產品的價格敏感性高,往往需要採取積極套保策略。定價控制型:對一些企業而言,其產品具有很強的定價能力,隨時可以調整以轉嫁風險,或者其採用高價政策,屬暴利行業,則風險規避需求下降。

(4)財務狀況分析 
 在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期間,如果期貨市場價格的短期波動朝著套保頭寸不利的方向波動,企業將面臨追加保證金的要求。若此時企業財務資金不足,
即面臨**平倉或強行平倉的風險,企業現貨風險頭寸將再次暴露。即使企業對後市整體價格波動預期正確,但因承受不了價格的短期不利波動而有可能承擔更大的
價格波動風險。因此,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也極為重要。在企業財務資金比較充足的情況下,企業可以根據採購、庫存、銷售等實際情況合理計算所需
保值的現貨頭寸規模,選擇完全套保或部分套保的方式,以求在獲利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儘量使其利潤最大化。而在企業財務資金相對比較緊張的情況下,為避免可
能發生的期貨賬戶穿倉行為而給企業帶來額外的風險損失,企業必須合理計算套保比率。同時,企業在管理過剩原材料庫存或產品庫存時,如果原材料或產品本身是
期貨商品,且符合交割標準,在進行“賣出套出保值”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註冊倉單,以註冊倉單來充抵期貨賬戶資金,從而減少期貨交易中對企業流動資金的占
用。

企業套保風險控制

企業進行套期保值,並非意味著就沒有了風險。企業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進行套期保值可能會遇到的風險,並制訂相應的控制計畫,以使套保效果儘可能最佳化。

套保過程中的風險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基差風險影響套期保值效果的最主要風險來自於期貨和現貨的價格差異。由於我們選擇的套保契約不一定總是近月契約,而遠期契約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會出現與現貨價格波動幅度不一致的情況,這就會使套保效果受到影響。我們將這種風險稱為基差風險,即由於基差的變化而使套保效果受到影響的風險,基差=現貨價-期貨價。如果基差擴大,則意味著現貨漲幅大於期貨(或者現貨跌幅小於期貨),對賣出套保有利,對買入套保不利;基差縮小,則意味著現貨漲幅小於期貨(或現貨跌幅大於期貨),對賣出套保不利,對買入套保有利。因為市場價格變化受多重因素影響,因此我們很難完全控制基差風險,但是我們可以採取措施將基差風險儘量降低。我們在文中確定所要買賣的期貨契約數量時,採用了一種量化的方法,將基差風險考慮進去,以求儘量降低基差風險。企業受制於人員和專業**,可能無法進行此部分工作,因此也可以委託期貨公司,藉助期貨公司的力量來降低基差風險。

2.企業管理風險如果說基差風險相當於系統風險,屬於無法避免的話,那么套保過程中企業管理方面的風險則相當於非系統風險,而非系統風險如果管理得當一般是可以避免的。

此類非系統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制度風險。主要是企業進行套期保值的前期準備工作中需要制訂各種規章制度,如果制度建立不完善存在漏洞,則可能會導致套保過程中產生意外時無法及時解決,從而影響套保的執行。

第二,權責配置的風險。企業在套保過程中一定要明確相應人員的權責,如果權責混亂則同樣會導致套保無法順利進行。 
第三,信用風險。一般情況下,期貨公司和企業之間不會存在信用風險,而且企業如果選擇交割也不會存在信用風險,因為有交易所保障交割的順利進行,不用擔
心對方違約。那么,這裡的信用風險從何而來呢?主要來自於企業對交易人員和資金劃撥人員的安排上。這些人員都會接觸企業套保賬戶的資金、密碼等,因此必須
是信譽度很好且企業絕對信任的人,否則就可能會產生風險。而在人員發生更換時,一定要及時更改資金密碼,且告知期貨公司或辦理相關變更手續。第四,未嚴格執行套保計畫的風險。如果操作人員或管理人員擅用職守不按照套保計畫來進行交易,那么也會導致風險產生。第五,交易員的操作風險。交易員可能會出現操作失誤導致下錯單或弄錯價格的情況,這就要求企業要建立相應的錯單處理制度,也要求交易員操作時要足夠細心。第六,電腦系統風險。企業用於交易的電腦系統可能會中毒或其他軟硬體出現問題,因此要求企業最好有備用的電腦和系統。還有一點很重要,企業要認識到套保的功能畢竟有限,企業不能盲目擴大套保功能,要樹立必要的風險意識,需要將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綜合考慮來衡量套保的功效。

案例實證通

過我們的實地調研,某企業為國內知名的銅加工企業,企業的主要產品為漆包線以及高精度銅管材等,並在相關行業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企業的產業鏈相對比較簡
單,主要是在市場上採購精煉銅,投入生產線進行加工之後成為漆包線和高精度銅管材,再向下游用戶銷售。從該企業的性質來看,企業既處於完全競爭的行業中,
又是銅的下游消費企業,同時也是一個相對薄利多銷型企業,因此,在企業風險管理中,既要考慮原材料採購及庫存的價格波動風險,同時也要考慮產品銷售及庫存
的價格波動風險。

(1)原材料採購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幾乎全部為精煉銅,其他的原材料比重非常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企業平均每月的用銅量大約為6000噸。企業精煉銅的採購主要企業平均每月的用銅量大約為6000噸。企業精煉銅的採購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與國
內的大型銅生產企業簽訂長期的採購契約,這種方式的採購量占總採購量的80%,採購契約通常是定量不定價的方式,採購量占總採購量的10%,點價方式為訂
貨月下一個的LME官方結算價的月平均價。第三種方式為國內其他點價方式採購,採購量占總採購量的10%,點價方式為購貨當日的現貨月期貨價格。

(2)產成品銷售銷售方面,銅管的生產周期僅兩天,基本上是穩定銷售,每天銷售量都比較平均,銷售主要以均價方式進行,定價方式為銷售當月期貨現貨月契約結算價均價加上一定的加工費用。從全年來看,企業每月的產品銷售量基本與銅採購量持平。 漆包線的銷售當中,有60%的量是以當日的期貨現貨月契約價來點價之後再加上一定的加工費用銷售的,20%是以7天內的現貨月契約均價加上加工費的方式來銷售的,剩餘的20%則是以當月的現貨月期貨契約平均價加上一定的加工費用來確定的。加工費用一般確定後便基本不會調整,且加工費用相對比較低,每噸約300元左右。

(3)庫存企業為維持自己的地位和競爭優勢,必須要保證能及時向下游企業供貨,同時還要維持企業自身生產的連續性。因此,企業必須有一定規模的常備庫存量。企業的常備庫存量約為3000噸,基本可以滿足半個月的消費需求量。當實際庫存少於常備庫存時,企業便會補庫,當庫存高於常備庫存時,企業可能會通過其他方式對庫存進行調整。該企業庫存的價值確認方式是以財務月度現貨均價來計量的

(4)案例企業風險度量 
 對於銅加工企業來講,企業的風險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簽訂遠期的產品銷售契約後,在採購銅原料之前面臨著銅價上揚而導致成本增加的風險;二是企
業採購了原材料銅之後,下游產品卻還未銷售,這時則面臨著價格下跌導致利潤減少的風險。也就是說,企業的風險來源於暴露在契約之外的,面臨價格波動而沒有
進行任何保值措施的開口量。為了從全局的角度考慮風險,有效利用整合資源,我們傾向於將企業的原材料、庫存以及產品等統一起來管理價格波動風險,將其轉變為一項整體的資產管理方案。我們得到一個衡量企業總的風險敞口量的比較初步的公式:開口量=常備庫存量+(當期採購量-當期銷售量)其中,常備庫存量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未銷售成品在內的總量;當期採購量包括與上游企業簽訂的長期採購契約、國外點價採購量以及國內其他點價方式採購量;當期銷售量包括與已簽訂的下游企業長期銷售量契約、已簽訂的無固定期點價銷售契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