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任德偉,男,漢族,生於1957年8月,重慶市綦江縣人。1976年8月在綦江縣橋河中學開始從事中學語文教學,1977年12月考入重慶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本科畢業,文學學士。1982年1月接受組織分配來梁工作,先在梁平中學從事高中語文教學,1991年9月調梁平縣中國小教研室從事初、高中語文教研。
他1998年評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西南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研究生課程班學習畢業。2002年11月至12月在北京師範大學接受中學語文學科西部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並結業。現為梁平縣教科所(2005年前稱教研室)副所長,縣教育學會副會長,縣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縣教育科研課題評審組副組長,重慶市中學教師中級職務梁平縣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梁平教育》雜誌編委會副主任,政協梁平縣第十屆、十一屆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常委,梁平縣政府兼職督學,重慶市國中語文課改實驗指導小組成員,重慶市中語會常務理事,全國中語會會員。
師德表率
任德偉同志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崇高的職業道德,熱愛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知難而上的精神,勤奮敬業,敢打硬仗。1982年1月,他從重慶師大中文系畢業,家人希望他回到家鄉綦江縣工作,然而他卻毅然選擇了同學們視為畏途的萬縣地區,落腳梁平中學任教。從此,他就把一顆心交給了語文教學,交給了他的學生,交給了他指導的所有教師,交給了教育。近二十六年來,作為“文革”後恢復高考招生的首屆本科畢業生,對於可能使他脫離教育崗位的種種誘惑和次次機遇,他都經受住了,放棄了。他沉醉教書育人和教研工作,默默耕耘,孜孜追求,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奉獻給了梁平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顯著成績。他愛生如子,將情感的砝碼全部放在了學生和講台上。1985年3月,父親病危,回家探視在家逗留不到兩天,他擔心耽誤學生學習,毅然回到了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他的講台,以致未能給生他養他關愛他成長的父親送終,留下了終生無以彌補的遺憾。1991年春季,他擔任高三教學工作,咽炎嚴重,發音困難,醫生勸地休息治療,他擔心在關鍵時刻動搖“軍心”,影響學生,硬挺至學生參加高考,以致病情惡化,失聲達一年之久。在縣教科所,他在擔任全縣初、高中語文教研工作的同時,還分管全縣中學教研工作和全縣教育科研工作,身兼數職,工作繁重,長期超負荷工作,常常沒有節假日,沒有星期天,他毫無怨言,夜以繼日,出色地完成了所有工作。從1991年9月至今,他快樂地在教研這塊樂土上奔忙了近16年,在艱難曲折中探索,做教學改革的志願兵和排頭兵,為全縣中學語文教學以至中學教學的整體改革導航,人品和敬業精神贏得廣大教師的欽佩。正如座談會上老師們所說的那樣“春去秋來,不變的是他的匆匆步履;花開花落,不老的是他以教研為樂的心境”。他的這種精神,激勵著、影響著全縣的教師,老師們視他為導師、楷模、摯友。
教學教研
任德偉同志從教以來,一直致力於中學語文教學與研究。作為語文教師,他特別注重課堂語言的修養。為了提醒廣大同仁注意課堂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早在1992年就在《教育導報》《教育周報》提出如下四條主張:一是教師在課堂上要採用文學語言從事教學活動,拋棄那些長期不斷使用,已經僵硬而趨於模式化的陳詞濫調;二是隨著所教課文內容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辭彙,使學生對教師的課堂語言常有新鮮感;三是講授不僅要達意,還應力求有表情,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撥動學生的心弦;四是儘可能地使語言幽默,富有趣味,使學生喜聽樂聞,產生一種藝術的美感。
“教學生學會學習”是任德偉同志追求的語文教學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他二十幾年來,致力於“主體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為了喚醒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習主體的內驅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主動作用,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1987年創造了“議論文循格思維訓練”這獨具特色的作文教學法;1988年總結出“以精講課文為閱讀分析的範例,將教材中的閱讀課文編製成閱讀練習,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的“一條由教到‘不教’的途徑”;1989年提出“重視比較教學 培養思維能力”;1992年創造了“確定目標→提出問題→雙邊活動→課堂小結”這“‘現代文問題解決式閱讀’教學模式”,從教讀課、課內自讀課和課外自讀課三個層面提出了操作策略,解決了“現代文閱讀教學如何走出低谷”的重大教學問題;1992年他的研究視野由課內擴展向課外,由教法深入到學法,開展了“語文課外活動設計”、“學法指導”等研究。至此,基本構建起了他的語文教學法框架,形成了他獨具特色的語文教學風格。到2002年,根據課程改革要求,在原有的語文教學法框架的基礎上,開展了“如何轉換教師角色”、“讓新課程理念走進課堂”等行為策略研究。在1992年創造的“現代文問題解決式閱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吸收課程改革的最新理念,提出了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導入新課→目標確定→學生自讀→情境創設→討論探究→課堂小結”和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熟讀課文→自學討論→教師點撥→練習歸納→背誦積累”這語文“自主探究式閱讀”教學流程,同時,還給廣大國中語文教師指出了“充分利用‘研討與練習,獨立設計課堂教學’”這條儘快適應課程改革要求的捷徑,從而豐富了他的語文教學法內容。他的語文教學思想具有前瞻性。
“把根扎在課堂”這是任德偉同志作為一個教研工作者的教研主張,也是他的實踐指南。1991年秋至今,他的足跡踏遍了全縣的每一所中學。全縣近500名中學語文教師的課他都聽了。他和他所帶領的縣教科所中學組常常整周沉到學校聽課。語文是大學科,教師人數多,他一天聽6節課的時候不是少數。近16年來,無論烈日炎炎,還是風雨泥濘,都擋不住他和他的同仁紮根課堂的決心,全縣的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常常為此深受感動。求真務實是他到校聽課一貫的作風,每到一所學校聽完所有語文教師的課後,都要開展評課、舉辦專題學術講座,有時還要給全校語文教師上示範課。當教研員近16年,他聽課3000餘節,平均每年聽課180餘節,上示範課約400節。通過聽課,他一方面現場診斷了老師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毫無保留地給老師們傳授了他精湛的教學技藝和他研究總結的語文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使他認識了現狀,了解了隊伍,發現了典型,為開展好教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任德偉同志沉到學校開展現場教研活動,不少老師是這樣評價的:“他的思索,像一縷春風,給梁平的中學語文教學注入了勃勃生機;他的實踐,滋養出梁平縣中學語文的累累碩果”。
任德偉同志具有系統堅實的基礎知識與專業理論,是公認的學科帶頭人,他在紮實開展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同時,還廣泛參與了其他教研活動,承擔了大量的教育科研工作。1991年10月,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研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會上作了題為《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學現狀及其教研工作的對策》的專題發言。2001年4月赴浙江、上海、江蘇、四川等省市考察“3+x”高考改革,撰寫《“3+x”高考改革考察報告》,就此於2001年9月在全市教研室主任會議上作大會發言並交流書面材料。1998年起擔任重慶市人民政府“九五”重點課題“中國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研究”一級子課題“農村中學經科教結合實施素質教育研究”主研工作,出色地完成了研究任務。2001年11月至2005年6月主持市規劃課題“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研究”,該課題以選題新,研究實,成效顯著,受到重慶市專家的好評,並於2005年6月順利結題。從2005年10月起,接受市、縣教委交給的任務,主持研究梁平地方歷史文化,編寫了旨在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情感的地方教材《可愛的家鄉》一書,在2007年初黨代會、人代會和政協會期間,印刷1000餘冊,作為內部資料贈送代表、委員徵求意見。作為教材,已通過重慶市專家評審,即將由出版社出版發行。
他熱心指導並培養中青年教師。1998年5月受重慶市教科所派遣,與李國成老師一道赴天津,指導重慶市外語校王君老師參加“希望報杯”全國直轄市、省會城市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參賽選手榮獲全國二等獎,他與李國成老師因此榮獲指導獎。1998年5月指導紅旗中學江銳老師參加重慶市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大賽榮獲市二等獎。1998年9、10月對全縣中國小教導主任、教育科研課題執筆主研舉辦“中國小教育科研基礎知識”講座。2000年為參加函授本科和專科學習的全體教師分別講授《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課程。2001年10月對全縣國小教導主任進行“中國小教育科研實用方法”培訓。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為解決我縣高中擴招後出現的師資問題,承擔了33名高中語文預備教師的培訓任務,參培教師2004年秋正式上崗,緩解了擴招帶來的教師奇缺問題。2004年至2005年在縣進修校為參加全員培訓的教師主講“對課程改革的再認識”和“課程改革與教師的職業修養”共30期。2006年10月13日,縣教委召開全縣教學工作會議,在會上作長篇發言,分析了我縣教學現狀,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縣教學工作的總體思路。2006年11月3日,在縣教師進修校為全縣近兩年招錄的新教師主講“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常規”。2006年11月,在全縣各高中主講“2007年高考語文備考複習綱要”;2006年12月,在全縣各高中主講“高三複習的基本課型要求”。2007年3、4月,給梁山國中全體老師和在縣進修校給參培的全縣國小校長主講“學校教研組專題互動式研討的操作”。從2000年以來,在每年召開的全縣高三暑期工作會議上作“高中教學現狀及高三教學的總體思路”的專題發言;在每月一次的高三分析會議上,進行高三月考分析,並對各校如何抓好高三下階段的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思路或建議。他的這些工作,提高了我縣教師的教學效率,確保了我縣教學工作的健康發展。
工作業績
任德偉同志曾在梁平中學任教高84級、高87級、高90級和高91級語文學科教學,其中,高84級、高90級所教班級的高考成績名列原萬縣市第一,高87級、高91級所教班級的高考成績名列原萬縣市第二或前列。在所教四屆學生中,就有350餘名考上大學,有10餘名到美、德、加拿大等國留學,有部分學生成為碩士、博士或縣內外縣局級領導。
他在全國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或出版社出版《議論文循格思維訓練》《現代文閱讀教學如何走出低谷》《講月·賞月·寫月·評月——“中秋賞月”作文活動設計》《語文“自主探究式閱讀”教學流程》和《充分利用“研討與練習”,獨立設計課堂教學》等語文教學研究文章16篇,作為編委和撰稿人之一參加編寫的《簡明學習方法詞典》《高中語文總複習》兩部專著分別由遼寧大學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撰寫的《現代文閱讀現狀及其對策》在1994年全國“教育杯”徵文活動中榮獲二等獎。2002年9月,歷時四年完成的主研課題,即重慶市人民政府“九五”重點課題“中國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研究”一級子課題“農村中學經科教結合實施素質教育研究”,因成效顯著,榮獲市教委評選的重慶市教改成果一等獎。主持研究的市規劃課題“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研究”,在2005年6月結題時,專家們評審時一致認為:意義重大,成效顯著,操作性強,建議推廣。主持編寫的以梁平地方山川風物、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方教材《可愛的家鄉》一書,已通過重慶市專家評審,即將由出版社出版發行。他的這些研究成果在縣、市乃至全國均產生了較大影響,2003年他的《語文“自主探究式閱讀”教學流程》和《充分利用“研討與練習”,獨立設計課堂教學》兩篇文章在教學雜誌上公開發表後,各大教學網站也紛紛轉發,得到全國廣大教師青睞,至今仍是點擊的熱點。
在縣教科所工作近16年,在中學語文教研方面,通過聽課、舉辦各種學術專題講座、指導教師參加各級賽課和撰寫論文、給參加本專科函授學習的老師們講授專業課和培訓高中預備教師等工作,全縣中學語文教師的業務素質得到整體提高,培養了梁中王千秋、李安全、黃會成、熊朝東、鄧履虹、趙江、屈超齡、廖家勇,紅中屈小平、唐輝、江銳、劉太平、羅能斌、江斌,一中劉蜀平、鄒小惠、唐繼文、石美清、馬成、唐秉林,福中余深海、劉明,袁中馮成、孫平等一大批教學骨幹或學科帶頭人,他們中有的成了業務中堅,有的成了學校領導。他緊緊依靠這支業務素質好特別能戰鬥的中學語文教師隊伍,只用幾年時間,就使高考成績曾一度在原萬縣地區末尾持續徘徊的語文學科,發展成了現在的優勢學科,全縣語文高考成績持續位居全市前10位。
作為縣教科所副所長,分管全縣中學教研工作和全縣教育科研工作,在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進程中,注意加強調研,分析現狀,專業引領,措施落實,因而工作卓有成效。教育質量逐年上升,2005年全縣高考上重點426人,比2004年增加了79人,其中600分以上73人,在考生中的比例高於毗鄰區縣;2006年全縣高考上線3456人,實現了“一保(清華、北大)二高(各批次上線率均高於重慶市劃線比例,600分以上人數均高於毗鄰區縣)”的高考目標。師生參加重慶市的各項活動均取得優異成績。1998年以來,先後參與制訂了梁平縣“九五”、“十五”教育科研規劃,逐步完善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1998年9月主編《梁平縣素質教育實驗課題方案集》,該集被縣教委當作縣域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藍圖。管理、指導和評審的7項國家級、14項市級、84項縣級教育科研課題,先後有1項榮獲全國二等獎,3項榮獲重慶市一等獎,4項榮獲重慶市二等獎,6項榮獲重慶市三等獎。
榮譽
他多次受到各級表彰,1991年被評為梁平縣青年骨幹教師;1992年被評為原萬縣市教學教研骨幹;1995年被原萬縣市人事局、教委聯合表彰為“普通高中教育先進個人”;1998年被梁平縣政府表彰為“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個人”;1998年9月、2002年11月在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專業委員會第二、三屆全國語文教研員表彰活動中連續兩屆被評為先進工作者;2002年被評為“重慶市教育科研先進個人”;2004年9月重慶市人事局、市教委聯合授予“重慶市優秀教師稱號”;2004年11月被重慶市教委表彰為“重慶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2007年9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稱號;2008年8月被中共梁平縣委、縣人民政府評為“梁平縣首屆全民讀書月活動十佳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