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公子

任公子

任公子,出自《莊子集釋》,指的是古代傳說中善於捕魚的人,亦稱任公﹑任父。成玄英疏:"任,國名。任國之公子。”後常用以指超世的高士。 在後世多被引用為典故,如唐代李賀《苦晝短》詩:“誰似 任公子 ,雲中騎碧驢。”明代薛惠的《草堂》詩:“平生頗詫 任公子 ,末路方思 馬少游 。”

詳細釋義

典源

《莊子集釋》卷九上〈雜篇·外物〉~925~

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沒而下騖,揚而奮,白波若山,海水震盪,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製河以東,蒼梧已北,莫不厭若魚者。已而後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乾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於世亦遠矣。

譯文

任國公子做了個大魚鉤繫上粗大的黑繩,用五十頭牛牲做釣餌,蹲在會稽山上,把釣竿投向東海,每天都這樣釣魚,整整一年一條魚也沒釣到。不久大魚食吞魚餌,牽著巨大的釣鉤,急速沉沒海底,又迅急地揚起脊背騰身而起,掀起如山的白浪,海水劇烈震盪,吼聲猶如鬼神,震驚千里之外。任公子釣得這樣一條大魚,將它剖開製成魚乾,從浙江以東,到蒼梧以北,沒有誰不飽飽地吃上這條魚的。這以後那些淺薄之人和喜好品評議論之士,都大為吃驚奔走相告。他們舉著釣竿絲繩,奔跑在山溝小渠旁,守候小魚上鉤,至於想得到大魚那就很難很難了。修飾淺薄的言辭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對於達到通曉大道的境界來說距離也就很遠很遠了,因此說不曾了解過任公子有所大成的志趣,恐怕也不可以說是善於治理天下,而且其間的差距也是很遠很遠了。

同源典故

任公 任公大餌 任公釣東海 任子 任釣 巨海釣 巨緡東釣 滄海釣 犗餌 釣東海 釣竿疏 釣鯨公子

用典示例

唐 李賀《苦晝短》詩:“誰似 任公子 ,雲中騎碧驢。”

明 薛惠 《草堂》詩:“平生頗詫 任公子 ,末路方思 馬少游 。”

作者 詩題 詩句
張南史 富陽南樓望浙江風起 欲問任公子,垂綸意若何。
張祜 酬答柳宗言秀才見贈 任子偶垂滄海釣,戴逵虛認少微星。
李德裕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之海魚骨 昔日任公子,期年釣此魚。
李白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 願隨任公子,欲釣吞舟魚。
李白 金陵望漢江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杜甫 水宿遣興奉呈群公 巨海能無釣,浮雲亦有梯。
薛據 登秦望山 將尋會稽跡,從此訪任公。
邵謁 放歌行 龜為秉靈亡,魚為弄珠死。心中自有賊,莫怨任公子。
韓愈 贈劉師服 巨緡東釣儻可期,與子共飽鯨魚膾。

歷史故事

古代有一位任公子,胸懷大志,為人寬厚瀟灑。任公子做了一個碩大的釣魚鉤,用很粗很結實的黑繩子把魚鉤系牢,然後用50頭閹過的肥牛做魚餌,掛在魚鉤上去釣魚。任公子蹲在高高的會稽山上,他把釣鉤甩進闊大的東海里。一天一天過去了,沒見什麼動靜,任公子不急不躁,一心只等大魚上鉤。一個月過去了,又一個月也過去了,毫無成效,任公子依然不慌不忙,十分耐心地守候著大魚上鉤。一年過去了,任公子沒有釣到一條魚,可他還是毫不氣餒地蹲在會稽山上,任憑風吹雨打,任公子信心依舊。

又過了一段時間,突然有一天,一條大魚游過來,一口吞下了釣餌。這條大魚即刻牽著魚鉤一頭沉入水底,它咬住大魚鉤只疼得狂跳亂奔,一會兒鑽出水面,一會兒沉入水底,只見海面上掀起了一陣陣巨浪,如同白色山峰,海水搖撼震盪,嘯聲如排山倒海,大魚發出的驚叫如鬼哭狼嚎,那巨大的威勢讓千里之外的人聽了都心驚肉跳、惶恐不安。

任公子最後終於征服了這條筋疲力盡的大魚,他將這條魚剖開,切成塊,然後曬成肉干。任公子把這些肉干分給大家共享,從浙江以東到蒼梧以北一帶的人,全都品嘗過任公子用這條大魚製作的魚乾。多少年以後,一些既沒本事又愛道聽途說、評頭品足的人,都以驚奇的口氣互相傳說著這件事情,似乎還大大表示懷疑。因為這些眼光短淺、只會按常規做事的人,只知道拿普通的魚竿,到一些小水溝或河塘去,眼睛盯著鯢鮒一類的小魚,他們要想像任公子那樣釣到大魚,當然是不可能的。目光短淺的人難以和志向高遠的人相比,淺陋無知的人也不能和具有經世之才的人相提並論,因為二者的差別實在太大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