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動寫靜的特點
它的特點是詩詞如書畫,既講究虛實相生,也追求動靜相諧。動即運動,靜即靜止,靜止便於顯現事物的外形,運動利於傳達事物的精神,二者結合則能相得益彰,形成“應物象形”、“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可以分為四類。一類以靜襯動,如李白《望廬山瀑布》,三句都直接從動態的角度展現瀑布奔涌而下、氣勢磅礴的動態之美,惟第二句則從靜態的角度惟妙惟肖地表現出瀑布傾瀉噴涌的動態之美,尤其是動詞“掛”字更為傳神,偌大的瀑布,誰能有這樣的偉力將它掛起呢?顯然,這正是化動為靜帶來的奇效,遠遠望去,那傾瀉的瀑布不正像一條巨幅的白練掛在山間嗎?真可謂以靜襯動,一字居要,更顯瀑布之沖天直下的動感和氣勢。
一類以動襯靜,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是反襯手法的一種。一類是以動襯動。一類是動靜互襯。
以動寫靜的古詩
唐朝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第三、四句表現了破山寺後禪院環境幽雅、清靜、清幽的特點。主要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鳥鳴澗》 王維 唐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鹿柴》 王維 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山居秋暝》王維 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都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宋朝
《入若耶溪》王籍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 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 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 長年悲倦遊。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生動形象。
以動寫靜的古文
《口技》 林嗣環 清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①“遙聞深巷中犬吠。”
口技表演是由“遙聞深巷中犬吠”開始的。這一句寫犬吠聲,而這犬吠聲是遠遠聽到的,並且是從深巷中傳來的,這就營造出夜深人靜的氛圍,把聽眾帶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使聽眾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聲所吸引,想知道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這一句既是以動寫靜,烘托深夜的寂靜氣氛,又是使一戶人家由婦人初醒到全家喧鬧的鋪墊。
②“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
這是以老鼠跑動偷食聲、“盆器傾側”聲、婦人蒙中的咳嗽聲為反襯,加重深夜的靜謐氣氛,表現一家人由醒復睡後的沉寂狀態,並為下面即將表現的大火災蓄勢。
以動寫靜是我國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例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描寫山中春夜的靜謐和迷人的山色。其中就以動寫靜,用不時的鳥鳴來襯托春日山中的夜靜,使人在鳥鳴聲中更顯其靜,因而歷來為人所稱道。課文中的這兩處描寫,與此同理,也是以動寫靜、以動襯靜而更顯其靜。
以動寫靜的近代文
(巴金《家》)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變成了一片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著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么吵鬧,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沈從文《邊城》)
他靠紗窗望出去。滿天的星又密又忙,它們聲息全無,而看來只覺得天上熱鬧。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長成的女孩子,但見人已不羞縮,光明和輪廓都清新刻露,漸漸可烘襯夜景。小園草地里的小蟲瑣瑣屑屑地在夜談。不知哪裡的蛙群齊心協力地乾號,象聲浪給火煮得發沸。幾星螢火優遊來去,不象飛行,象在厚密的空氣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陰黑處,一點螢火忽明,象夏夜的一隻微綠的小眼睛。
(錢鍾書《圍城》)
中山公園的水池象是一面鏡子,圓圓的月亮映在池面。池子附近樹旁的幾盞路燈,那圓圓的燈光映在水裡,就象是一個小月亮似的,圍繞著池中的月亮。一片一片臃腫的白雲緩緩地移過池面,仿佛是一群老婦,彎著背,一步一步吃力地從月亮前面走過,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卻透過雲片的空隙傾瀉下皎潔的光芒。一片白雲和一片白雲連起,如同一條寬大的不規則的帶子,給澄澄的天空分成兩半。白雲移過,逐漸消逝在遠方。天空碧澄澄的,月亮顯得分外皎潔。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五月末的北方夜晚,是最清新、最美好的時刻。天空像是刷洗過一般,沒有一絲雲霧,藍晶晶的,又高又遠。一輪圓圓的月亮,從東邊的山樑上爬出來,如同一盞大燈籠,把個奇石密布的山谷照得亮堂堂,把樹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點點,悠悠蕩蕩。宿鳥在枝頭上叫著,小蟲子在草棵子裡蹦著,梯田裡春苗在拔稈兒生長著;山野中也有萬千生命在歡騰著……
(浩然《艷陽天》)
月光灑滿了這園庭,遠處的樹林,頂上載著銀色的光華,林里烘出濃厚的黑影,寂靜嚴肅的壓在那裡。噴水池的噴水,池裡的微波,都反射著皎潔的月光,在那裡蕩漾,她腳下的綠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軟無聲的在受她的踐踏。
(郁達夫《秋河》)
月亮快要出來了。月亮還遠著呢,可是在地平線後邊,人們覺得它從黑暗的深淵上升。一道微弱的光,給圍繞在高坡上的樹頂鑲了一條花邊,好象高腳杯的邊緣,這些反映在微光中的樹峰的側影,一分鐘比一分鐘顯得更為深黑。
(法 羅曼·羅蘭:《母與子》)
霧靄消散了,銀色的月光好象一身自得耀眼的寡婦的喪服,覆蓋著廣闊的沙灘。河面沒有一條船隻,甚至看不見一絲微波,河心河岸,到處是一片寧靜,這寧靜有如死亡帶給受盡苦難的病患者的一種無休止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