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古代軍隊傳達命令的一種憑證令牌是我國古代軍事所用的一種物品,多為銀、銅或象牙製成。具體而言,令牌通常由軍隊的最高長官發出,交給下屬軍官,用於在執行任務時證明其已經獲得了最高長官的指令和授權;或者證明持有令牌者是獲得了長官命令,正在執行特殊任務的身份,其作用與令旗相似。類似於今天的介紹信、授權證明書或執法證件。我國道教中的一種法器
其含義借鑑了令牌在古代軍事上的用途,把它作為道士在舉行法事時號令鬼神聽從自己命令的象徵,舉起令牌高呼,就表示可以召喚相應的“天兵天將”來到法壇供自己差遣;放下令牌猛拍桌面,就表示對鬼神下達命令。據說,如果道士在法壇上召神未至,就可以猛拍令牌三下,通常被召喚的神將就得趕緊到壇聽用。
按照道教儀軌,法壇上通常至少應陳列:寶劍(桃木劍)、令旗、令箭、令牌、天蓮尺、鎮壇木這六大基本的法器。在正一派道士舉行授籙儀式時,在授予籙生(即新晉的道士)法名、神職,並頒發職牒、符籙的同時,通常也會發給新晉道士這幾件法器。
道教令牌通常由雷擊後的棗木製作,上面會篆刻上各種與雷霆有關的符號、符籙、圖畫,並通常會標明此令牌的作用,如“天皇敕令”等等。又稱為“五雷令”或“五雷令牌”。
現代
一種網路管理技術令牌:是一種能夠控制站點占有媒體的特殊幀,以區別數據幀及其他控制幀。令牌法(Token Passing)又稱為許可證法,用於環型結構區域網路的令牌法稱為令牌環訪問控制法(Token Ring),用於匯流排型結構區域網路的令牌法稱為令牌匯流排訪問控制法(Token Bus)。
令牌法的基本思想是:一個獨特稱為令牌的標誌信息(一位或多位二進制數字組成的碼)從一個節點傳送到另一個節點,只有獲得令牌的節點才有權傳送信息包。當一個工作站準備傳送報文信息時,首先要等待令牌的到來,當檢測到一個經過他的令牌為空令牌時,即可以“幀”為單位傳送信息,並將令牌置為忙向下一站傳送信息。下一站按轉發的方式轉發經過本站但又不屬於有本站接受的信息。由於環中已無空閒令牌,因此其他希望傳送的工作站必須等待。
接收過程為:每一站隨時檢測經過本站的信息,當查到信息包指定的目的地址與本站地址相同時,則一面拷貝全部有關信息,一面繼續轉發該信息包,環上的幀信息繞環網一周,由原傳送點予以收回。按這種方式工作,傳送一直在源站點控制之下,只有傳送信息包的源站點放棄傳送權把令牌置“空”後,其他站點得到令牌才有機會傳送自己的信息。動態口令技術的別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