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誰:選民與代表

三、代表的概念解析 一、民意代理的理想模型 二、民意代理關係的重構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3月1日)
平裝: 35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309070811
條形碼: 9787309070811
尺寸: 20.6 x 14.6 x 1.8 cm
重量: 798 g

作者簡介

邱家軍,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後,首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獲得者,已發表論文20餘篇,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各1項。主要從事比較議會與代議制度、選舉政治學等方面的研究。

內容簡介

《代表誰?:選民與代表》內容簡介:按照公民授權與代議民主的運行邏輯,代表的基本屬性必然體現為“代表選民議事”、“代替選民監督政府”和“代為選民服務”。公權授受的邏輯理則要求受權者必然對授權者負責,惟其如是,才能構建順暢的委託-代理政制框架。
藉助政治系統分析的方法,對我國選民與代表之間的關係進行實證考察,發現代表是一個“多重代理的角色集”,即代表集政黨代理人、國家代理人、法律代理人、政策制定者與民意代理人於一體。代表這種“多頭負責主體”的角色既遮蔽了其應有的基本屬性,又成為他們選擇規避風險和政治“不作為”的合法理據。
欲使民意代理機構發揮應有的制度功效,就必須對現有的代理結構進行價值澄清和制度再造,使代表真正成為能夠代理民意的職業政治人,最終解決代表到底“代表誰”這一根本問題。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選民與代表
第一節 選民與代表的概念解析
一、人民、公民與選民
二、選民的概念解析
三、代表的概念解析
第二節 選民與代表關係的五種模型
一、委託代理模型
二、選舉代議模型
三、抽樣微體模型
四、統制象徵模型
五、選民團體國家機關轉移模型
第三節 選民與代表關係的兩個憲政原則
一、對立平衡的民主體系
二、社會本位主義的制度精神
三、以參政權保障受益權
第四節 選民與代表關係的制度中軸
一、民主集中制解析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的內在屬性
三、政治制度的中軸
第二章 直接授權與代表權源
第一節 公權授受的經典理論與先期實踐
一、公權授受的經典理論
二、公權授受的先期實踐
第二節 公權授受的法律框架
一、《憲法》對公權授受的基本定位
二、《選舉法》對公權授受的承載
三、《組織法》和《代表法》對公權授受的規定
第三節 直接授權的把關程式
一、換屆選舉的梯度管理架構
二、選舉規劃與選務人員培訓
三、選區劃分與代表名額分配
四、選民登記與資格審查
五、代表候選人的結構與投票選舉
六、選舉把關體系的架構分析
第三章 間接授權與代表權源
第一節 建構間接選舉制度的路線圖
一、間接選舉的結構與功能
二、幹部型代表的選任體系
三、黨組和黨員對黨委負責制
第二節 省級人大代表的選舉
一、階梯型民意間接代理架構
二、省級代表的多重代理源流
三、代表候選人的組織掌控體系
第三節 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
一、屆際傳承型授權架構
二、代表名額的定製準則
三、代表的身份構成分析
四、政黨權威和代表選舉的多重組織架構
第四章 權力行使與代表履職
第一節 代表履職的原理與法規
一、民意的“二次表達”形式
二、代表不同利益的辯護與質疑
三、代表履職的法理依據
第二節 代表與會履職和選民的關係
一、代表議案的來源與選民的關係
二、代表議案的處理程式
三、代表建議的來源與選民的關係
第三節 代表調查、視察與選民的關係
一、調查研究的理論傳統與法理分析
二、人大調研與民意表達
三、視察制度的來源及法理分析
四、人大視察與選民的關係
第四節 人大信訪制度與選民的關係
一、信訪制度的源流及法理邏輯
二、信訪制度與選民的關係
三、重構民意流通的信訪渠道
第五章 權力制約與代表輪替
第一節 監督和罷免的源流
一、監督和罷免的理論源流
二、監督和罷免的法理髮展
第二節 監督鏈的特性分析
一、選民監督的兩個客體
二、法定監督程式缺位
三、監督體系的系統性失靈
第三節 罷免的制度困境
一、選舉權與罷免權不對等
二、選民罷免代表的程式障礙
三、選舉單位罷免代表的制度設定
第六章 多重代理
第一節 多重代理的制度績效
一、多重代理的制度網路
二、多重代理的制度績效分析
三、多重代理的工具依賴
第二節 民意代理關係的重構
一、民意代理的理想模型
二、民意代理關係的重構
三、制度創新與代理關係再造
圖表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