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無骨花燈

仙居無骨花燈

仙居無骨花燈是一種產自浙江的燈籠,具有很好的文化文化意義,是我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概述

仙居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針刺無骨花燈),民間傳統藝術源遠流長,內容豐富。“鯉魚燈”、“跳馬燈”、“龍燈”、“長旗燈”、“走馬燈”等民間燈彩品類繁多,技藝精湛,長盛不衰。有“中華第一燈”美譽的仙居針刺無骨花燈起源於唐朝,當時人稱針刺無骨花燈為“唐燈”,也叫“神燈”。傳說,唐開元年間。有一秀才,夜行深山迷了路,被一仙女救起,並贈他“神燈”一盞。此燈造型別致,工藝獨特,製作精美,小巧玲瓏。更奇的是,燈身沒有骨架,全部是由用一種“水上漂”的繡花針刺成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貼上而成,且輕巧能飛,它帶領秀才安全返家。秀才回家後,為了紀念這一奇遇,按“神燈”的模樣進行製作,製成後懸掛在自家門前,人們見後都深感驚嘆,讚不絕口紛紛進行仿製。從此,這盞“神燈”的製作工藝就流傳在民間。當時,製作這種燈的工錢,每盞燈就要一擔米。由於做工考究、精細,色彩晶瑩剔透,將燈裝飾得美侖美英。1929年,仙居針刺無骨花燈曾獲西湖博覽會金獎。

針刺無骨花燈是一種純粹的工藝燈,燈體不大,高約40厘米,燈體用紅綠兩道土紙貼上而成,沒有一絲骨架。每盞燈由10至58個燈面組成,凹凸成像,並用繡花針刺成各式花紋圖案,針工之精細達到每平方厘米50孔以上。它重夜彩,夜間觀燈,燈體玲瓏剔透,各式花紋圖案透過針孔熠熠生輝,一燈製成需經過繪圖、貼上、燙紙、剪樣、裝釘、鑿花、拷貝、刺繡、豎燈、裝飾等10多道工序。

針刺無骨花燈的獨特工藝還表現在它的式樣上,它有單體小燈和組合槓燈兩大類。單體小燈可製成各種造型的荔枝燈、桂圓燈、魁頭燈、寶石燈、花瓶燈、花籃燈、菊花燈、蝴蝶燈、珠燈、繡球燈、八角燈、小宮燈等近50種,栩栩如生;大型組合槓燈,卦60-100盞左右單體小燈根據燈的主體造型或內容不同組成鼓亭燈、細樂亭燈、轎里獅子燈、寶塔燈、牌坊燈、大花籃燈、財神燈、長旗燈、鯉魚燈、走馬燈等,氣勢宏偉壯觀。單體小燈除了用來組合外,還用來作諸如龍門馬燈、鯉魚跳龍門等民間舞蹈類花燈的裝飾,每逢元宵、廟會或慶典活動等,各地競相舉行燈會活動,觀眾人山人海,熱鬧異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