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燈起源
“仙居皤灘花燈”起源於唐朝,據當地宗氏堂薄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皤灘鄉民間就有盛大的鬧花燈活動。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詔每年進貢仙居“皤灘花燈”十對,曰:“十全十美”。唐之後的宋、元、明、清(至同治)各以十對花燈為數進貢皇上。仙居縣皤灘花燈造型別致,工藝獨特,製作精美,小巧玲瓏,古樸典雅。更奇的是,燈身沒有骨架,全由用繡花針刺成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貼上而成,且輕巧能飛。
花燈式樣
據目前還健在的老人說,前清時(即清朝),這種古花燈的式樣已發展到很多。其中一種叫“珠藍燈”的古花燈,燈周圍的花紋,是用一種叫“水上浮”的繡花針刺成。當時,制這種燈的工錢,每盞就要一擔米。這種“珠藍燈”,當時是進獻給皇帝的貢品。民國時期,有一對“仙居皤灘花燈”在杭州展出時,外賓看後,讚不絕口。由於這種花燈沒有骨架,全燈由十幾片(最多的五十八片)刺有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貼上而成。所以,外賓又稱它為“神奇的無骨花燈”。
製作流程
民間製作這種花燈的工藝也比較複雜,要經過繪圖、貼上、燙紙、剪樣、裝訂、鑿花、拷背、刺繡、豎燈、裝飾等十道主要工序。目前能製作這種花燈的老藝人已經很少,為了搶救這一民間藝術遺產,85年,成立了仙居“皤灘花燈協會”,組織人員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蒐集、整理仙居民間各類古花燈的製作藝術。88年、90年、95年三年中,又把收集到的古花燈,參加縣、市花燈大展賽,每次都榮獲一等獎和特等獎。96年三月份,浙江省電視台在“黃金時間”里專題播放了仙居“皤灘花燈”,並把皤灘鄉榮稱為“花燈之鄉”。96年10月份,因浙江民間藝術家協會和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的邀請,仙居“皤灘花燈”參加了在杭州舉辦的“96中國民間藝術作品展覽會”,會上,得到專家們的一致好評,並榮獲國家金獎。96年12月份又榮獲“96澳門第四屆國際藝術品博覽會”金獎。97年2月份浙江省電視台在“文化時空”里,又專題播放了“浙江一絕、皤灘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