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方茶馬古道蜿蜒千里經過金沙江畔的永勝縣,在這裡的六德鄉叫做雲山、玉水、雙河的山村里稍作停頓,在深山與叢林間的一個叫做他留山的小山包上,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古墓、碑林和令人神往的青春棚,以及荒草殘碑中的古城堡。 他留山距永勝縣城30公里,在占地0.3平方公里的山坡上,6300多座墳墓靜臥在青松翠柏之中。放眼望去,蒼石冢立,漫山遍野。墓群依山而築,華表、碑石林立,皆掩隱在綠蔭疊翠之中,其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墓碑格式獨特,雕刻的鳳凰、麒麟、太極圖等圖案及花紋風韻各異,工藝精湛。在他留山以南,三面環山的漫坡上,據說是繁華熱鬧的他留古城堡,但現在僅存一些被燒成瓦礫的房地基和古驛道、古水井。概況
古基群,位於永勝縣六德鄉玉水、營山、雙河三個行政村的接合部,距永勝縣城40公里,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100公頃的墳區內,蒼松翠柏蔥鬱,華表碑石林立,數以萬計的包石家丘鱗次柿比,規模宏大。凡考察者對此成片壯觀的大碑古墓群讚嘆不絕,在國內實屬少見。 這片墳山碑林墓群,系彝族支系他魯人四大旺族葬區,南部是程、海、藍三姓族葬地,中部是王氏家族葬地,似乎有著約定俗成的界限,而又連成一片。據碑文可知,除個別三碑並立而外,通常是雙碑並立的一夫一妻合葬墓。碑文多楷書漢字,鐫刻清秀,除譜諜世系外,多記載了明初屯兵與當地土著居民融合之史實。碑額及框線內容多為具有濃厚儒家色彩的吉祥辭令,如"佳域"予"英氣留片石、仁風著千秋"等等。墓群年代起自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迄至民國初年,尤以清代居多。 在墳林東南的緩坡上,近年還發現他魯人明清之際修築的城堡和大德寺遺址。城堡四面各長500米,北部尚存三處保存較好的建築台基,周圍散見大量瓦片,城內有多處圓形或橢圓形水井。在城堡偏東處有一佛寺,為永勝高氏土司建於16世紀末的他魯大德寺,現存兩座面闊三間建築。 據考證,彝族支系他魯人歷史上主要分布在永勝的程海、提峨、六德等地,是一支歷史悠久的民族,程、海、藍、王四姓,實為程海、崀峨圖騰崇拜之遺蹟。遠在明朝中期,當時的高氏土司效法瀾滄衛"屯民實邊"建制,將一些遊牧部落組成三百六十戶伍,開到今六德鄉玉水一帶駐防。這支武裝即今他魯人的先民。 目前,聚居在永勝縣城東南他魯河沿岸的他魯人口約有5000多人,他們沒有文字,語言也與周圍漢族與涼山彝族有異。直到解放後,其婚姻家庭仍處在以"青春棚"為特徵的極不穩定的雙系制對偶婚階段,在經濟、宗教、文化等方面也存有較原始的特點。時至今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他留民眾還要舉辦盛大的粗粗節活動。每家做12個餌塊粑粑,放在盤子上壘成塔形,端著去宗支墳山祭祖。敬獻台用360根松校搭成,象徵在此開基創業的三百六十戶伍。人們除向祖先敬獻粗粗外,還跳集體蘆笙舞,整個活動莊嚴肅穆而又歡快熱烈。氣勢恢宏的古墓群和碑林,相對應的應是繁榮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但現今的他留山及周圍地區,則是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十分落後的貧困地區,與繁榮的過去似乎毫無關聯,那么,是誰建造了他留古墓和碑林?他留古城堡又是怎樣繁榮和消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