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他自幼愛好美術,酷愛剪紙藝術,曾在張培桐和宋式雲老師啟蒙下學習繪畫、木刻和剪紙技法,聰慧的天賦加上自身的刻苦學習,使他的美術水平尤其是剪紙
技法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豐厚的民間文化和豐富的生活經歷,給他的藝術創作生涯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他把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融入到創作題材中,並創作出了大量的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點和時代生活情趣的作品。
經歷
1955年,於永勝先生在《臨沂大眾》上發表了第一幅剪紙作品《賣餘糧》。1956年,第一幅大型過門箋《春忙》在《農村大眾》上發表。他自一九六五年開始研究、創造多色套剪剪紙,其作品融剪紙、木刻、國畫於一體。色彩明朗,格調清新,裝裱後成為剪紙藝術領域的絕技。其先後在《農民日報》、《中國人口報》、《大眾日報》等20多家報刊和《中國土地》、《新聞天地》、《山東人口》等10多家雜誌上發表作品千餘幅。
與此同時,其剪紙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地、市美展,並多次在省、地、市成功舉辦過個人剪紙展。曾在臨沂地區和日照市美展中獲一、二等獎,在莒縣美展中六次獲一等獎。1987年三幅剪紙作品參加“全國剪紙作品聯展”;1991年有七枚藏書票參加全國美展和“山東首屆藏書票展”,共有二十件藏書票在日本、香港等地展出。同年有兩副剪紙作品參加“山東省土地頌書畫展”並獲一等獎;1994年有十幅剪紙作品赴西班牙展出。1999年被評為“日照市十佳文化特色戶”:2005年,過門箋作品“農林牧副漁”在北京再度展出並獲獎。2001年春,台灣
中華電視台記者來莒對其作專門採訪;同年秋,中央電視台第四頻道又做過報導;山東電視台、臨沂電視台等也做過專題報導。2007年6月9日,被確定為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個人作品已被收入《中國民間名人錄》、《中國當代剪紙家》、《世界華人書畫家大詞典》等書。
“過門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於永勝先生作為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對保護傳承和發展“過門箋”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了積極貢獻。為更好的研究和發揚這門藝術,於永勝先生廣收門徒,傳授技法。有時他還配合新聞媒體舉辦知識講座,並且直接走進課堂手把手悉心傳授,使得這一民間藝術形式不斷改進、不斷發揚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