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蕨

介蕨

介蕨(Dryoathyrium boryanum (Willd.) Ching)先端漸尖,基部變狹,圓楔形,二回羽狀,小羽片深羽裂;羽片12-15對,互生,有柄,略斜展,長圓狀披針形,生常綠林下溪邊陰濕處,海拔560-3300米。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介蕨

種拉丁名:Dryoathyriumboryanum(Willd.)Ching

科中文名:蹄蓋蕨科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屬中文名:介蕨屬

屬拉丁名:Dryoathyrium

中國植物志:3(2):285

植物概況;

植物形態

根狀莖橫走,先端斜升;葉近簇生。能育葉長1.2-2米;葉柄長40-95厘米,基部直徑達1厘米,疏被深褐色鑽狀披針形鱗片,向上淡褐禾稈色,近光滑;葉片闊卵形,長80-105厘米,中部寬60-8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變狹,圓楔形,二回羽狀,小羽片深羽裂;羽片12-15對,互生,有柄,略斜展,長圓狀披針形,基部一對長達40厘米,中部寬約15厘米,漸尖頭,基部對稱,截形,一回羽狀;小羽片14-16對,互生,有柄,平展,闊披針形,長6-10厘米,中部寬1.5-2厘米,漸尖頭,基部對稱,截形,邊緣深羽裂;裂片約12對,近長方形,長7-10毫米,寬2.5-3.5毫米,鈍圓頭,邊緣有鈍圓鋸齒。葉脈在裂片上為羽狀,側脈單一或二叉。葉乾後草質,黃綠色,上面疏被灰白色短毛,葉軸、羽軸和小羽軸上疏被褐色披針形小鱗片和2-3列細胞組成的蠕蟲狀毛。孢子囊群小,圓形,背生於側脈中部或小脈分叉處,每裂片3-5對,在主脈兩側各排成1行;囊群蓋圓腎形,褐色,膜質,近全緣,往往不發育或早落。孢子周壁表面有條狀紋飾。染色體數目n=40,2n=80。

葉子形態

介蕨介蕨

根狀莖橫走,先端斜升;葉近簇生。能育葉長1.2-2米;葉柄長40-95厘米,基部直徑達1厘米,疏被深褐色鑽狀披針形鱗片,向上淡褐禾稈色,近光滑;葉片闊卵形,長80-105厘米,中部寬60-85厘米,基部一對長達40厘米,中部寬約15厘米,漸尖頭,基部對稱,截形,一回羽狀;小羽片14-16對,互生,有柄,平展,闊披針形,長6-10厘米,中部寬1.5-2厘米,漸尖頭,基部對稱,截形,邊緣深羽裂;裂片約12對,近長方形,長7-10毫米,寬2.5-3.5毫米,鈍圓頭,邊緣有鈍圓鋸齒。葉脈在裂片上為羽狀,側脈單一或二叉。葉乾後草質,黃綠色,上面疏被灰白色短毛,葉軸、羽軸和小羽軸上疏被褐色披針形小鱗片和2-3列細胞組成的蠕蟲狀毛。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小,圓形,背生於側脈中部或小脈分叉處,每裂片3-5對,在主脈兩側各排成1行;囊群蓋圓腎形,褐色,膜質,近全緣,往往不發育或早落。孢子周壁表面有條狀紋飾。染色體數目n=40,2n=80。

植物習性

生長於海拔560-3300米,常綠林下溪邊陰濕處。

產地分布

分布於陝西浙江臨安)、福建南靖)、台灣台北新竹台中高雄)、湖南新寧)、廣東安定)、海南五指山)、廣西武鳴)、四川貴州獨山印江梵淨山紫雲猴山)、雲南昆明峨山新平廣南馬關元陽綠春孟連西盟景東無量山、景洪勐海滄源瑞麗盈江貢山漾濞麗江)和西藏東南部(墨脫)。越南緬甸錫金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非洲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植物之蹄蓋蕨科(四)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