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小羽介蕨

鐮小羽介蕨,陸生,蹄蓋蕨科介蕨屬,根狀莖橫走、中型草本,多分布於中國四川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門中文名:蕨類植物門
門拉丁名:Pteridophyta
科中文名:蹄蓋蕨科
科拉丁名:Athyriaceae
屬中文名:介蕨屬
屬拉丁名:DryoathyriumChing
種中文名:鐮小羽介蕨
種拉丁名:DryoathyriumfalcatipinnulumZ.R.Wang
命名來源: 《中國植物志》寧人:3(2):277,《植物分類學報》[ActaPhytotax.Sin.20(2):238.f.1.1982]

植物形態

根狀莖橫走;葉近生。能育葉長50-60厘米。

葉子形態

葉柄長24厘米,基部直徑2-3毫米,疏被黑褐色闊披針形鱗片,向上禾稈色,近光滑;葉片卵狀長圓形,長30-34厘米,寬17-21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一回羽狀,羽片深羽裂,或近二回羽狀;羽片12-15對,基部1或2對最大,對生,近無柄,其餘的互生,狹橢圓形或橢圓形,下部的長10-14厘米,寬2.5-3.5厘米,長漸尖頭,向基部變狹,楔形,不對稱,深羽裂至幾全裂;裂片14-16對,基部1或2對明顯縮短,其餘的下側的較上側的為長,上側的長圓形,長1.2-1.8厘米,寬約5毫米,圓頭,邊緣有鈍鋸齒,下側的鐮刀狀披針形,長達3.2厘米,寬約6毫米,漸尖頭,邊緣有粗鈍鋸齒,上下兩側的裂片往往長短不齊。葉脈在裂片上為羽狀,側脈4-20對,二至三叉,少單一。葉乾後草質,深綠色,葉軸、羽軸和主脈上疏被褐色有節的短毛。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小,近圓腎形,背生於小脈中部,在主脈兩側各排列成1行;囊群蓋小,腎形,深褐色,膜質,全緣,脫落。孢子周壁表面有乳頭狀或刺狀紋飾。

分布地帶

分布於中國四川西部。

生長環境

生山坡林下,海拔700-1070米,少見。

物種關聯

本種與峨嵋介蕨 D. unifurcatum (Bak.) Ching 之間有中間類型的植株,從形態上判斷可能是雜交起源。

植物之蹄蓋蕨科(四)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布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