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馬關縣境,舊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在此生息。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馬關屬益州牂牁郡進桑縣;東漢時改屬進乘縣。
三國蜀漢建興三年 (公元225年)3月,屬興古郡進乘縣。
西晉永嘉四年(310年),屬寧州梁水郡新豐縣。北周時,屬西爨(白蠻)地。
隋代屬昆州。
唐初屬南寧州都督府郎州地;南詔時屬通海都督僚子部。
宋代大理國前期, 屬通海都督矣部,後期屬最寧鎮矣尼迦部。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屬南路總管府阿僰萬戶舍資千戶;至元十三年屬臨安路矣尼迦部。
明代先屬八寨長官司,直隸雲南布政使司,後屬臨安府阿迷州教化三部長官司。
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改土歸流”後,馬關屬開化府;雍正六年(1728年)9月,設馬白關;雍正八年(1730年)設馬白同知專理對外事務;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設安平廳,改馬白同知為安平撫彝同知;光緒十三年(1887年),中法兩國互派官員至中越邊境勘定邊界,都龍等地歸中國, 取名歸仁里,為安平廳管轄;宣統三年(1911年), 安平廳在辛亥革命和昆明“重九”起義影響下,於11月5日回響國民革命豎旗反正。
民國2年(1913年)改廳為縣,先屬蒙自道管轄, 後屬雲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37年(1948年)11月,建立人民民主政權,隸屬雲南文山專區。
1958年4月,建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後,屬雲南省文山州。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馬關縣下轄9鎮4鄉,共有124個村民委員會(社區),2197個村民小組。
鄉鎮分別為:馬白鎮、坡腳鎮、八寨鎮、仁和鎮、木廠鎮、夾寒箐鎮、小壩子鎮、都龍鎮、金廠鎮、南撈鄉、大栗樹鄉、 篾廠鄉、古林箐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馬關縣地處雲南省東南部,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位於北緯22°42′-23°15′、東經103°52′-104°39′之間。東與麻栗坡縣相連,南與越南接壤,西南與紅河州的河口、屏邊兩縣毗鄰,北與文山縣交界,東與西疇縣隔盤龍河相望。縣境東西最大橫距79公里,南北最大縱距61公里,最小縱距24.7公里。
地質地貌
• 地質
馬關縣屬華南台塊西部的滇桂台向斜構造,位於黔桂地台之南端,處於隆起部位,主要出露地質有寒武系、奧陶系、泥盆系、第三系、第四系、缺失石炭系、二迭系和中生代地層;印支~燕山期花崗岩發育,變質岩分布廣泛,構造以北東向斷裂和榴皺為主。岩漿岩較為發育,有酸性岩和基性岩兩種。
• 地貌
馬關縣地處滇東南岩溶高原南部邊緣,為石灰岩山地與峽谷相間地貌,在石山起伏較為平緩地區,有高大的石峰林與深沉的溶蝕窪地、溶蝕盆地,無較大壩子,山地和窄型谷地面積約占全縣面積的87.7%,丘陵盆地占12.3%,縣境大致可分為中切割低山峽谷區、中山緩坡區、中山溫涼山區、岩溶山區、丘陵盆地區5種地貌單元。
氣候
馬關縣境內氣候類型跨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低壩河谷炎熱,中山淺丘溫暖,高山溫涼,有冬無嚴寒、夏無酷熱、乾雨季分明等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6.9℃,年平均降雨量1345毫米,年日照時數為1804小時,無霜期達300天以上。
河流水系
馬關縣境內河流屬紅河流域瀘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42條,主要有盤龍河、那么果河、響水河、小白河、南浦河、南北河、南 江河、大南溪河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馬關縣國土面積2676平方公里,其中中山和峽谷型地占土地總面積的87.7%,盆地和寬谷型地占土地總面積的12.3%。2002年,有耕地面積44.36萬畝,其中:田10.2萬畝,地34.2萬畝。土壤類型有磚紅壤、赤紅壤、紅壤、黃壤、黃棕壤、棕壤、暗棕壤、石灰土、水稻土共9類27個土種。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馬關縣探明礦產種類達30種,礦床(點)及礦化(點)達200餘處,礦產地質儲量1000多萬噸 。主要有鐵礦364.1萬噸,錫礦33.7萬噸,鋅礦297.3萬噸,銅礦16.4萬噸,鉛礦3.0萬噸,鎢礦1.5萬噸,砷礦15.3萬噸,煤礦268萬噸等。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馬關縣野生動物近百種,主要有懶猴、獼猴、短尾猴、毛冠鹿、麝、穿山甲、紅腹角雉、黑麂、水獺、旱獺、大靈貓、小靈貓、斑羚、岩羊、白鷳、錦雞、蟒蛇、豹、狐狸、黃鼠狼、熊、畫眉、鵪鶉、野雞、貓頭鷹、啄木鳥等。
野生植物有1465種植物,主要有桫欏、禿杉、中國蕨、雲南山茶花、野茶樹、蓖子三尖杉、滇桐、傘花木、蜆木、雲南梧桐、福建柏、楠山松、楠木、鵝掌楸、荔枝、香木蓮、藥用野稻、普通野稻、番龍眼、大樹杜鵑、馬尾樹、觀光木、雲南七葉樹、長蕊木蘭、大果青岡、大葉木蘭、林生芒果、大果木蓮、紅花木蓮、大葉木蓮、香籽含笑、扁蕨、雲南擬單性木蓮、紅椿等。
水能資源
截至2012年,馬關縣河流徑流量為25.1億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資源流量為6.5億立方米。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為65萬千瓦,已開發利用22萬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0年,馬關縣有家庭戶91018戶,總人口為367507人。其中男性為192380人,占總人口的52.35%,女性為175127人,占總人口的47.65%,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9.85。
民族
截至2010年,馬關縣漢族人口為181133人,占總人口的49.29%;少數民族人口為186374人,占總人口的50.71%。其中,壯族人口為56305人,苗族人口為80950人,彝族人口為30970人,傣族人口為6812人,布依族人口為6509人。
經濟
綜述
2012年,馬關縣國民生產總值達513738萬元,同比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2000萬元,同比增長7.6%。第二產業增加值217253萬元,同比增長15.3%。其中:工業增加值176253萬元,同比增長14.4%。第三產業增加值164485萬元,同比增長13.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6:42:32。
第一產業
2012年,馬關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9325萬元,同比增長35.2%,實現增加值132000萬元,同比增長7.6%。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4萬畝,糧食總產量16.49萬噸,增長1.9%;油料產量6020噸,增長18.1%;烤菸產量6000噸,增長1.4%;甘蔗產量77787噸,增長45.9%;辣椒產量2936噸,增長36.9%;三七產量295噸,增長16.3%;生薑產量104296噸,增長520.3%;蔬菜產量81449噸,增長14.2%。
第二產業
2012年,馬關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76253萬元,同比增長14.4%,占生產總值的34.3%。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1000萬元,同比增長16%。至2012年底,建施業在建項目76個,同比增加15個,增長24.59%。
第三產業
2012年,馬關縣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10147萬元,同比增長19%。其中: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3373萬元,同比增長29%;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66774萬元,同比增長20%。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60027.3萬元,同比增長11.7%,其中進口20014.5萬元,同比增長3.5%;出口40012.8萬元,同比增長16.4%。邊民互市貿易59670萬元,同比增長12.9%,金融機構存款餘額593261萬元,同比增長21.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352434萬元,同比增長16.89%;貸款餘額298455萬元,同比增長17.44%。其中中長期貸款228505萬元,同比增長1.88%,短期貸款69949萬元,同比增長135 %。
社會事業
城建
截至2012年底,馬關縣城市綠化面積達175.1萬平方米,市政道路總長達28.1公里,縣城區面積達5.76平方公里。縣城污水處理廠及縣城生活垃圾處置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
教育
截至2012年底,馬關縣有學校162所,其中普通中學17所、普通高中1所、職業中學2所、國小129所、幼稚園13所;在校學生58649人,其中普通中學12863人、普通高中2980人、普通高中職業中學1643人、國小28669人、幼稚園12494人。有教職工4335人,其中專任教師3595人。
衛生
截至2012年底,馬關縣有醫療衛生機構21個(不含個體、私營、村衛生室),其中,縣級醫療機構5個、鄉鎮衛生院16個,共有病床795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59人。
交通
公路
馬關縣地處山區,民國時期,以馱馬為主要運輸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2012年底,馬關縣公路總里程達2592公里,比2011年增加203.38公里,公路路網密度達94.97公里/百平方公里。
鐵路
至2012年底,滇越鐵路有4.8公里途經馬關縣古林箐鄉湖元村西部邊緣,設有大樹塘貨運站。
風俗民情
慶生
嬰兒滿三天后,稱“打三朝”。滿一個月時, 岳母家及其親朋好友便相約帶上一些嬰兒的穿戴、雞蛋等禮物前往祝賀,稱“送祝彌”。滿一歲,為孩子辦“周歲”。讓孩子“抓周”。為老人辦生稱“做壽”,親朋前來賀生稱“祝壽”,小輩前來賀生稱“拜壽”。
婚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婚姻過程有說親、走媒、傳檳挪、報日子、過禮、迎親、回門等項。1950年後,男女平權,實行一夫一妻制。1990年春,共青團馬關縣委員會向馬關縣共青團員和廣大青年發出《破大操大辦之舊俗,樹文明婚禮之新風》的倡儀書,同時為14對新婚夫婦舉行集體婚禮篝火晚會,縣委書記、副書記為新婚夫婦當主婚人和證婚人。
去世
年輕人死,謂之“短命”,草草掩埋了事;中年以上的人去世要辦喪事。老人斷氣時,兒子要為其“接氣”。死後停於堂屋正中,設靈牌和引魂幡。出殯前一天“開悼”,親朋前來上祭, 出殯時撒“買路錢”,瑣吶、響器、放爆竹、鳴槍、跳打、抬祭幢等。途中有“搭橋”、繞棺、回靈等。葬後第二天還要“復喪”,後有守孝或念經超度亡靈等。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實行殯葬改革,1981年縣民政部門在縣城西郊建殯儀館,提倡火葬。
衣著
20世紀30年代前,馬關縣多數人穿藍士布或自紡自織自染的“土布”,少數富裕之家穿綢緞。男子穿對襟衣,女子穿面襟衣。富貴之家男人,有穿長袍馬褂或長衫的,年輕女子也有少數穿旗袍的。40年代有部分穿西裝。50年代後,各種機織布料、毛料服裝也多了起來。有各式毛衣、風衣、罩衣、長短大衣及牛仔衣褲等。女裝兼有各式裙子。鞋類有塑膠涼鞋、膠鞋、各式皮鞋、旅遊鞋等。
飲食
馬關縣境內山區和半山區大部分人家以玉米、蕎子等雜糧為主食,壩區多以大米為主食。一日兩餐。城鎮一日三餐,烹調多喜酸、辣、麻味,用蔥花、芫荽、辣子面、醋精、醬油、花椒等拌成的“蘸水”。設酒席須湊足八碗菜。
住房
清末時,馬關縣境內建築材料以土、術、竹、草為主。房子多是兩面分水,用滑竹或木棍編成掌笆做“樓板”;牆用泥土春成,中間為堂屋,兩邊做臥室或廚房。民國時,有瓦房。中間一格開大門,進大門為堂屋,堂屋左右各有兩個房間。21世紀90年代開始,城鎮居民建蓋磚混結構房,多為二至三層。
禁忌
正月初一忌掃地,忌串門;初一至十六忌在門前晾曬衣服。正月初三忌煮生米,新婚喜日,孕婦忌進新郎家門。新媳婦娶進家不滿三天忌上樓和串門,不滿一個月忌在娘家過夜。產婦不滿一個月忌入他人門宅。“開財門”、生孩子忌外人入屋三天,豬、牛、馬等大牲畜忌入別家門宅,忌扛著鋤頭進家,忌背著空背籃和挑著空水桶進家。舀飯忌舀甑子中間的飯。忌用刀砍門檻或墊在門檻上砍東西。未婚青年忌吃豬蹄叉;小孩忌吃雞頭、雞腳、雞下巴等。
名優特產
馬關茶
馬關茶是一種山茶類植物。喬木,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有不規則鋸齒;花腋生,白色;蒴果扁球形。
塘房桔
塘房桔是一種柑桔品種,屬馬關縣特產。常綠喬木,有皮薄、肉嫩、成熟期晚等特點。
馬關馬
馬關馬屬文山馬的一種,四肢結實有力,蹄質堅韌,具有耐粗耐勞,耐熱耐潮等特點。
馬關無角山羊
馬關無角山羊是馬關縣特有的一個地方羊種,1987年被列入《雲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
馬關大種雞
馬關大種雞,1981年《文山州地方畜禽品種志》中正式定名。特點為體型高大,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頭尾昂揚,容易飼養。
景區景點
馬關中山公園
馬關中山公園為滇軍第九旅十八團一營一連所建,入園處有牌坊,上書“中山公園”四字。2001年4月,馬關縣對中山公園進行改造建設,2002年3月完工。
安平廣場
安平廣場位於馬關縣城駿城路旁,分為文化廣場、綠蔭廣場和荷塘廣場三個部分,是集娛樂、健身、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閒廣場,總占地面積100畝。
老君山自然保護區
老君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馬關縣和麻栗坡縣交界處,總面積為34.44萬畝,是綜合生態系統類別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和野生生物類別野生植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