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哲學家們是小學生(只有智者才是大師),而小學生需要書本:所以當手頭的書使他們不能滿足,或者不堪重負的時候,他們往往就寫起_書來。然而對於每個人來說,有什麼書比一本道德論著更為迫切的呢?在道德之中,又有什麼比美德更值得關注呢?和斯賓諾莎一樣,我不認為揭露壞事、邪惡、罪孽有什麼用處。為什麼總是指責、總是揭露呢?這是陰鬱者的道德,是一種可悲的道德。至於善,它只存在於必然是數量眾多的、超越了一切書本的善行之中,以及存在於同樣不止一種但無疑不那么多的良好心態,即傳統上所指的美德(這就是希臘語中 arete一詞的意義,拉丁文譯為 virtus),也就是優點之中。
一種美德是什麼呢?這是一種起作用的,或者能夠起作用的力量。正如一種植物或一種藥物的功效在於治療,一把刀的功效是切割,或者一個人的美德是要使舉止行為符合人道一樣。這些來自希臘人的例子,非常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本質:美德就是能力,而且是特有的能力。鐵筷子屬植物的功效不是毒芹的功效,刀的功效不是輪子的功效,人的美德不是老虎或蛇的美德。一種存在物的功效,就是發揮它的價值,換句話說是發揮它最特有的優點:好刀就是削鐵如泥,好藥就是藥到病除,好的毒藥就是使人一吃就死……
人們會注意到,從第一個,也是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功效與其用途無關,正如與它要達到的或為之服務的目的無關一樣。刀在殺人犯手裡的功效不比在廚師手裡小,救命的植物也不比毒死人的植物更有功效。當然,這種看法並非無視一切規範的目的:無論在什麼人的手裡,對於大多數用途來說,最好的刀就是最鋒利的刀。它特有的能力同樣決定著它特有的優點。但是這種規範性始終是客觀的,或者說在道德上是無關緊要的。刀只要實現其功能即可,用不著評論,正因為如此,它的功效才當然和我們不同。一把最鋒利的刀落到壞人手裡,不會因此就不那么鋒利了。功效就是能力,而能力就可以產生功效。
然而對人來說並非如此。對道德來說並非如此。如果說一切存在物都有其特殊的能力,它以此與眾不同或出類拔萃(例如一把最鋒利的刀,一種最有效的藥……),我們就要問什麼是人的特有的優點。亞里士多德②的答覆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在,換句話說是有理性的生活。然而僅有理性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欲望、教育、習俗、回憶……一個人的欲望與一匹馬的欲望不同,一個受過教育的人的欲望與一個野蠻人或無知者的欲望也不同。因此像一切人性一樣,一切美德都是歷史的,兩者不斷地匯合在有道德的人的身上:一個人的美德,就是使他變得人道的一切,或者不如說是他在顯示其特有的優點時的特殊能力,也就是(從詞的標準意義上來說)他的人道主義。人道永遠不會過分……美德是一種存在的方式,亞里士多德這樣解釋,不過這種方式是後天獲得的和持久的:這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樣子(也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因為我們變成了這個樣子。那么沒有其他的人又會怎樣呢?美德因此產生在人類化(作為生物學現象)和人道化(作為文化需要)的交叉點上:這是我們人道地存在和行動的方式,也就是(既然在這個意義上人道主義是一種價值)我們正確地行動的能力。蒙田說“再也沒有比人行事的正確和妥善更動人和正當的了”。這就是美德。
目錄
前言
1、禮貌
2、忠誠
3、明智
4、節制
5、勇氣
6、正義
7、慷慨
8、憐憫
9、仁慈
10、感激
11、謙虛
12、單純
13、溫和
14、真誠
15、幽默
16、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