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紋盆

人面紋盆

人面紋盆出土於西安半坡村,是半坡型彩陶最具代表的紋樣。

(圖)人面紋盆人面紋盆

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彩陶。西安半坡村出土。泥質紅陶。高16.4厘米,口徑44.5厘米。折沿圓唇,口微斂,深腹微曲,底略平,口沿施醬紅色,飾有直線三角紋,內壁繪對稱人面紋兩個,頭頂和臉頰有三角形魚狀飾物,人面之間繪菱形格線紋,四角為三角形紋。紋飾反映了一種極為原始的圖騰氣息,現藏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歷史·研究

(圖)人面紋盆人面紋盆

彩繪人面紋陶器最早發現於西安半坡遺址,其巧妙的構圖和神秘的內涵一直為世人所關注。半坡遺址在1954—1957年的發掘中,共發現7件繪有人面紋的陶器,除兩件較為完整外其它5件均為殘片,這次展出的“人面魚紋盆”便是完整的一件 。“人面魚紋盆” 於1955年被發現,盆高16.5厘米、口徑39.5厘米,在陶盆內壁繪有對稱的兩個人面和兩條魚紋,這是半坡遺址首次發現完整的“人面魚紋”這種彩陶圖案。上世紀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遺址發掘工作結束後,把部分包括此盆在內的文物標本帶回北京,半坡遺址部分文物精品由此收藏於異鄉。“人面魚紋盆”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在每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彩陶因其數量極少,保存完整或可修復的器物更顯得彌足珍貴。國內目前發現人面紋的遺址不過10個,所發現的近30件人面紋器物中,保存完整或可復原的也僅存10件,而“人面魚紋盆”僅有一件。自“人面魚紋”圖案發現以來,由於本身構圖的奇特和神秘,學術界對它的含義及用途爭論不休,大約有圖騰說、神話說、面具說、原始信仰說祖先形象說、摸魚圖像說、權力象徵說、太陽崇拜說、原始曆法說、外星人形象說等近30種觀點。由於時代久遠,目前研究“人面魚紋”及相關佐證的資料仍十分有限,它的神秘面紗至今仍然未能揭開。人面魚紋盆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也是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它代表著中國6000多年前的文明歷史,它是中華民族和陝西的驕傲。

延伸

西安半坡遺址和河南陝縣廟底溝遺址出土的彩陶代表著仰韶文化的兩種不同類型。人面魚紋是半坡型彩陶最具代表的紋樣。通過人面魚紋可以發現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先民們已經有了對人和動物等較複雜形體的基本表達方式,已經能夠準確把握人面橢圓形與五官位置、特徵的表現,但又不以寫實的方法表現,而是一個圓形的近於圖案的紋樣,頭髮挽成高髻或飾以羽毛、草穗之類的飾物。前額上塗以不同色彩,髻左右各插著對稱的羽毛或者其它東西做成的纓穗式魚形飾物,口角塗色,嘴多呈張開狀,眼睛或瞪大或閉攏,嘴上兩邊也對稱裝飾著穀物、草穗、毛羽製成的類似鬍子或魚形的飾物。整個紋樣抓住了頭面紋飾、表情這兩個最基本的關鍵。不求形體逼肖而用圓形、三角形、曲線等幾何形把握人面的形態特徵,用線描和平塗的手法構成。圖形本身的對比形成較強的裝飾意味。整個紋樣充分表述了人在自然生活中祈禱豐收和歡慶春的到來時的豐富表情特徵,表現出先民們的社會生活和戰勝自然的信心。對這一寓意頗深的圖形,學術界眾說紛紜,有的從紋樣中的魚形飾物而認為是由魚而形成的觀念或圖騰崇拜,但在出土的人面紋中也有不加裝飾或以不同物的。而穗狀飾物及魚形飾物似乎可以認為與歡慶春天到來有關。對髻兩側的裝飾,那些上翹的飾物,又使人聯想起自古以來中國人冠上的帶飾或帽翅,這是否是中華遠古紋面習俗形成的牢固審美觀念的遷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