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論

人際關係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基於人本主義的心理諮詢提出的理論。它是指諮詢師通過以來訪者為中心,重視人的潛能、尊重人的價值,並積極與來訪者建立融洽、親密的諮詢關係。

簡介

基於人本主義的觀點,羅傑斯認為“人天生具有優秀的素質和潛能,從潛能到實現,是人性自由運行的過程。”在心理諮詢中,他強調“以來訪者中心”,重視人的潛能、尊重人的價值,並積極與來訪者建立融洽、親密的諮詢關係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羅傑斯把其“以人為中心的治療”理論擴展到了心理治療領域之外,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

人際關係論概念

羅傑斯在長期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形成良好人際關係應遵循 的三個原則

傾聽

羅傑斯認為,與人交往首先要認真地“ 聽 ” 。因為只有通過認真地傾聽,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對方,才能使自己與對方接觸。這種聽不是隨意地漫不經心地聽,而是要“深深地聽 ”。不僅要聽懂對方的言語,而且要理解對方的思想,體會他的語氣所傳達的感情,甚至是那些說話人自己都沒有明確意識到的含義。

真誠

這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基礎。真誠也就是和諧一致,它是指一個人在與人交往中儘可能從自己的真實體驗出發,而不是為了某種需要而掩飾自己。與人交往,如能接觸到對方真實的思想感情,那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羅傑斯說“如果我與人接觸時不帶任何掩飾,不企圖矯揉造作地掩蓋自己的本色,我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甚至從別人對我的批評和敵意中也能學到。這時,我也能感到更輕鬆解脫,與人也更加接近。”反之,如果不能表現真實的自我,則會產生種種消極的體驗。如果長時間壓抑自己對他人的真實看法,往往會招致意想不到的後果。羅傑斯認為 ,在與他人合作時自己要真實,同時也要容納他人的真實,容許對方講真話。這樣才會達到人際關係的真正溝通 。

給予愛和接受愛

羅傑斯認為,這是建立和諧人 際關係和促進人格成長的重要因素。在他看來,愛是人類精神世界中的“土壤”,是精神世界最本質的屬性。所以,在某些環境中,關懷或者鼓勵實際上是最重要的因素。他認為,在人際關 系中愛與被愛是非常有助於成長的體驗 。

沙利文的人際關係論

沙利文是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吸收當時美國本土的精神病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哲學等豐富的研究成果,著重從人際關係的角度探討人格及其形成,從而提出了人際關係的人格理論。

沙利文主張把人格放在人際關係中研究,強調“人格永遠無法與個人生活於其中並因此具有其本質的人際關係的背景相脫離“。沙利文認為,人格是在人際情境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人格本身就是一種相對持久和穩定的人際互動作用模式。沙利文的人際關係人格理論認為,需要和焦慮是人格發展的動力,動能是人際行為的方式。

沙利文將人格看作是一種類似物理的能量系統。能量的累計代表緊張,能量轉換或動能的結果使人消除緊張。他認為是需要的表現,需要產生於人際環境的能量失衡,他驅使有機體通過能量轉換以恢復平衡。“動能”被描述為人行為的最小單位。所謂動能是是相對持久的能量轉換模式,這種模式重複出現,成為有機體的生存特性。具體到人際關係領域,動能就是一個人呢在人際關係情境中常表現出的能量轉換模式。

人格化也是人際關係理論中的另一重要概念。人格化是指個人呢在追求生理需要和減少焦慮的經驗中對自己、他人及各種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態度傾向性的形象。

沙利文根據人際關係的特點將人格發展分為六個階段:

嬰兒期,從出生到語言能力成熟;

兒童期,從語言能力成熟到學會尋求玩伴;

少年期,從尋求玩伴到親近同性同伴;

前青春期,從同性親近到生殖欲成熟;

青春初期,從生殖欲到情慾行為的模式化;

青春後期,與特定異性建立穩定的關係。

1.

嬰兒期,從出生到語言能力成熟;

2.

兒童期,從語言能力成熟到學會尋求玩伴;

3.

少年期,從尋求玩伴到親近同性同伴;

4.

前青春期,從同性親近到生殖欲成熟;

5.

青春初期,從生殖欲到情慾行為的模式化;

6.

青春後期,與特定異性建立穩定的關係。

經過以上六個階段後,個人便進入成人期,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