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利用思想操控電腦的技術](/img/e/8e2/nBnauM3X2EDOwUTN1YjN2QzN0ITM5IzMwATMwADMwAzMxAzL2Y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黑客無時無刻不在秘密入侵個人電腦,如果他們將惡毒的攻擊矛頭指向神經裝置——例如當前用於治療帕金森氏症和抑鬱症的深層大腦刺激器或者用於控制假肢的電極系統——將會發生怎樣可怕的事情呢?大倉河野及其同事表示,當前絕大多數神經裝置安全隱患很少。但隨著神經系統工程學變得越發複雜以及套用越發廣泛,出現安全漏洞的可能性將快速增長。大倉河野等人的這種擔憂刊登在7月1日出版的《神經外科聚焦》雜誌上。
下一代控制假肢的可移植裝置可能擁有無線控制功能,允許醫生對裝置的設定進行遠程調整。如果神經系統工程師不採取設定密碼、訪問控制等安全措施,黑客就有可能“劫持”這一裝置,進而獲得機械假肢的控制權。
大倉河野說:“設計沒有缺陷和漏洞的複雜系統難度極高。隨著這些醫療設備變得越來越複雜,人們也就越來越容易忽視可能存在的漏洞,致使漏洞成為巨大安全隱患。現在看來,這可能還是科幻小說中出現的場景,就如同50年前的登月計畫一樣。”
攻擊先例
利用電腦導致被攻擊者神經受損的悲劇已有先例。2007年11月和2008年3月,惡毒的黑客攻擊癲癇病患救助網站——將快速閃動的動畫添加到網頁上——最終致使一些對圖片敏感的患者發病,影響正常的使用。
計算機學研究生、研究論文聯合執筆人塔瑪拉·丹寧(Tamara Denning)表示:“這是兩次獨立發生的事件。事實證明,確有一些用心險惡的人企圖利用電腦破壞他人健康,尤其是在神經裝置越發普及的情況下。”
在某些情況下,患者甚至也可能希望入侵自己的神經裝置。與用於控制假肢的裝置——仍採取有線方式——有所不同的是,很多深層大腦刺激器依靠無線信號。入侵這些裝置可以讓患者“自開藥方”,即通過提高大腦“獎勵中心”的活躍性改善情緒或者緩解痛苦。
學術觀點
大倉河野表示,儘管存在這些危險,但絕大多數新裝置在設計時並未考慮安全因素。對於新裝置,神經系統工程師考慮的是安全性和可靠性,神經倫理學家則關注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但直到現在,只有少數研究組織在考慮神經裝置可能以何種方式遭到入侵進而上演非故意行為。
大倉河野等人的學術論文率先提出了“神經安全”這一命題,他們用這個自己創造的名詞描述所研究的領域。大倉河野說:“安全和隱私問題不知何故慘遭忽視。如果致力於這一領域的絕大多數人從未考慮安全問題,我不會感到一點驚訝。”
普渡大學研究人機界面的生物工程師凱文·奧托(Kevin Otto)表示,他最初曾對這項研究產生懷疑。“第一次看到這篇論文時,我並不知道自己是否會同意‘存在安全隱患’這一觀點。但論文的論據非常充分,充分證明了重視安全的重要性,同時也表明神經系統工程師現在有必要與安全開發人員緊密合作。”
經常看到一些不動腦筋的人,還自以為自己很有常識,有文化。說這個技術,現在肯定不存在,要有也是未來的。
我想你有沒想過,哪怕再過一百年,其他技術在先進,你所不知的技術就算存在了多久,你一樣會來這句,這個技術屬於未來。未來是什麼,對你來說就是個概數。不管過多久,你不相信的東西,對你來說,你的藉口永遠是未來。
想想,現在科技有多少也是那么發達,克隆,納米,無線路由....也許你會說,相關的植入晶片的沒那么先進,你有沒想過,你要是去深山老林,沒有見過電話的,你跟他們說我有電話,能溝通遠方的親人,人家一樣會懷疑。不可能,我這能有個從人走路到有馬車載人就已經對我們這夠先進了,怎么可能即時溝通遠方的親人。
每個人,每個團體,每個單位,所能取得的成就不同,不是說有高文化,其心地就一定善良。多少高智商犯罪的人,他的文化,智商遠遠高於常人。但是心理的邪惡不是知識所能教化的。
虛幻作品中的福爾摩斯的老對手,莫里亞蒂教授通過博弈論(對策論)準確算出了福爾摩斯將下車的地點,最後跟福爾摩斯經過生死搏鬥後,“同歸於盡”。看過福爾摩斯探案的應該知道莫里亞蒂教授是個天才數學家,二十一歲時就發表了一篇顛覆數學界的論文,但他祖先犯罪的血液影響他,使其成為書中當時的高科技犯罪中的佼佼者(高科技犯罪啥年代都有,只不過不同年代的科技水平不同罷了,不過我看放現在,也沒幾個會是莫里亞蒂教授的對手,這玩意可不是死背課本,能考幾個高分就行的),倫敦有一半的犯罪事件由他主導,也是整個歐洲犯罪網路的核心人物。一個邪惡的犯罪天才。
現實世界裡,博弈論之父,同時也是現代計算機的奠基人之一(我所知的就這2個,還有啥成就,俺沒研究,不過光這都嚇死不少人吧),偉大的天才數學家馮·諾伊曼,在電腦已成為普及,在愛因斯坦人盡皆知時,也許他的名字,還被許多人所不知。但其成就和對人類的影響並不比愛因斯坦低。他的發明,他在科學界的奠基,改變了世界!而婦孺皆知的比爾·蓋茨,其影響,其成就更是遠不能跟他所比。不知現代的人們在嚼著口香糖,上著視頻,玩著電腦,念叨著陳天橋時,有幾個能知道,能記住這個跟愛因斯坦一樣,同是猶太人的天才!
在世人都讚揚先驅的遠見卓識時,有誰記得,先驅們理論,研究誕生之初,對其的無情的嘲諷,和“死刑”般的結論。
現在信息黑客,汽車解碼,控制賭局的手錶已遍地生花...這還是小菜,所以才能被大眾所熟知,還有多少更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讓大眾只緣身在此山中??天下之大,又有多少事,是盡在你的掌握中??
注意事件
威斯康星州大學賈斯廷·威廉斯(Justin Williams)說,開始著手考慮安全問題永遠都不算早。但他同時也強調,當前的神經裝置並不易受攻擊,對未來威脅的擔憂無法拖住這一領域的發展腳步。“安全問題一定會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引起人們重視。”威廉斯並未參與大倉河野等人的研究。
大倉河野說,歷史上出現的大量實例表明,應該在出現問題前就認真考慮安全性,這一點非常重要。最典型的例子可能當屬網際網路,最初的網際網路只被視為一項研究計畫,研究人員並未考慮與之有關的安全問題。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由於最初設計時並未考慮安全性,導致現在的網際網路面臨令人難於置信的挑戰,即改進現有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以實現當前所有安全目標。”
大倉河野及其同事希望通過同行在安全問題成為現實前就對可能性進行探索的方式,避免此類問題發生。他說:“我們首先要問自己的是‘會有安全和隱私問題出現嗎?’提出‘是否存在問題’這種疑問要占到你研究努力的90%,而這也恰恰是最為重要的。”
目前在“人腦入侵”研究中使用的醫學設備
1、人腦遙控器
![](/img/b/733/nBnauM3XyMzN4ETO5kDN2ETN2ITM5EjN3EDOwADMwAzMxAzL5Q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004年6月,在美國麻省,一個極為複雜的裝置放入了一名24歲的四肢癱瘓者的大腦運動皮層中。這個只有藥片兒大小的裝置被稱作“腦門” (Brain Gate),由96根電極組成,它的神奇之處在於,經過9個月的練習和實驗,四肢癱瘓的病人能通過它控制電腦,甚至收發電子郵件,或者打電子遊戲.這無疑於給病人賦予新的肢體,新的生命.這個研究結果發表在2006年的《自然》雜誌上。
這96根植入大腦皮層的電極在9個月57組實驗中,共探測到大概1000多個神經單元的活動,而這些神經細胞的活動傳送出來,通過電腦的處理和硬體設備的綜合,就可以實現“人腦遙控器”的功能.舉個例子,如果人想關掉電視,大腦中樞神經就傳送關掉電視的命令給大腦皮層,然後由大腦運動皮層的神經細胞再傳給肌肉,這樣,人就能用手撥動遙控器而關掉電視.由於四肢癱瘓的病人由於某些原因,肌肉不能伸縮,神經細胞的信號傳到大腦運動皮層之後就告終止,可“腦門”這時就能發揮作用,繼續神經信號的傳遞,信號通過一系列電子裝置傳到電視上,從而完成關電視的過程.如果想完成更為複雜的任務,則可能需要更多的神經細胞的參與.要知道,相對於上億個大腦神經細胞來說,探測到的這1000多個神經單元簡直是九牛一毛.所以這種技術的發展不可線量。
後來,更為複雜的實驗在猴子頭上獲得了成功。2008年,匹茲堡大學的實驗小組利用了類似的裝置,訓練猴子動動腦子,就能藉助電極,讓機器手給自己餵食。這個實驗從簡單的二維電腦螢幕發展到了三維立體空間,而且從以往電腦螢幕上的“紙上談兵”的階段跨越到在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大大增強了這種裝置的套用價值。
不過“腦門”這一類的裝置必須植入人腦中才能詳細探測神經元活動,這種手術複雜而且危險.更有一些科學家打算用外部裝置探測大腦的活動情況(比如EEG和fMRI).不過依靠現在的技術,這種探測解析度比較低,只能是泛泛的查看大腦活動,細節問題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從而對大腦信號轉化成電子信號增加不少的難度。
實際上, 美國軍方早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這種神經細胞信息探測和人工智慧的研究.甚至有科學家構想, 以後的軍隊可以配備每人一頂能傳送意識信息的帽子, 這樣, 以後的部隊傳送軍事命令是可以通過大腦間的聯繫,大大減少了編碼解碼的麻煩, 也能保證相當的保密性能。
可以想像, 這類技術不僅能為殘疾人提供方便,為軍隊提供高科技技術手段,更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許不久的將來,意識取物, 意識開車, 意識遠程控制甚至意念殺人,都可能成為現實, 夢“想”真的能成真。
人已經變得越來越懶, 而對“懶”和“舒適”的追求又讓人的科技進步, 不知道這是喜還是悲. 不過想像一下,當人懶到連意念都不願意動一下, 連大腦活動一下的能量都不願意付出的時候, 人類文明的發展也就到了盡頭了吧?
2、動態靜電儀器
一種形狀酷似鋼筆的測試儀器,可以用來檢測人體的身體狀況。
結果表明,藉助該測試儀器,科學家可以遠間隔地捕獲到人類大腦思維所產生的脈衝波以及其它的物理信號,對其進行分析和解讀,就可以了解人類大腦思維的信息。
為驗證該測試儀器的實際效用,哈薩克斯坦人體生理學研究所先後在印度、莫斯科和阿斯塔納等地進行了試驗。
在理論上,通過這種測試儀器產生的信號,還可以控制飛機或汽車的操縱系統。這也就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可以通過這種儀器傳輸大腦思維信號來遠程駕駛汽車或飛機。
如果通過測試儀器把“場”的強度放大,就可以遠間隔地傳遞人類的思維信息。格魯什科把這種儀器安裝在頭盔上,可以更利便地同時測量數個點的大腦電場。
其原理是:人體,特別是大腦的電場,跟人體附近的其它物理場,沒有本質的區別。這些所謂的“場”只存在於貼近人體的地方,假如離人體稍遠,即使只有幾米遠,“場”的強度就會變得很微弱。在一公里以外,“場”就會消失在附近的各種干擾源之中。
這種在學術上被稱作“動態靜電儀器”的儀器,可以測量出空氣中電荷電場的強度。藉助這一測試儀器,科學家可以測定人類頭部附近的電場電壓,並在此基礎上對人的智力水平和思維速度進行分析。
3、“FMRI”儀器
理智與情感在人腦中並存,在人的思考過程中它們發揮了哪些作用?對思考的結果有何種影響?這一直是專家渴望破解的謎團。研究顯示,儘管在進化階段上我們稱自己為“智人”,但在做決定時人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在非邏輯性推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目前,美國研究人員正在用一種名為“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夠掃描分析多種大腦皮層的儀器,探究人如何解決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經濟問題。是種很有效的研究大腦功能的非介入技術,目前已成最廣泛使用的一種研究技術。伴隨這一研究趨勢,神經經濟學也悄然興起,解讀著人們的理智與情感。
不講“理”的大腦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頭腦無法一貫“理智”行事。一直以來,人們都將這種情況歸罪於情感所帶來的“有害影響”。情感就像頭腦中的噪音,干擾了人們對於自己經濟利益純粹的、理智的思考與表達。柏拉圖曾將人的頭腦比喻成駕駛著由理智和情感這“兩匹馬”拉的戰車的戰士,這一比喻非常睿智。
但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科林·卡默勒和他的合作夥伴,來自卡耐基—梅隆研究所的喬治·勒文施泰因在研究人們的行為後發現,更好的比喻應該是將人的認知力比作一匹聰明的小馬,而人的情緒則是一頭笨重的大象。
在新興的神經經濟學領域地方正藉助FMRI儀器研究人的恐懼、憤怒、貪慾和利他主義等情緒,看看這些每當人們在掏自己的腰包時就會調動起來的情緒之間如何相互影響作用。
經濟學家們有很多方式可以展示人們荒謬的一面。其中的一個便是“最後通牒”遊戲。遊戲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兩個人就能進行。研究人員一般喜歡用尚未畢業的大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先給參加者甲10美元,然後讓他決定從這10美元中分出一部分給參加者乙。而乙既可以選擇接受也可以選擇拒絕甲的建議。如果他接受,那么他將按照甲的提議與甲分這10美元;如果乙拒絕甲的提議,那么兩人將誰也得不到一分錢。按照數學家約翰·納什的理論所預測,在給乙1美元的情況下甲的收益最大,他能獲得9美元。而乙則應該接受甲的這一建議,因為得到一美元總比一分錢都沒得到要強。
普林斯頓大學大腦、智慧與行為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喬納森·D·科恩進行了這項實驗,但是從實際情況看,人們分配這10美元的方法與大數學家建議的最佳方式相差甚遠。充當角色乙的參與者們在聽到角色甲只給他們1美元或2美元的建議時,無一例外都拒絕了角色甲的提議,因為人們在和別人交往中,利益分配不均也許會使他們覺得不公平,所以他們在分平不均的情況下,寧可選擇兩個人都得不到一分錢。
4
.電影:人腦入侵,港台翻譯中文片名:致命拜訪
![影片人腦入侵的海報](/img/b/fbb/nBnauM3X1QjMwcDM2UDN2YzN2ITM4gzNyMDOwADMwAzMxAzL1Q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其他常用中文片名:無恐不入/人腦入侵
影片類型
驚悚 / 科幻 / 恐怖
片長
93分鐘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SDDS
評級
PG-13 for violence, disturbing content and terror
級別
USA:PG-13 Taiwan:R-12
製作成本
$50,000,000 (estimated)
拍攝日期
2005年9月26日
製作日期
2005年9月26日 - 2005年12月17日
劇情介紹
一個巨大的火球照亮了華盛頓特區的天空,宇宙飛船“愛國者號”隨著一場大爆炸而四分五裂,碎片也降落在了美國的各個角落……然而這並沒有引起市民太大的恐慌,因為“權威人士”馬上通過電視向所有人通報:“一切盡在掌握中。”但任何人都沒有料到的是,一種古怪且陌生的太空生命體依附在爆炸產生的碎片上抵達地球,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還不得而知,可是卻能經受住宇宙空間的極度寒冷和進入大氣層的灼燒的雙重考驗。第一個接觸它的人,將會第一個被改變--相信如果能夠預知,肯定沒有人願意陷入這種恐慌之中。
這時候,華盛頓特區的精神病醫師卡蘿爾·貝納爾對於“愛國者號”爆炸一事還渾然不覺,可是她卻是最先感受到“變化”的那一拔人,因為她身邊接連發生怪事:她的一個病人沒來由地因驚恐而顫抖著,因為她覺得自己的丈夫已經被一個長相一樣的陌生人取代了;最讓人感到恐懼的是,就連夜晚街頭的暴力事件都幾乎降至為零,人們臉上的表情越來越多地被木然取代……不僅如此,那個來自於外太空的奇怪物質還進入了卡蘿爾的家,它就藏在她兒子奧利弗得到的萬聖節糖果里--原來,“它”是一個生命體,是活著的。
卡蘿爾將疑惑告訴了最親密的好友兼同事本·崔斯科爾,儘管華盛頓政府對此看似漠不關心,但卡蘿爾堅信肯定有什麼可怕的事情正在發生著。官方給出的說法成了對真相一種變相的掩飾:他們表示這只是一種新型的流感。在意識到真正發生的事情之前,卡蘿爾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她竟然把奧利弗送到已經離婚的丈夫那裡,讓他們整個周末都待在一起。要知道卡蘿爾的前夫是疾病控制中心的高層官員,負責調查這次爆炸事件,同時也是第一個抵達現場的人。
當依附在碎片上的生命體最終變成病毒開始擴散,卡蘿爾也意識到了政府愚蠢而無力的應急措施只會讓一切變得更加糟糕……那個來自於外太空、沒辦法確定起源的單細胞再生體會在宿主睡著的時候攻擊其DNA,然後重新複製宿主,生成一個看起來和宿主一樣生活、一樣說話的全新生命體,然而不同的是,這種生命形式會讓人類的情感慢慢枯竭。卡蘿爾發現,只經歷了一個晚上,她身邊的人就變成了另一種生物,他們只知道執行一項指令,那就是尋找新的被傳染源,繼而接管整個地球。
已經明了真相的卡蘿爾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時刻保持清醒。她不顧一切地進入到那個已經被改變了的世界,尋找她的兒子奧利弗……隱藏在被感染的人群中,卡蘿爾儘量讓自己平靜,不能有一絲的情緒波動。但最重要的是,她不能睡著。
卡羅爾作為華盛頓特區一位著名的精神病醫生,在事業上堪稱小有所成。無論在業內還是在親戚朋友中都有著不錯的口碑。與在同一所醫院中的搭檔本的合作中也頗為順手。但這一天,一種莫名的病毒的發現徹底打破了兩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己經實驗、發現和取證之後,卡羅爾和本最終確定,這種莫名其妙的病毒並非小小的地球之上的產物,而是來自遙遠的外太空。而且,這種病毒暗含著某種不可告人的秘密。做事嚴謹的卡羅爾試圖儘快找尋能控制這種流行性病毒蔓延的良藥,以及病毒的來源,幾經尋覓之後,卡羅爾驚奇地發現,原來自己的親生骨肉小兒子奧利弗才是真正可以阻止這種流行疾病的惟一“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