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王利明教授的隨筆集,體現了作者對法治建設的隨想和感悟。作者用其樸實、綿密的文字,分別講述了自己在法治一般理論、法治實踐、立法制度、司法實踐、法學研究和教育等方面的見解和觀點。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濃厚的人文關懷氣息,為推動立法、司法前進的積極努力,以人為本的鮮明立場態度,讓你感受到一位主張改革又不失穩健、思考理性但不乏人情味兒的法學學者鮮活的思想脈動。
第二版對原書進行了修訂,增加了新的篇章,對過時的內容進行了刪減。
章節目錄
第一編 法治的一般理論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
什麼是法治
法律至上是法治的要義
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
從“法平如水”談起
法治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小議民主
通過法治推進民主
依法治國需要進行科學規劃
法治與人治
法治是值得信仰的
法治:規範公權、保障私權
法律乃公平正義之術
法治與法制
法治與法律人
天理、國法、人情
法治與社會自治
法治與德治
性善性惡論與法律治理
法治與人情
小議法律與宗教
和諧社會應當是一個法治的社會
從“醉駕入刑”談起
以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
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穩
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聖經
從《秋菊打官司》說起
何以要通過司法程式實現社會正義
法治與媒體
從蘇格拉底之死談程式正義
奉法者強則國強
一手抓經濟,一手抓法治
判例法與成文法的關係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現代化
從根本上遏制和防止刑訊逼供
重申契約精神
親曆法治建設三十餘載
第二編 立法制度
民法要體系化
向中國自己的民法典邁進
民法典要符合中國的民情
為民法典早日頒行鼓與呼
法律不理瑣事嗎?
民事立法的中國元素
光榮與夢想: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頒布2周年的發言
從“三尺巷”的故事談起
民主立法與科學立法
立法應當去部門化
人格權法讓人們活得更有尊嚴
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
怎樣看待網路環境下人格權的保護
應當加大環境損害賠償力度
沒有隱私就沒有真正的自由
從王石婚變傳聞看人格權立法
智慧財產權保護是技術創新的巨大動力
我看個人信息資料的保護
電子信息安全關乎人格尊嚴
第三編 法治的實踐
保護百姓財產是最大的民生
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可進
依法行政,保障物權
規範拆遷保障私權
民法的人文關懷
我看公司的“社會責任”
家事關係的法律調整
談談預算立法與監督
為什麼需要強制賠禮道歉
法治的社會需要司法公正
第四編 司法制度
從足球裁判看司法的獨立公正
司法的權威性
司法裁判的可預期性
定分止爭與定紛止爭
明辨是非是正義的基本要求
要強化判決書說理
法官與醫生
如何理解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裁判方法研究:依法公正裁判的源泉
建構符合中國國情的法律解釋學
成文法傳統中的創新 ——怎么看案例指導制度
普法,最需要普及的是什麼
第五編 法學教育
法學是一門科學
法學學科應當步入知識融合時代
“飯碗法學”應當休矣
構建中國特色的民法學體系
比較法之我見
法學教育的使命
追尋現代大學的特徵
什麼是法學家的社會責任
第六編人生感悟
登山·治學·做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回憶家鄉奔流的東荊河
寒山寺的鐘聲
後記
作者簡介:
王利明,當代民法學界領軍人物、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在民法領域耕耘數十載,潛心學術,著書立說,襄助立法,躬耕桃李。寫作上,依靠豐厚的民法學學術、立法與教學積澱,解讀當代法治進程與走向,文筆縝密又不乏樂觀進取。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公務之外堅持學術研究,筆耕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