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操蛇屏風銅托座

人操蛇屏風銅托座

人操蛇屏風銅托座 西漢。通高31.5、橫長15.8cm。結構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為兩個大小相同的扁長方套筒組成的活頁,可作90度展開,為屏風右翼障的下轉角構件。下半部為力士托座,取自“越人操蛇”的傳說。力士身著右衽褐衣,短褲,跣足。兩眼圓瞪,眼珠外突,口咬一兩頭蛇。雙手操蛇,雙足跪坐夾蛇,五條蛇相互絞纏,玲瓏通透。是兩千多年前越人抓蛇吃蛇形象的再現。原通體鎏金,並有黑漆繪線,現僅留斑點。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基本信息

概述

人操蛇屏風銅托座人操蛇屏風銅托座

西漢文物。通高31.5、橫長15.8cm。結構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為兩個大小相同的扁長方套筒組成的活頁,可作90度展開,為屏風右翼障的下轉角構件。下半部為力士托座,取自“越人操蛇”的傳說。力士身著右衽褐衣,短褲,跣足。兩眼圓瞪,眼珠外突,口咬一兩頭蛇。雙手操蛇,雙足跪坐夾蛇,五條蛇相互絞纏,玲瓏通透。是兩千多年前越人抓蛇吃蛇形象的再現。原通體鎏金,並有黑漆繪線,現僅留斑點。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蛇是古代越人崇拜的圖騰,由此可見這是一件有地方特色的器物。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坐落於解放北路象崗山上,南越王墓是西漢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國第二代王,秦統一嶺南的將領趙佗之孫,自稱文帝的趙眛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墓於1983年偶然發現。因蓋宿舍樓剷平象崗山,發現陵墓隱蔽在山下20米深處。全墓由750塊大石砌建,分前朝後寢兩部分,共7室,由兩道石門隔開,各室有各自的功能。

經過數年挖掘,現已出土珍貴文物1000多件(組),有15位殉葬人。這是迄今為止,嶺南地區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陪葬物最豐富的漢初古墓,也是惟一的一座全用石塊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現壁畫的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銅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有青銅編鐘樂器3套,銅鼎36個,銅鏡36面,以及金印3枚(廣州市漢代考古至今發現西漢時期金印僅有4枚),出土玉器240多件。墓主身穿的玉衣殮裝已復原,它是我國目前發現完整的西漢玉衣中年代最早又是惟一的"絲縷玉衣"。墓中出土藍色平板玻璃、世界第一套套色印花銅版模、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義的稀世珍品。

西漢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人操蛇屏風銅托座--對,是漆木屏風左右翼障的下轉角構件。下部以越人口銜、手抓、腳夾5條相互絞纏的蛇為造型,紋飾玲瓏通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