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為學,不進則退

習:沾染。 ⑹資:費用。 稽:合。

原文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②而難成;久處一方③,則習染④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⑤,無車馬之資⑥,猶當⑦博學審問⑧,古人與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⑩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11)之士,雖子羔、原憲之賢(12),終無濟於天下。 (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

注釋

⑴選自《與友人書》,作者顧炎武。
⑵孤陋:學問和見識淺薄。
⑶方;地方。
⑷習染:沾染上某種習氣。習:沾染。
⑸窮僻之域:貧困偏僻的地方。
⑹資:費用。
⑺猶當:還應當。
⑻審問:詳細考究。
⑼古人與稽:與古人相合。稽:合。
⑽庶(shù)幾(jī):差不多。
⑾面牆:對著牆壁,即一無所見的意思。
⑿雖有子羔、原憲之賢: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子羔,即高柴,春秋衛人;原憲,字子思,春秋魯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雖,即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